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政府沟通协商的大门始终向中国大陆敞开◆整理/海基会《交流杂志105年8月号第148期(历史资料)》

从「邱老师」到「邱副主委」,学界的历练,让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副主委对两岸关系有著更敏锐眼光与更深刻的观察。就在新政府就任满两个月之际,《交流》杂志期待透过专访邱副主委,与读者分享新政府对两岸关系的新思维与新看法。邱副主委不仅娓娓道出长时间在两岸领域服务的亲身体会,更站在维护民众权益与福祉的立场,恳切呼吁两岸沟通联系机制不能断。邱副主委强调,政府以友好的态度释出善意,沟通协商的大门始终敞开,两岸应共同让两岸关系向上提升、向前迈进。以下为专访纪要:

问:您过去是两岸研究知名学者,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您之前有在陆委会服务的经验,如今您重新回到陆委会工作,有何感想与感触?您过去八年在学界服务的期间,两岸关系产生很大的质变,如今您成为两岸工作的主政者,从您这一路上对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亲身经历与观察,对当前的两岸关系现状有何看法?

我过去曾在陆委会服务八年,对陆委会的同仁与环境都很熟悉,这次重回陆委会,几乎没有适应的问题。不过相对于学界的自由风气,政府部门由于代表官方政策及立场,必须处处谨慎以对,步步如履薄冰。我从学界转到政府部门工作,深感两岸业务复杂敏感,两岸事务的推动挑战不小,陆委会同仁在各种条件的制约与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兢兢业业努力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现状,能与这些优秀的同仁共事,是我的荣幸。

之前在陆委会服务期间,两岸官方对话不是很和谐,不过民间交流却越来越频繁,那时主要是透过公协会来推进两岸事务,两岸包机协议即为一例。与马政府八年快速开放不同,当时两岸工作的推动是建立在详细的影响评估上。这八年蹲马步打下的基础,奠定了日后马政府推展两岸工作较为快速顺利。两岸工作的推动本是一棒接一棒,现在的开花结果都有过去的耕耘,现在的两岸关系亦是过去的积累,这也是为何政府在许多政策说明上要一再强调珍惜过去二十多年来两岸交流合作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

当然,过去八年所推动的两岸工作亦产生一些问题,一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两岸交流成果的分配提出质疑,认为两岸交流成果寡占化、权贵化、世代不公义,出现如学界所抨击的「权贵资本主义」现象等;另一方面,也有民众担心台湾在模糊的一中框架下,主权会慢慢被侵蚀,这些都是新政府要积极去面对的。

我这次重新回到陆委会工作,发现陆委会同仁忠诚扮演国家文官的角色,并没有因执政者政治思维的不同而有调适上的困难,大体上具有相当专业性,且能在做法及政治基调上有所调整。新政府更为强调要倾听人民的声音,不断与社会各界沟通说明,凝聚国人对两岸政策的共识,期能超越党派形成对外一致的立场,长远来看如此才能确保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

问:最近北京不断施加压力,片面让两岸交流紧缩、停滞,造成一般台湾民众感到焦虑及困扰,部分在中国大陆工作或就学的台湾民众担忧其权益无法获得充分的保障,您认为政府该如何因应?

两岸互动的模式很多,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维系既有的互动联系管道。两岸的交流合作必须要在一个制度化的承载平台上才能运行,因此不论是两岸的沟通联系机制,还是两岸的协商机制,都必须要加以维持,持续有效运行。目前两岸尚未达成新的政治共识,两岸还需要时间,以耐心与智慧,化解歧异、建立互信。我相信目前的情况仅是过渡时期,更何况在两岸的官方沟通联系机制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之时,仍有其他民间管道在持续运作。事实上,两岸每一种类型的交流都是两岸和平稳定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全民参与,多轨并进」的模式正扮演著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现状的重要角色。

当然,现阶段政府仍会努力恢复两岸官方的沟通互动管道,包括陆委会与国台办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以及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制度化协商机制。

尤其,近期发生的雄三飞弹误射事件,更凸显了在危机与突发事件发生之时,两岸沟通联系机制的重要性。一个有效运行的沟通联系管道,在危机发生时才能及时通报、传递正确讯息,避免情势的误判。这次雄三事件带给两岸的启示是,两岸应不设政治前提,尽速恢复两岸的沟通联系机制。

问:目前两岸建立互信是当务之急,但从近期北京的反应来看,陆方对新政府似乎仍存在猜疑与不信任,这方面政府是否有任何释出善意的作为来改善双方的关系?

过去北京当局已在各个场合强调两岸必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且立场坚定,短期内似乎较难有政治回旋空间。对此,蔡总统已在五二○就职演说中强调,将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同时也重申,将在既有事实与政治基础上,致力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所谓「既有的政治基础」,包含四个关键元素,第一,一九九二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历史事实;第二,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第三,两岸过去二十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第四,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

这四个关键元素已经展现很大的弹性与善意,希望中国大陆用心体会、务实理解。我们呼吁,两岸执政党应放下历史包袱,持续良性沟通对话,维系既有的沟通联系机制,相互释出善意,唯有如此,两岸关系才能持续向上提升、向前迈进。

问:最近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让部分人士认为是政府将经贸政策重心从两岸到东南亚的转向,对此您的解读?政府在新南向与两岸经贸交流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与互补?对于五二○总统就职演说宣示,将融入重要的区域经贸体系,政府是否有任何推进作为?

蔡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提到的「新南向政策」,让部分人士担忧会取代两岸经贸合作关系。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新南向」与「西进」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台湾不宜过度倚赖单一市场,对外经济合作应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另一个可能性,这是「新南向政策」的理念。「新南向政策」的主要著眼点在于台湾的经济转型,台湾必须寻找新的经济模式,为产业寻找更多的腹地,而不论是经贸、科技还是人才,「新南向政策」都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与市场延伸的场域。

台湾一直与东南亚国家有非常紧密的贸易与投资关系,政府根据台湾的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衡酌国际现势,推动「新南向政策」,期透过政策协助企业转型,并导入国际投资以提升台湾经济动能。未来,政府亦将加强台湾与全球及区域的连结、积极参与多边及双边经济合作及自由贸易谈判,包含RCEP、TPP等,我们也愿意和包括中国大陆的相关各方就共同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议题,坦诚地交换意见,寻求各种合作与协力的可能性。

为推动加入TPP、RCEP等区域经贸组织,政府首要工作在于做好进一步自由化的准备,包括法规调和与国际接轨等。目前政府各部门正进行相关自由化的落差检视与盘点,以及推动相关法规的修正,强化与TPP、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做好谈判相关准备。

问:目前两岸已签署但尚未生效的协议,如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等,都尚待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通过才能进行审查,请问您对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看法?除了积极配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立法工作之外,未来陆委会还有哪些工作重点? 目前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有民进党党团提出的版本,也有其他委员提案的版本,其中民进党团版草案已可适度代表新政府政策意见,因此政府目前的角色就是配合立法院的审查进度,希望能够早日完成立法。目前政府已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列为政府优先推动法案,政府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完成之后,才会针对两岸已签署但尚未生效的协议补足监督的程序,使其尽速生效,同时,也才会启动新的协商。

我们期望,未来通过的版本务实可行、符合社会需要,并落实「公开透明、人民参与、国会监督」的原则,如此不仅回应各界期待,也能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对未来两岸各种协议的推动将有助益。

除了积极配合立法院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立法工作外,推动陆生纳保亦是陆委会未来的工作重点,为的是营造更友善的陆生来台就学环境。此外,陆委会也将努力维护两岸现有机制,包括陆委会与国台办沟通联系机制与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推动两岸有序交流与经贸合作,完善两岸协商交流法制基础及两岸人民权益保障。政府推动两岸政策将落实倾听民意、决策透明及民主原则与程序,遵循台湾最新民意和最大共识,坚持和平及利益共享原则,以创造民众在两岸互动中的长远福祉。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