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赵二娟精彩的异地婚姻与人生◆文/庄舒仲《交流杂志105年12月号第150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大陆配偶跨越海峡远嫁台湾,是新住民中人数最多一群,因来自不同省分城市,文化生活习惯与台湾不同,初期融入新家庭环境,过程难免磕磕碰碰,拌嘴摩擦,有少数后悔远距婚姻,感慨不如归去,但也有人坚持学习,发挥一己之力,服务社区,帮助异国姐妹,在台湾成就精彩多元的人生事业。

在教育广播电台主持新住民节目的陆配赵二娟,就是其中之一。一次火车上的偶遇,改变了赵二娟人生,家住山西的她,从没想过会远嫁到台湾,却因为在湖南搭上同一班火车,一个要出差,一个去相亲,却奇妙在这时空里,各自牵起月老安排好的姻缘红线。

「当时正巧顺手帮忙递钱补票,知道先生来自台湾后,随口一句『没事可以过来聊聊』,没想他真的跑来找我闲话家常。」赵二娟描述当初相识的过程,仍然清晰如昔。

不到半年,赵二娟被这位台湾男子「温文儒雅,博学多闻」的特质吸引,做出共结连理的决定。一转眼,赵二娟嫁到台湾来已有十八年,但谈到这段往事,口中仍不断重复著「老天安排」这句话。

婚姻四阶段 从平淡、活跃到精彩

对于台湾,赵二娟最初没有太多想像,只为爱情而来。「还没怀上孩子前,因台湾政策法令关系,探亲时间不长,待在娘家时间比在台湾多,加上先生工作关系,多半孤身一人,所以我也乐得两边跑。」

由于早期陆配来台管理严格,警察常会上门访视,赵二娟常觉得被当成犯人一样,而且工作、念书、出国限制多,只能闷在家里不好受,无法很快适应新环境,赵二娟坦承「当时一进台湾,就想回家。」

直到怀了第一胎,赵二娟可留在台湾照顾孩子,不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出境,心也就安稳定下。然而,育婴期间对她来说,却不是那么开心,有七年时间宅在夫家育女,几乎足不出户。「我谁也不认识,只能天天缠著先生说话。」

赵二娟的「自闭」期,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才有改变。为了陪伴孩子,她走出家庭进到校园,参与志工培训,随著两个女儿成长,担任园艺、图书馆、故事妈妈和生命教育等志工服务。「久未接触人群,思维逻辑、语言表达都退化混乱,连讲话都不会说,算是跟著孩子重新学习成长。」她笑说。

创立「湖新社」 走进社会服务人群

走出家庭,是开启赵二娟不同人生的契机。因为积极参与校园和社区活动,认识内湖区公所人员,经鼓励和协助下,赵二娟与一群新住民姐妹共同成立了「湖新社」,并由她担任社长,当时是台北市唯一由新移民自主成立社区型社团,受到外界相当关注,后来内政部还将「湖新社」的做法推广到各县市。

谈到动机,赵二娟表示,当初协助处理一件家暴案,萌生创社想法,认为应该整合各界资源,建置新住民「第二个娘家」,提供互助、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社团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姐妹自主学习能力,更快融入台湾家庭和社会。」

「我们每周都会开办一堂课,而且几年来都没有中断。」赵二娟说,坚持开课为的是让新住民有个固定聚会场所,强化姐妹凝聚力。期间,社团开办过拼布、摄影、美容、剪发、烫钻、烹饪、舞蹈等多元课程,帮助不少新住民取得职业证照,后来还常四处义剪服务社会。

完全自结自足,没向政府申请过经费,这点让赵二娟十分自豪。她说,几年来社团全靠成员自筹财源,包括会员乐捐、跳蚤市场义卖、舞团商演回馈、社内讲师自捐上课材料等,有时也外接政府、区公所或民间开办课程。「谈什么事,办什么活动都要自己来,过程虽不易,但付出虽多成长也多。」

乐爱学习 培养专业能力

赵二娟经营「湖新社」的同时,不忘充实自我。她善用政府为新住民开办的免费学习资源,学会按摩、养生保健、催眠,因为接触这些身心灵课程,对养生保健产生兴趣,二○一三年又在中国大陆考了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和心理咨商师证照,二○一四年又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的是旅游和建筑,赵二娟却勇于自我挑战,选择跨界学中医。值得一提的,她全凭藉自修,还四处「蹭课」,跑到直销公司或医院听演讲,「我从小对中医就有兴趣,家族中有不少从事医疗这方面工作,过去条件不允许,嫁来台湾后,反而有了机缘可以圆梦。」

为何选择在中国大陆考证照?赵二娟的答案竟是学历不被台湾教育部承认。有趣的是,已取得台湾身分证的她,到中国大陆报考证照时,用的却是台籍身分,因为当时正好开放给语言相通的台湾人报考。目前除了透过视讯上课、写论文,赵二娟还得飞到湖南课堂听课,生活忙碌又充实。

赵二娟表示,健康很重要,考公共营养师主要是想照顾孩子和婆婆,还有远地的父母;考二级心理咨商师则是为了帮助更多在台湾新住民,排解适应或婚姻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

「有位留英的陆配,因老公劈腿打算寻短,打电话给我,说临走前想找人说说话。」赵二娟举了一个记忆深刻的案例,证明所学派上用场,经由开导,这位陆配没有选择「做傻事」,后来走出创伤,活得比过去还好。

半路学舞 找到展现生命另一舞台

热爱学习,让赵二娟的生命走得越来越宽广。三十八岁开始学舞,最初是想减肥,慢慢舞出了兴趣,也找到事业另一个舞台,这股活力吸引了「湖新社」姐妹加入,从传统舞蹈跳到流行热舞,从少数民族,一路学会台湾原住民、越南、泰国、印尼、印度等不同舞蹈型态。

「不为什么,我就喜欢站在舞台的感觉。」舞蹈成了赵二娟展现自信、活动的媒介,甚至她和社团姐妹成立齐舞飞扬专业舞蹈团,到社区表演、接案商演,再将演出部分所得回馈给「湖新社」充当经费,加入学舞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开枝散叶,成立了更多的专业舞蹈团,形成正向的循环。

问到最令赵二娟印象深刻的演出,是一场在台北监狱跳舞的处女秀,「这是我第一次跳舞,而是也是第一次踏进监狱,很新鲜、很难忘。」她笑说。

初出茅庐 拥抱广播金钟

赵二娟自二○一二年创立「湖新社」创立累积的人脉与能量,在二○一四年逐步爆发,二○一五年她接受有线媒体访问,这次的机缘,认识了越南新住民陈凰凤,后来被找去拍摄新住民的电视节目「快乐新住民」,成了固定班底之一。
舞蹈、电视节目磨练赵二娟的口条和肢体语言,加上对养生知识的专业,给了赵二娟另一个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受邀到教育电台主持新住民广播节目「幸福养生馆」。

赵二娟透露,先前接受资深广播人石元娜「掌声响起」节目访问,石元娜曾说她的音质不错,很适合做广播,「没有经验的我听完只是笑笑,没想到,真的只要说得出口,什么事都有可能。」虽说,一语成谶让赵二娟感到讶异,不过,她认为,成长收获更多的,则是石元娜的开朗笑容与乐观思维。

更神奇的是,完全外行没经验的赵二娟,参与广播资历不到一年,却意外跟著团队伙伴抱回了广播金钟奖。教导她的资深广播人赖素燕在颁完奖后,开玩笑说,「你,赵二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广播金钟奖,竟然就把奖杯抱回家了。」

两岸政治关系 沟通理解更重要

走出家庭,赵二娟从参与学校志工、新住民社区服务,投入电视节目演出和担任广播主持,新住民的身分,反而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二○一五年她又走进了行政院担任新住民事务协调会报委员,以及台北市新移民照顾辅导措施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台湾新住民争取权益。

赵二娟表示,两岸交流至今,台湾仍有少数民众存在刻板观念,认为陆配、新住民是买来的,或为钱而来,这点让她觉得难过,甚至不平。她强调,现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很好,新住民学历、工作与经济实力不输另一半,现在嫁来台湾的陆配,多数是为爱而来,对新住民的平权与尊重,更应该受到重视。

然而陆配经营家庭,难免还是要面对蓝绿意识型态问题。赵二娟建议,先顾好自己和家庭就好,其它两岸政治问题,就不要想太多。来台工作不好找,自己要懂得坚持不放弃,脚踏实地,她在台湾学到的启发就是「累积出来的东西才扎实」。

面对小孩教养时,容易出现学校教育或教师,表现对中国大陆不友善或偏颇看法,影响到孩子对陆籍妈妈的认同混乱,她会选择以实例说明,让孩子自己去判断,也会带著孩子回外公外婆家,亲身体验妈妈的故乡,理解不同地方文化差异。她强调,「若不努力,再先进的地方也有落后之处。」

经营家庭 沟通和学习是不二法门

赵二娟认为,很多大陆配偶爱跟人比较,易陷入自怨自艾,常喊著后悔嫁到台湾,想过得好就得先调整心态,「既然都嫁到台湾来了,要抱著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好好在这块土地安身立命。」

她也建议刚来台湾的大陆配偶,不要窝在家庭,要走出去;经营好两岸婚姻关系,夫妻双方来自不同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尽量多利用资源,学习亲子和夫妻经营,学会适应不同价值观念与有效沟通。

「沟通非常重要,但学习更重要。」学习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与特色,学习婆媳关系,懂得察言观色,对婚姻才有帮助。此外,学习还有一个层次,就是不要放弃各种学习机会,让自己成长。

最后问到赵二娟,如果没有嫁来台湾,人生是否也会如此精彩?得到的答案是肯定句,因为她很相信自己,无论人在哪里,都会同样精彩。不过,她也坦承,台湾提供的资源与机会,比中国大陆是相对较多,但重点还是得看自己如何把握。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