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南向前行:建构台湾在东南亚的新共同体价值◆文/杨昊(政治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执行长)《交流杂志105年12月号第150期(历史资料)》

亚太区域正在快速崛起,进而带动全球政经发展的全速前行。在这个区域里,「改变」(change)可以被视为是本年度的关键词。从二○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东协共同体(ASEAN Community)的建成对于区域经济整合能量的再强化别具意义,同时也具体促进域内我群意识的酝酿与深化。

二○一六年对于亚太个别国家而论,也是改变的开始。台湾完成了第三次的政党轮替,民进党成为新的执政党并带领台湾前进;部分东协成员国亦完成政权的交替,如东协轮值主席国寮国由新国家主席渥拉吉(Bounnhang Vorachith)与总理西苏里(Thongloun Sisoulith)开启执政新局;越南新选出的国家主席与总理亦分别由陈大光(Tran Dai Quang)与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接任;缅甸新总统碇乔(Htin Kyaw)与国务资政翁山苏姬(Aung San Suu Kyi)也于三月就职;菲律宾新总统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为菲律宾与东南亚带来的政治变局,亦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当然,今年底最受全球瞩目的改变,是甫揭晓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川普(Donald Trump)的胜出为亚太区域增添新的变数,特别是美国势力在亚太区域的可能淡出,对应著由「习核心」所引领的中国大陆是否能持续强势崛起,同时也牵动大国政治权力结构的重新盘整。

不可讳言地,每一个亚太国家都试图强化自身优势,进而发展出参与区域发展或领衔区域整合的战略,台湾也不例外。民进党自去年总统大选期间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New Southbound Policy),以东南亚、南亚与纽澳为目标,为台湾打造对内落实自我改造、对外建立更贴近区域共同体的新认同与新价值的新战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为起手式的南向新政

蔡英文总统在五月二十日的就职演说,将新南向政策置入「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区域的和平稳定发展及两岸关系」两大改革主轴中,作为台湾落实自我改造的起手式。在经济上,新政府宣示台湾将以推动新南向政策,透过强化与东南亚国协(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及印度的关系,具体「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而在区域架构的具体参与方面,新南向政策的推进将藉著「和其他国家共享资源、人才与市场,扩大经济规模,让资源有效利用」,进而建立起紧密的经济共同体意识这两个改革主轴,揭示了新政府对台湾未来在亚太区域中的角色、贡献与能量的期待。

长期以来,台湾在参与由东协所领衔的区域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囿于邻近国家「一个中国」政策的设限,我们不仅无法参与东南亚政府间的合作网络,更难以衔接东协与亚太大国对话伙伴之间的合作议程与关注。我们的邻邦正在讨论重大区域议题、商议如何因应共同的挑战,并且积极发展休戚与共、彼此相系的共享利益与价值。然而,我们的政府却囿于两岸政治困局,无法争取正常发声的管道,人民与社会的利益更难以被纳入共同体合作议程中。

当东协全速落实「以人民为本」(people-centered)、「以人民为导向」(people-oriented)的共同体构筑计划,台湾却在亚太整合进程中深受政治逆流的约制持续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离岛」,一座在地理上与亚洲大陆极其接近,但却又远离共同体利益、价值与成就的化外之地。

面对严峻挑战,新南向政策的逐步推进显得重要。它被设定为台湾寻找出路,在各种准官方或半官方对外合作倡议的局限下,透过台湾与东南亚社会人民之间的紧密连结,由下而上地重新打造跨国、跨域的共同体,重启台湾在东南亚、南亚以及整个亚太区域的贡献与能量。

新南向政策纲领与推动计划

新南向政策不是、也不该是短期的政策方案,而是台湾政府与社会长期自我改造的必经过程。蔡总统就职百日内,由国家安全会议于八月十六日确立了「新南向政策纲领」,除了清楚设定该政策的理念,同时也规划了南向新政的短中长程目标、行动准则及推动架构。其中,纳入东南亚、南亚与纽澳等新南向国家的在地需求,厚植经济共同体意识,成为台湾在相关国家社会积极布局与推进的具体目标。

当然,经济共同体意识的酝酿只是第一步,对于台湾来说,后续共同利益的形构,以及共同价值的捍卫才是台湾能否融入共同体的关键。为了具体落实台湾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与价值,政府亟需更清晰且具前瞻性的行动计划。

九月五日,作为南向新政执行机构的行政院,正式通过「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主要施政主轴包含了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与区域链结。这四个面向所勾勒出的南向新政,其实是政府推进国内环境与法规体制改革的「药引」。譬如,在教育与社会福利领域,新政的推动将能促进政府与社会从文化平权的角度,更加关注在台东南亚新住民社群(包括移工、外籍配偶,以及新住民第二代)的权益与福利,同时也能透过积极争取新南向国家优秀人才来台就学,为亚洲与国际培育新生代人才。

由南向新政所牵动在经贸、产业、教育、人才与社会议题上的积极改造举措,结合台湾既有优势如医疗、文化、观光、科技与农业的再强化与多元推广,目的在于发展出具有台湾特色、符合区域社会发展所需的贡献,进而促成台湾社会与区域共同体紧密链结。

作为起点的东南亚:协力开创共同体新价值

新南向政策的成就取决于台湾在新南向区域与国家社会的存在感,也就是被共同体成员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这种存在感与核心价值的酝酿,必须超越纯粹经贸与商务领域的合作关系,并且打造全方位的伙伴关系。

蔡英文总统在十一月七日主持政策协调会议,提出了四点推动新南向政策的具体路向:第一,加强与新南向国家的互动,特别是高层官员的互访;第二,加强政府与民间智库的国情与产业研究,特别是与国际智库的合作;第三,加强台商在新南向国家的投资保障,更新既有的投资保障与租税协定;第四,集中资源推动新南向工作,包括台湾形象展、农业开发、教育与投资领域。这四点具体路向,微妙地勾勒出新南向政策「本身」历经几个月以来的自我改造与重点调整,由一开始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渐朝「全面链结」转型。

十一月十五日,蔡总统参加由远景基金会与印尼世界事务协会(Indonesian Council on World Affairs)及哈比比中心(the Habibie Center)举办的二○一六年台湾─东协对话研讨会并进行开幕致词。她再度强调新南向政策的三大具体目标,分别是:增进台湾与南向国家的相互理解;稳步拓展台湾与南向国家的双向交流;以及强化全面的伙伴关系。透过跨文化与跨社会的相互理解,将可强化台湾「在」新南向区域中的共同体意识;藉著双向交流,更能从协力合作的过程中,面对共同挑战,汇聚共同利益;当然,相互理解与全面交流的最终目的,便是打造与落实台湾与新南向国家及社会之间彼此需要的伙伴关系。

新南向政策必须向东南亚、南亚与纽澳等国家展现台湾将协力开创共同体新价值的决心,而东南亚正是推动计划的起点。我们必须表达对东协所领衔的区域主义发展路径的支持,对各国国家级发展计划的关注,以及对于全面链结各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作为。

首先,面对东协,台湾对于「区域共构」的贡献,在于协力推进东协共同体的优质转型。譬如,新一期的东协整体连结新计画(Master Plan of ASEAN Connectivity, 2016-2025)反映了共同体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十年区域整合的动向。我们需要强化台湾的参与,进而促成优质的经济与社会转型,这将是执行新南向政策与规划区域层级的旗舰型对应计画的重点。

再者,面对东南亚国家,台湾应当从各国准备执行的中、长程国家发展计划中,建构「国家共生」的目标。举例来说,泰国即将发展中的第十二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2017-2021)与二十年国家计划(2017-2036)、越南新五年经济发展计划(2016-2020)、印尼加速暨扩展经济发展整体计划(Masterplan for Acceleration and Expansion of Indonesi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P3EI),以及即将执行完的菲律宾发展计划(the Philippines Development Plan 2011-2016)的后期进展,不仅具体反映出东南亚国家的在地需求,更是台湾在东南亚国家建构协力伙伴关系的著力点。

最后,全面链结的目的在于促进台湾与东南亚之间的「社会共荣」。新南向政策与过去的系列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以民为本」理念与价值的再强化。对于台湾而言,面对快速崛起的区域共同体,我们必须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与东南亚社会协力解决迫切的跨国挑战、携手培育新生代人才、共创公民社会的荣景,并且共同捍卫民主价值,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在地社会优质转型的贡献,同时强化台湾难以取代的角色与能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