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义乌伦敦直达车 对欧亚板块之政经影响◆文/吴东野(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国与欧洲研究所所长)《交流杂志106年4月号第152期(历史资料)》

今(2017)年元旦,首列满载数十个货柜的火车由浙江义乌市启程,从阿拉山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区霍尔果斯市)出境,沿途经哈萨克、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比、法等国,穿越英法海底隧道,18天后抵达伦敦东郊巴金(Barking)火车站。

这条堪称史上最长的铁路(全程12,451公里),是中国大陆货运火车直达欧洲10国各大城市的第15条路线,紧密连结了英中经贸关系,重启古代欧亚贸易的新丝路,亦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开创新机。

带动经贸辐射效应

义乌伦敦线是北京「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意在提升中英进出口贸易,具有带动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的辐射效应。2011年10月,重庆启动首班直达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g)的国际货运列车,中国大陆内陆至欧洲的铁路线随即如雨后春笋。待2013年习近平确定「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后,北京更加积极打造新的中欧铁路线,计划将运行中的「渝新欧」(重庆至杜伊斯堡)、「义新欧」(义乌至马德里)、「汉新欧」(武汉至捷克)、「蓉欧」(成都到波兰Lodz)、「郑欧」(郑州至汉堡)、「苏满欧」(苏州经满洲里到华沙)、「合新欧」(合肥到杜伊斯堡)等7条线逐渐扩增加至19条线。

北京开辟中欧货运铁路线,可以减少中欧货贸的时间成本,以及不同铁路线间转运的费用。前述班列经由东部、中部、西部三条国际大通道直达欧洲,其中西部通道经阿拉山口出境,中部通道经二连浩特市(内蒙自治区)出境,东部通道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若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视角来说,中国大陆通往欧洲的铁道运输建设,意味创造出新的商机。义乌伦敦线首创跨越英吉利海峡,横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是继开通中亚五国、马德里、德黑兰、俄罗斯、阿富汗、白俄罗斯、里加等线路后的第8条国际联运线,有助于提升沿途国家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量,进而将中欧贸易逐步升级为产业和人口聚集的经济带。

船运、空运、铁路是中国大陆对欧货贸的三大运输方式,运输价格上,陆运不及空运的50%,但较海运节省两星期时间。列车从义乌到伦敦需时约18天,货柜船需要5周;空运最快,成本价格也最贵,义乌至西班牙的单一货柜空运价格即达5.8万美元,海运仅约4,000美元,但费时至少一个月,资金回笼压力较大,若遇天候、触礁等意外,成本更是大幅提高。铁路自将成为中欧货贸的重要运输工具,去年中国大陆直通欧洲的货物列车总计发车1,702个班次,较2015年成长数倍。

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去年与全球货贸总额达24.33兆人民币(约3.5兆余美元),其中出口13.84兆人民币(约合2兆美元)、进口10.49兆人民币。义乌伦敦直达车显示北京重振「古丝绸之路」的旺盛企图心,预估欧洲发生金融海啸将可能冲击海空航运的前景,适时开辟中欧铁路线可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的活络,缓解中国大陆的产能过剩问题,亦可藉沿线新的市场确保中国大陆经济预期的成长速度。

强化双方经贸关系

北京规划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多达64个,与欧盟投资计划对接,亚欧交流与合作纽带的中东欧地区,即占有1/4。中国大陆与中东欧国家建构的16+1多边合作架构,已完成深化产能、交通、基础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的有效对接;换言之,北京在中东欧正积极打造互联互通的新动脉,希望借此直抵西欧腹地。就经济面向而言,中国大陆看准欧洲国家不会错失搭上「一带一路」便车的机会,开辟中欧货运班列,必然会强化双边的经贸合作,继而提升中国大陆的工业技术水准,改变一直以来「世界工厂」的形象。

现阶段德国的「工业4.0」或法国的「未来产业战略」都已开始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相结合,北京的目标是20年内升级制造业,更意识到「中国制造2025」需要欧洲国家的高新技术。去年中国大陆对欧盟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计划」(又称「容克计划」)投入20亿欧元,体现了欧盟藉「一带一路」平台吸引陆方的资金,如同中国大陆在欧洲积极强化投资作为,并优先并购西欧与北欧国家的企业,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015年陆资集团总计并购了39家德国公司(2009年仅2家),英国次之(34家),法国排名第三(20家)。去年陆企成功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与慕尼黑照明和半导体公司「欧司朗」(Osram Licht),但福建宏芯投资基金(FGC)收购德国晶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 SE,全球仅有生产半导体沉积设备LED MOCVD的两家企业之一)时遇挫。美国认为,中国大陆可能将「爱思强」生产的氮化镓原料(GaN)投入军事用途(如生产LED、雷达、天线或雷射等),最终迫使德国联邦经济部否决该并购案。

陆企将拥有先进技术的德国中小企业视为优先并购目标,德国「联邦并购协会」2016年底的数据显示,约200家的德国企业已被中国大陆收购(2016前半年:37家;2015年:39家;2014年:36家;2013年:25家;2002-2012年:59家),投入金额逾910亿美元。不过,陆企大规模并购欧洲高科技公司,已让欧盟国家有所警惕,去年8月英国首相梅依(Theresa May)搁置两家中国大陆国企(「广核集团」与「核工集团」)投资英格兰西南部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厂计划,理由就是核电厂涉及国家安全。

改变欧亚板块的战略格局

就政治与强权博弈的面向而言,义乌伦敦直达车或「一带一路」规划,体现的都是北京重视发展多边主义。地缘政治的考量下,中国大陆或根据周边国家关系的友好程度,选择欧亚铁路交通的转运点,或依据不同的产业链,在欧亚地区寻找可拉拢的对象,无非为了突破美国的全面围堵。

川普时代的美国若果真重回孤立主义及保护主义,对中国大陆而言将是另一次战略发展机遇。北京顺水推舟,加强与欧洲的连结并站稳第三世界,就可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从1980年代的雷根总统至2016年的欧巴马政府,北大西洋两岸关系始终紧密,期间未因东欧共党集团崩溃、苏联解体、两德统一、北约东扩、中东北非爆发「阿拉伯之春」民主运动等事件而变调。于今,川普总统的「北约过时」、「德国主宰欧盟」、「梅克尔的难民政策犯下灾难性错误」、「更多国家会跟随英国脱欧」等言论,已造成美欧关系潜在的疏离感,为北大西洋两岸关系埋下变数。至于僵局持续半世纪之久的美俄关系,也因川普对普京的好感,多次表态要改善美俄关系,并任命与普京交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执行长提勒森(Rex Tillerson)为国务卿,引起北约盟国普遍的质疑。

川普似乎正在制造全球混乱,北京却稳步前进。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对各国元首诉求「创新驱动、开放共赢、公平治理、平衡惠普」的四句话,就被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大陆正展现负责任的全球大国风范。川普闭关自守的心态与习近平支持全球化的表态,很可能因此改变欧亚板块的战略格局。美国退出曾团结亚太盟邦围堵中国大陆的TPP,等于将东亚领导角色拱手让予北京,川普分化欧盟的言论面对进取欧洲的中国大陆,势必牵动著未来欧亚板块的权力分配。

展现引领全球经济的企图心

「新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推出的一项宏伟计划,旨在连接北京与欧洲。这条由铁(公)路、航运交织而成的运输网络,总长超过万余公里,目的既为提升货贸量,也为打造对全球出口的基础设施网络。2017年初启动的义乌至伦敦列车,途经许多中国大陆与亚欧国家的城市,展现中国大陆软实力之余,亦凸显了中国大陆在欧亚板块扮演穿针引线角色的企图心。德国《每日镜报》(Tagesspiegel)称中欧铁路线并非一场独奏会,而是一场交响乐,已经说明了北京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雄心。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