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李明哲案 看两岸联系的重要性◆文/房宗齐《交流杂志106年6月号第153期(历史资料)》

关注中国大陆社会发展及维权人士的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李明哲,在2017年3月19日上午从澳门进入中国大陆时,遭陆方以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留置。当日晚间,李明哲太太李净瑜拨打海基会紧急服务专线,向海基会请求协寻李明哲。3月29日,中国大陆国台办首度证实李明哲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接受调查。

事发至今已近两个月,李明哲仍然下落不明,海基会至少六度正式去函海协会,陆委会也多次与国台办联系,但陆方的态度与过去一年来一样「已读不回」。国台办的回应,都是透过新闻稿、记者会的方式对外发出,不愿意正面与陆委会、海基会联系。

两岸两会联系现况

众所周知,由于蔡总统对于「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与前政府不同,因此自2016年5月20日蔡总统就任以后,无论是海基会与海协会,还是陆委会与国台办间的联系,与520以前的状况相比,有较大的变化,造成我方陈情民众的困扰。

以李明哲案为例,海基会在3月19日晚间接获家属反应后,隔日马上去函海协会,希望陆方协处;4天后(3月24日),海基会二度去函,同时也透过两会联系机制,以口头方式表达本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力;3月28日,李明哲妻李净瑜赴海基会请求协助转交药物予李明哲,海基会第三度去函。隔日(3月29日),国台办终于在记者会上证实,李明哲遭陆方留置接受调查。

在陆方证实李明哲遭留置后,李净瑜再度表示希望能转交药品,并前往中国大陆了解状况及探视。海基会也将李净瑜的诉求正式去函海协会,同时再次告诉陆方本案在台湾受到高度关切,请陆方积极处理,并体谅家属心情同意李净瑜前往中国大陆。

然而,在这段期间,海协会对于我方的去函、去电,基本上并未正面回应。相较于过去两会联系正常的情况,海协会确实未善尽通报的功能。以李净瑜欲赴陆一事为例,如果陆方不愿让李净瑜入境,海协会可直接告诉我方已撤销其台胞证,而不是让李净瑜直到出发前一刻抵达机场时才知道无法登机。

非官方联系管道,无助于两岸关系正面发展

在李净瑜预计赴陆的前一日(4月9日),国台办以书面新闻稿的方式,表示「海协会已于4月7日通过台湾有关团体向李明哲妻子通报相关情况,并转交李明哲写给其父母和妻子的亲笔信。」这个动作,有两个明显的意涵:

一、陆方不是不明白李净瑜的诉求,是不愿意经由两岸正式联系管道回复。 二、海协会想绕过海基会,寻求其他台湾团体作为两岸的中介角色。 对于海协会这样的处理方式,李净瑜的态度是:「请陆方透过两岸的的正式管道(陆委会、海基会)来处理,不要找掮客、买办来传话。」在面临挚爱人在何处、身体状况如何都不明的情况下,李净瑜还能坚持这样的立场,令人敬佩。足见由于政治情势的变化,两岸正式联系管道中断,已造成两岸民众的不便,相关权益也因此受损。如果陆方面对这种局面的解决方法,是想采取避开我官方公权力机关或授权单位,另外在台湾寻找所谓的「掮客、买办、代言人」则将严重损及两岸两会的公信力,以及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平台。

蔡总统提「三新」论述,向陆方明确表达立场

今年5月3日,蔡总统在接受联合报的专访中提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两岸关系互动新主张。由于陆方在蔡英文就任之初曾说过,蔡的就职演讲是份「未完成的答卷」,经过将近一年,蔡总统严正呼吁陆方,由于情势已经改变,因此是双方都要共同来解答这份新问卷,并寻求「结构性的合作关系」的互动新模式。

从陆方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立场始终一以贯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对陆方而言,变的是台湾,「新情势、新问卷」都是因为台湾立场变化而发生的,中国大陆自始至终没有改变,问卷是新的,但陆方的答案还是旧的,不用重新填答。所以蔡总统想维持现状,就应该要维持「两岸皆认同一中」的现状,两岸联系机制中断,对陆方而言责任当然在台湾。

对蔡总统而言,维持现状是维持「两岸正常沟通联系」的现状,然而在其就任后,陆方首先破坏这样的现状,因此破坏现状的责任应由陆方承担。更甚者,蔡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已经释出承认「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是历史事实,以及「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来处理两岸关系」的善意,为何陆方仍负面看待?

那么,难道两岸关系就如此僵住,再也不联系往来吗?从过去这一年的经验来看,双方都还在自我克制,尽可能不使用过激的言论,以目前情况论,唯有双方持续释放善意,互信互谅,才能逐步建立新共识,这也是蔡总统屡次公开谈话,均对两岸关系仍有期待的原因所在。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尽速恢复两岸两会正常联系机制,不仅是两岸面对新情势应该跨出的第一步,也是当务之急。

维持两岸两会正常联系,有利两岸稳定发展

其实,陆方应该要能理解,两会联系机制所处理的事务,大多数都是与两岸民众权益有关的事情,政治敏感性极低,却与民众切身权益相关性极高。例如,一般台湾民众可能不会直接感受到两岸签署ECFA、货贸协议谈判触礁,或是海协会长来台交流参访等事,与自身有何关联。但是如果台湾民众在中国大陆遇到商业纠纷、法律问题,想透过两岸两会机制陈情寻求协处,却因为两岸联系中断而无法得到有效协助,对中国大陆恐会因此产生负面观感。保留两会基本的联系互动,必然有助于累积双方的善意与互信,或许哪天双方就能「充分尊重并接受」对方的论述,找到新的共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