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机器人「异化」时代来了◆文/耿梓墨《交流杂志106年2月号第151期(历史资料)》

机器人时代来临的电影,向来是好莱坞历久弥新的题材。从 1980年代《魔鬼终结者》,机器人重返过去追杀人类领袖的母亲;《关键报告》叙述人类发明可侦测出犯罪意图的「先知」,侦查者反而成了被追猎的对象;最近《云端情人》,刚与妻子离婚的男子跟女机器人坠入爱河,发展出一段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爱情。全都叙说著「异化」的故事。


「异化」这个概念,源自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工人从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宛若在高科技时代,人类与机器人存在著「异化」关系。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生活创造出机器人,机器人反而支配了人类生活。尤其随著人工智慧近年来迅速崛起,早已降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神秘棋士「Master」。


中国大陆围棋网站最近出现一位超级棋士,透过线上对弈,多位中、日、台、韩的顶尖高手在一周内先后遭到痛宰,让围棋界为之哗然。这位代「Master」的神秘棋士在连续夺得六十胜不败战绩后,终于自揭身世,表明他就是来自台湾、参与研发「阿法狗」(AlphaGo)并代为下棋的 DeepMind资深研究员黄士杰。


围棋是人类智慧的最后一块高地,在「阿法狗」面前,人类败得体无完肤。大陆「棋圣」聂卫平还有感而发地说,「阿法狗也好,Master也罢,都是『围棋上帝』派来给人类引路的。」聂卫平所说的「围棋上帝」,无非是人类发明的超级电脑,反而超越了人类的智力。


机器人威胁的 10大行业


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警示,还深刻威胁到当今的媒体界。《美联社》两年前导入 Wordsmith发稿机器人,能处理绝大多数枯燥资讯,例如财务报表或经济数据;惊人的是,发稿机器人写稿速度至少比人类快两分钟,完成的财经新闻数量,每一季就达到 4千篇,是记者和编辑工作量的 10倍。《彭博社》Blossom编辑机器人则能即时发布财报消息,针对社群网站推播新闻,拉高点阅率。


中国大陆媒体同样急起直追,《腾讯财经》近年研发「写稿机器人」,能达到人类记者的水准,甚至比人类更好。《新华社》新加入的机器人员工称为「快笔小新」。《第一财经》的「DT稿王」,比一般人阅读速度快 50倍,每分钟能写 1千 6百字的稿子。人工智能让记者工作快速蒸发。


数位媒体学家、Webbmedia集团创始人艾美 .韦伯(Amy Webb)和美国在线预测,近十年会有 10大职业受到机器人明显威胁。这 10大职业分别是:

1.收费站收银员:随著 AppleWatch穿戴科技的兴起,以及 ApplePay行动支付系统的普及,收费站和杂货店的收费员早被淘汰,我们开车上国道已不必过收费站,全由 ETC计算哩程与收费。

2.市场行销人员:广告宣传工具未来将更强大,品牌讯息可以精准地传达给客户。未来新的需要是研究客户行为,来确定何种广告对他们更有效,市场行销可能变成更小的行销团队。

3.客服人员:很多客服人员已外包给印度和其他低劳动成本国家。矽谷新创公司 SaviOne已经研发出全球首款酒店服务机器人,日本推出的机器人秘书 Saya,也可以模仿人类行为。

4.制造业工人:机器人完全不用休息,随著触觉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感觉方面的优势也将会被完全取代,造成更多工作的流失。富士康生产线已部署 4万台机器人,稳步推进「百万机器人」计划。

5.金融仲介和分析师:比特币(Bitcoin)核心技术的区块链(Blockchain)可以自动处理金融事务,代替银行、信托、保险和抵押贷款行业的仲介人。股票分析师也将和智慧机器竞争,智慧机器可以精确分析和预测投资行为。「机器人顾问」(Robo-Advisors)的使用逐步上升,并取代财务顾问。

6.新闻记者:《美联社》发稿机器人占发稿量的四分之一,网际网路已带给报业巨大冲击,新技术更是夺走记者饭碗的罪魁祸首。

7.律师:非诉讼律师很快就被技术取代,线上法律服务网站 LegalZoom已经能处理简单案件,如商标申请、遗嘱、甚至离婚。这种趋势能使记录更加开放和便捷,减少聘请昂贵律师的机会。

8.电话公司职员:随著智慧手机的风行,很多家庭已经取消了固定电话。而随著数位通讯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只会更明显。

9.麻醉师和外科医生:麻醉师曾是美国薪资最高的专业人才,现在强生麻醉机器人 Sedasys在美上市销售。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协助外科手术的完成,很快机器人可以独立完成某些手术。

10.战斗士兵和保安:远程操控的达龙机器人(TALON robots)几乎能够运送任何武器、完成清除手榴弹的工作。机器人士兵也正在开发和测试,美国军方预测在三十年内,机器人可以取代四分之一的战斗士兵。


新科技打破高学历迷思


矽谷创业家、人工智慧趋势观察家马丁 ‧福特(Martin Ford)在《被科技威胁的未来》中说,受到科技发展最大威胁是「可预测性」( predictable)的工作。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作都能被记录,别人又能按照你的纪录学会,这就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新科技打破了高学历就有稳定工作的迷思。面对科技所造成的冲击时,人们会选择接受更多教育,训练自己胜任技能更高的工作,但现在行不通了,因为机器人能取代技能水准更高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新的解决办法。


福特强调,所谓的「机器人」( robot)不见得是有形体的机器人,而是泛指所有智慧软体,具有机器学习能力(machine learning),能深入分析学习人类工作纪录、累积经验,继而取代人们工作。


福特相信,科技进步会对人类造成破坏式发展。以目前科技技术程度来看,福特说:「人工智慧机器人不只是取代人类体力(muscle power),而是取代脑力(brain power),现在的电脑科技会自己学习、决策,不断进步。」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指责墨西哥和中国大陆偷走美国数百万个工作机会,但川普可能搞错对象,或许他该骂骂机器人。研究显示,美国消失的工作机会当中,仅 12%归咎于贸易,高达 88%是美国工厂大部分工作都交给机器处理,因而不再需要这么多劳工。


这宛若回到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


「一位工人一天能包装好 1千 6百条牙膏,一台机器一天能包装好 2万条牙膏,因此使用机器取代人力能大幅度增加产能,促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以前我们从经济学课本上读到类似文字,得到的结论一定是「用机器取代人力」。

媒体业的本质是资讯产业,记者的社会功能就是「搜寻、传递、整理」资讯。写稿机器人的诞生,彻底取代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


目前看起来,唯一无法取代的东西叫做「洞见」。


人类有情绪、有立场、有思想、有独特的价值取向与生命经验,因此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事件的观点都会不同。写稿机器人可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发生、为什么发生、不同的人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但至少还无法告诉你「它怎么想」。


抵挡「科技异化」的最后堡垒


工人变少了,中阶干部也会减少,但管理者仍是必须存在,只是需要的能力跟过去有所差异。厂长还是会在,但工人会愈来愈少;编辑还是在,但记者会愈来愈少。离知识愈近的职位会愈需要人类,离资讯愈近的职位则愈不需要人类。


面对未来,我们自己又该具备哪些能力?未来学家福特建议「保持自我弹性,应学习『学习的能力』(learn to learn),选择更有创意而非例行性、非可预测性的工作,努力让自己更有附加价值。」至于整个社会体制,福特认为应发展更好的社会安全网(social safety net)。

机器人超越我们的,是智商层面,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鸣性等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我们需要激发大脑的这些潜能,「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这是人类抵挡「科技异化」的最后堡垒。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