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第三方行动支付 的发展与趋势◆文/罗世宏(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暨电讯传播研究所教授)《交流杂志106年6月号第15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在今(2017)年4月2日深圳的「IT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分享了两个真实故事,充分印证了中国大陆第三方行动支付的发展热度:一是杭州有两个抢匪连抢3家超市,却只抢到人民币1,800元,因为杭州的商场、超市基本没现金了,消费者大多习惯用手机支付;二是杭州龙翔桥附近有个乞丐摆放了一个二维码,接受善心人士使用第三方行动支付作为施舍的工具。

这两个故事说明,中国大陆第三方行动支付已普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朝向「无现金社会」(cashless society)发展,其支付市场已随著行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的发展而益显其重要性。民众透过行动支付,使用各种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模式下的创新服务(例如透过APP的行动叫车服务),也已成为中国大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此同时,食衣住行育乐等各项日常生活需求,使用行动支付越来越方便,甚至完全不需用到现金的景象,逐渐成为中国大陆一线城市生活的现实。而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已有7成网民表示在其日常生活中不必使用现金。

中国大陆第三方行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由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第三方行动支付服务,最早是2003年由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支付宝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大陆信用卡不普及,加上2002年爆发「非典」(SARS)疫情促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意外地变成中国大陆发展第三方行动支付服务的「后发优势」。

然而,中国大陆第三方支付的勃兴,并非单纯只是意外。中国大陆政府一开始采取「低度管制」,接著转而采取「扶大限小」,导致第三方行动支付服务不只有市场热度,也迅速建立起市场秩序。早期的市场进入门槛低,只要在工商局注册即可投入经营第三方支付市场,一度有多达数百家公司投入第三方行动支付市场。为了在繁荣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建立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6月14日制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成为特许事业,同时将规模较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逐出市场。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27家企业名单中,就包括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民营企业。截至2015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央行总共发出270张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且不再发放新证的冻结阶段。为避免市场过度拥挤,中国大陆政府通过「续证审核」等手段,将体质较弱的业者淘汰出局,并且迅速整合中国大陆的第三方行动支付市场。

促成第三方行动支付市场快速整合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府也强化对于第三方行动支付产业的监管政策和力度,例如中国大陆央行等10部委在2015年7月公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一期间大陆央行又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建立统一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些愈趋严格的监管措施,除有助于行动支付的安全性保障,也有巩固既有业者(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优势的作用。

中国大陆第三方行动支付市场发展概况

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大陆手机上网用户人数已达6.95亿,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快速增长的手机上网用户人数,也提供其行动支付市场成长的厚实基础。由于行动装置如智慧型手机和平板的普及应用,使得中国大陆网购市场朝著「线上+线下」、「社交+消费」、「PC+手机+TV」和「娱乐+消费」等方向发展,实现虚实结合、整合行销与多萤互动等模式,预估今后中国大陆行动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将维持增长趋势。根据统计,2016年中国大陆协力厂商支付业务共完成970.51亿笔,合计人民币51.01兆元的交易,领先其他国家及地区(美国的行动支付市场规模仅为1,120亿美元,约为中国大陆的1/50)。

目前,中国大陆最知名的行动支付服务包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支付宝钱包、腾讯的微信支付(财付通)和QQ钱包、百度的百付宝和百度钱包、苏宁的易付宝、京东的网银钱包、给乐生活…等。其中,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以市占率超过55%,名列第一;第二名是微信支付(财付通),市占率约为38%。很明显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强鼎立,共同瓜分中国大陆9成以上的行动支付市场。无怪乎,自2013年起,支付宝已超过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的行动支付公司。

2016年2月18日起,苹果公司正式在中国大陆推出Apple Pay行动支付服务,并与中国大陆银联最新推出的「云闪付」合作。Apple Pay的优势是不需在有网路的环境下使用,而是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技术,而且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除了Apple Pay外,「云闪付」也与HCE(Hosted-based Card Emulation,意指「主机卡模拟」)、三星付(Samsung Pay)、华为付(Huawei Pay)、小米付(Mi Pay)等业者合作,力图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垄断的行动支付市场抢夺用户。截至目前为止,「云闪付卡」累计发行超过2,200万张,全国支持「云闪付」终端数超过800万台,涵盖餐饮、购物、游乐等各个生活领域,2016年全年累计实现交易1.9亿笔、217亿元。

不过,已进军中国大陆超过1年的Apple Pay虽然来势汹汹,仍难撼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联手垄断的行动支付市场。据估计,Apple Pay目前在中国大陆行动支付市场只约占1%。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优势在于两者都拥有强大的用户黏性,特别是两者分别在电子商务和社交功能上拥有其他支付业者无法匹敌的优势。除享有先占优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只要通过扫瞄QR Code即可完成支付,不像Apple Pay需要较高的硬体设备支援(例如卖场需要配置或改造能够支援Apple Pay的POS机),享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另外,除在支付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无法明显胜出,Apple Pay在中国大陆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比方说,光是本土业者行之有年的「发红包」服务,Apple Pay即难以复制。以中国大陆猴年春节的「红包大战」为例,中国大陆网路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不惜砸下超过人民币20亿元对大陆手机用户送礼,为的是争夺行动支付市场的市占率。而大陆民众透过微信发红包渐成「全民运动」,猴年春节期间(除夕到初五)大陆民众的微信红包总收发次数达 321亿个。

中国大陆行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趋势

除在本土市场的既有垄断格局难以被外来业者如Apple Pay打破之外,中国大陆行动支付业者也开始展现向海外市场进军的企图心。目前,微信支付可在全球15个国家与地区使用,并可以12种外币直接结算。同样地,支付宝已登陆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 26 个国家和地区,支援 18 种境外货币结算,并接入十万多家线下商户门店。近日(2017年5月8日)更传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已和美国支付处理服务商First Data达成合作协定,消费者可在First Data公司服务的400万家美国商户使用支付宝购物。

更重要的是,结合行动支付、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中国大陆行动支付业者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挟其掌握的用户资料大数据,应用并开发出更多精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线上和线下服务,未来继续成长的潜力不可小觑,也为中国大陆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创新服务的领域打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