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改变观点世界才会不一样─社会企业的启发◆文/周宗颖(辅仁大学社会企业硕士学位学程主任)《交流杂志105年10月号第149期(历史资料)》

我们鼓励他人别在死胡同里打转时,常会说:「观点改变,世界就会不一样!」但是效果如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前提必须是要能改变观点。社会企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主要是指运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企业经营以回馈社会及公益为导向,且有自主运作能力,而其产品或服务可促进环境保护、为弱势族群提供就业机会。

近年来,「社会企业」因为被标榜既能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又能自给自足(经济)、同时还能保护环境(永续),三重价值底线都能顾及,在很多国家或社会都受到重视和推广。当然,有这么好的事,谁能不支持?所以,二○一四年行政院提出「社会企业行动方案」,并宣告「社会企业元年」;今年又听到中国大陆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联盟宣称「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社会企业第一大国」,两岸对社会企业均表重视。

可是,在我观察并亲身参与推广社会企业的经验,多半都是卷起袖子来就急著去做,却少有人愿意静下来探究,为什么社会企业可以这么神奇?

所以,本文的目的无非是想尝试一下,特别是呼吁那些拥有能力、握有权力的人;当然也是鼓励那些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甚至本身可能就是处于相对弱势的族群:改变观点,世界「才会」不一样!在观点还没改变之前,别因为你的有心,反而更加深社会问题。

为了这个目的,以下先分享两个影响层面较广的世界性案例:


第一家B型企业认证组织合作伙伴,为何遭全球社会企业联合抵制?

Salesforce Inc.这家高科技的企业云计算公司,主要是提供按需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的网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由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于一九九九年创办,并快速成长为股票上市公司,在市场与技术方面都是领导者。二○○○年成立了目前已达数百万美元规模的全球组织salesforce.com基金会,并且制定「1-1-1模型」,标榜「贡献百分之一的利润、百分之一的股份,以及百分之一的员工时间,回馈给它所服务的社群」。二○○七年企业公益促进委员会为其颁发企业公益卓越奖、「企业道德杂志」票选全球最有道德企业、「财星杂志」票选最适于工作的企业。二○○八年,salesforce.com基金会宣布成为B型企业认证组织的第一个服务伙伴,承诺用百分之八十折扣提供给B型企业以web为基础的顾客关系管理平台服务,实践其百分之一产品捐赠的计划。

可是,二○一二年Social Enterprise UK却号召全球各地的社会企业运动领袖,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共同发起「勿以我为名(not in our name)」活动,公开抵制Salesforce Inc.,原因是其以「社会企业」作为商标,并宣称采用他们的产品就可以变成社会企业。

Social Enterprise UK为此针对全球三十四个国家、六二五个社会企业组织进行调查,其中百分之九十四认为,其对于社会企业运动有负面的影响;百分之八十认为已经对他们的组织产生伤害;百分之八十七认为会降低社会企业的募资;百分之九十四认为会混淆消费者,降低消费者忠诚;百分之八十八认为这使得他们过去辛苦的耕耘都白废了。

持续五个星期的「勿以我为名」活动,终于让Salesforce Inc.低头撤下社会企业商标,并承诺将来不在任何行销内容中提及。必须说明的是,其实Social Enterprise UK和其他很多社会组织也是Salesforce软体的用户,甚至享有他们提供的优惠折扣。


诺贝尔和平奖认证的微型贷款,为何成了糖衣毒药?

知道社会企业的人,多半也会知道尤努斯所创办的孟加拉格拉明银行(Grameen Bank),它主要是向贫穷的人发行不需要担保的微型贷款,基于一个观点:贫穷的人都有尚未开发的技能,有了激励,他们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二○○六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尤努斯和格拉明银行诺贝尔和平奖,表彰其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也曾获得包括世界粮食奖在内的多个国际荣誉。二○○八年,他更被外交政策杂志列为「世界百大思想者」榜眼。

因为格拉明银行成功经验的揭露,各地很多大型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世界银行等,纷纷把大笔资金投入微型贷款类似的扶贫模式。许多微型贷款的非营利机构,甚至还组织共同推广的高峰会运动(Microcredit Summit Campaign),目标是帮助世界上所有弱势的家庭脱离贫穷。根据该组织的报告,二○一三年全球就有高达一点九五亿个家庭使用微型贷款,其中符合每日收入低于一点二五美元的极端贫穷家庭数为一点二四亿。如果以一个家庭五人来估计,全球可能有约十亿人受惠。

可是,二○一五年苦劳网用「一颗包裹糖衣的毒药─为何微型贷款不是扶贫的好选择?」为题,转述了一场在北非突尼斯(Tunis)所举办的世界社会论坛,其中主题为「滚开!微型贷款,滚开!」(Go away, microcredit, go away)的座谈会,并对微型贷款做了痛心疾首的严厉批判。最有力事实是,二○一○年,印度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爆发的贫民自杀潮,当地官员宣称多达七十人(也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说法)无力偿还微型贷款,陆续走上绝路。类似的案例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应该不少,在那场座谈会中多达上百位各国运动人士、非营利组织工作者异口同声,一致公开谴责,微型贷款不仅没有达到扶贫效果,甚至还让许多穷人欠下难以偿还的债务。


值得追究的观点问题

看完上述的案例,不知道读者是否有些震撼?若觉得世界性案例有些遥远,那么再举一个身边的小案例。

众所周知,慈济是个慈善组织。记忆里,联合报在一项针对一般民众社会企业认知的调查中,还是大家心目中最典型的社会企业。慈济在许多公益问题上不落人后有目共睹,特别是在资源回收方面,不但在环境意识上领先,甚至还大力引进科技解决问题。根据慈济统计,从二○○九年起已经回收三亿罐宝特瓶,回收宝特瓶经过旗下大爱感恩科技公司的努力,制成毛毯、围巾、环保衫和医师袍等,再分赠到各个有需要的地方,提高环保再利用的价值。

可是,帽子大王戴胜通二○一四年在其脸书上的一篇文章却点名慈济,「请留口饭给艰苦人吃!」,批评慈济等团体资源回收的举动,是与「艰苦人」争利。更直指,他相信宗教,但他反对宗教团体对社会公益的曲解。文章一出,引发连环效应。可惜,慈济的回应却是:「一整年回收的宝特瓶只占全台百分之二,没有争利,希望外界多看看志工们的努力」。

无独有偶,这回被讨论的是戴胜通的弟弟,另一位成功企业家,王品集团创办人戴胜益打造的「益品书屋」就在两个月前开幕,自称是社会企业,竟被关心社会企业人士嘲讽,莫名其妙搞了一个「仿漫画王」的书店,请他「别再误会社会企业了」!

小问题愿意拿出来讨论真的很好,千万不要等到像Salesforce 伤害了全球性的努力;也不要像微型贷款那样大规模、严重地迫害弱势者。


问题可以很简单看待

多年在第一线观察研究社会企业,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其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可是拜盲目全球化之赐,世界早已连成一块儿,许多问题治丝益棼。对于关心弱势者层面,我想建议,去看看英国的Aston Moor,一个极为偏远的小镇,甚至被称「英格兰最后的荒野之地」。没什么伟大的创新,单纯到只是每个不起眼的小企业都为社区而存在,社区整体就得到改善,无论失业率、人口流失、所得、生活水准、甚至环境都可以改善,做得到、看得到、享受得到,道理很清楚,因为「生产本来就该和分配同一件事」。不必期待什么伟大的「社会创新家」教你如何做大又做强,然后再来担心害怕受伤害。


问题也可以很完整看待

对于那些拥有能力、握有权力还有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我想奉劝,不妨看看罗伯.瑞奇所著的「超极(级)资本主义」,然后再对照百年前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回头认真想想,自己是否也处在马克斯笔下的异化或疏离状态?你或许也会想知道,一九八四年就有「M型社会」 的提出,而且还讨论了社会治理的不同可能。

「洪荒之力」,可以是来自「人在被上帝创造时的原始力量」,也可以像「花千骨」故事里那般成为妖神。最重要的是,改变观点,世界「才会」不一样!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