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2017海峡论坛评析◆文/赖锦宏(联合报资深记者)《交流杂志106年8月号第15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第九届海峡两岸论坛6月中旬在厦门举行,这是中共在十九大前的海峡论坛,俞正声作为中共全国政协主席最后一次参加论坛,中国国民党则是第一次派党主席参加。北京在海峡论坛上释放出「深化融合发展」的两岸政策概念,势将成为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对台政策的主轴。

是否推出新惠台措施 各方关注

作为两岸交流三大交流平台之一,海峡论坛的一大看点,是中共是否推出对台优惠措施。俞正声在会上说,去年以来,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遭遇严重冲击,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但两岸交流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陆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决心和态度没有改变,已经相继推出了20多项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生活、工作创造更好条件。

俞正声在开幕式围绕「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论坛主题阐述了五点:

第一,深化融合发展,需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两岸同胞要从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发,加强交往、增进了解,逐渐化解心结,更好促进融合发展,共同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第二,深化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大陆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努力扩大两岸经济合作的社会效益,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

第三,深化融合发展,需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自信,阐发中华文化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第四,深化融合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两岸同胞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融合发展动力。希望更多两岸同胞参与两岸交流,不断创新交流形式,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深化融合发展,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台独」是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最大威胁和祸害。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分裂国家、损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径,维护好两岸共同家园。

俞正声的话很温和,强调了习近平提的「两岸融合发展」,但却没有在论坛期间,提出更多的对台优惠政策。原因是,大陆国台办早在6月中旬的例行记者会公布了第二波对台优惠政策,包含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增加专项台生奖学金、更便利旅游住宿、信用卡、「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报到证」等。

这些对台优惠政策,并没有在台湾内部造成太大的热烈反响。俞正声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持续奋斗」。这显示,北京仍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寄希望于未来。

两岸融合发展v.s两岸和平发展

已是第三度赴厦门参加海峡论坛的洪秀柱,前两次都是以党副主席的身分参加,这次是以党主席身分参加,也是国民党历来派出最高规格,会否成为以后的「惯例」尚未可知。洪秀柱在2013年海峡论坛致词时曾提及「两岸一家人」的概念,今年则是提出两岸不能「只经不政」,突显了她心中的两岸政策,也表明国民党的立场。

洪秀柱在会见俞正声时表示,去年11月她和俞在北京见面,曾建议两岸间应该给予对方更多希望、信心、欢喜跟方便,也给在中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更多优惠。当时俞当场应允提升台胞在中国大陆生活、就学、就业、创业各方面更好保障,「这些成果也在展现当中,不因当前两岸关系低迷而停滞不前」。

曾提出「一中同表」颇受陆方重视的洪秀柱说,陆方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以具体行动落实「两岸一家人」的善意,基于同样理念,国民党在去年全代会上也通过了「和平政纲」,宣示中国国民党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而且积极研究以和平协议来终结两岸敌对状态的可能性。更希望深化九二共识,推动和平制度化以争取台湾同胞福祉。

洪秀柱说,当然这个说法在台湾内部不尽然没有不一样的声音,但是她绝对相信「历史会证明」,唯有透过和平协议的签订才能够创造两岸和平,「我们不能只求两岸交流的成果,而不去思考政治争议的解决」。换句话说,不能再走回以前「只经不政」的老路,而回避核心的政治问题,同时也要珍惜国共两党,这些年来建立的互信基础。如果放弃了双方在有关法律上对于「两岸一中」的坚持,就会破坏国共两党这些年来好不容易累积出来的默契,也更不利于两岸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未来两岸如何发展,洪秀柱说,当然经过许多的曲折,以两岸中国人的智慧,一定能想到一个合理的解决道理。在奋斗的路上我们不怕艰辛困难,只怕走错方向。「不怕漫漫长路,只怕停下脚步」。她的话,同样寄希望于未来。
在海峡论坛开幕致词时,洪秀柱等称,「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两岸和平与合作是现阶段必须追寻的目标。不会忘记近代中国的苦难以及复兴中华的理想,祈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这和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遥相呼应。

卡式台胞证2.0 成关注焦点

在海峡论坛结束前,有媒体报导,陆方将把卡式台胞证改为「18码」。卡式台胞证2.0,将原本8位数证号改成18位数,与大陆身分证统一,预计年底上路,也就是进一步「国民待遇」。这算是今年论坛期间,唯一的「重大措施」。

目前卡式台胞证虽然已能在中国大陆部分高铁站自动购、取票,但因功能有限,台湾旅客尚未能凭台胞证刷卡进站,反之大陆身分证在网路预先购票后,在部分高铁站刷身分证就能直接进站;也因为证号数不同,对于赴陆发展的台湾民众来说,在人力网站上无法上传履历。

其实,早在2015年,当年洪秀柱亦赴厦门参加海峡论坛,俞正声和厦门台胞座谈时,台胞提出台胞证无法买高铁和机票的问题,俞当场询问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张答:「国台办一直在和公安部协调此事」。同年7月,中国大陆就推出卡式台胞证,但始终不能解决高铁、机票和人力网站问题。

大陆工信部官员透露,将台胞证「国民待遇」化,是未来的趋势,但这技术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台胞证的管理,除了人身安全,还和金融、税务、财务、保险等经济保障,甚至是信用相关。他表示,中国大陆发的「港澳居民卡式通行证」已多年,都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的管理技术,卡式台胞证要达到全面「国民待遇化」,还需要时间。「大陆各部门之间,需要进一步磨合」。

突出对台青年工作

这次论坛的另一重点是青年工作。海峡论坛不仅设立了青年论坛、金典子两岸青年创意大赛、青年微电影展和青年交流周等活动,并提出四大宗旨:服务「双创」、打造多维平台、吸引台胞下一代在福建就业、力邀更多台湾青年参与。

论坛期间,的确增加许多了台湾年轻人的面孔,包含在陆就读的台生、在陆创业的台湾青年,与前来参加论坛的台湾大专院校学生分享他们在中国大陆的「成功创业故事」。中国大陆继续强调「一代一线」,扩大对台湾青年的实习就业创业的吸引,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对台工作重点。

十九大前的台湾民意搜集

在318「太阳花学运」后,中国大陆就提出「三中一青」,同时深知,若没有得到台湾青年的支持和信任,没有两岸青年的融合,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将没有未来。这次海峡论坛之前,大陆官媒在宣传本届特色时,也特意突出了「继续关注两岸青年群体」的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海峡论坛的台湾民众人数只有8,000人,是近年来人数最少的一次。前两年,多的时候2万多人,少的时候也有1万余人。曾有消息称,因两岸关系停滞,执政的民进党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蔡英文上台一周年也没有新的两岸政策,所以本届陆方有意「缩小规模」。

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由于今年秋天厦门市主办金砖国家峰会,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和相关场馆都在进行全面装修,第九届海峡论坛开幕式和大会,只能移往座位较少的厦门人民大会堂,也就使得「人数变少了」。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厦门在为今年秋天的金砖国家峰会做准备,各项安保措施比往年严密,交通管制和场馆安全,也做得比往年更为谨慎,加上各种「形象工程」在建设,也使今年海峡论坛花在交通上的时间更多,媒体记者也要提早3小时安检进会场。

总之,今年的海峡论坛,是中共「十九大」前的两岸最大规模民间交流。消息人士称,这次机会正好利于大陆收集台湾民众的反应和想法,作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对台部分」内容的依据,台湾与会代表在大会中的重要建议,有可能做为下一阶段中共对台政策的参考。他表示,中共「十九大」大陆新的领导集体上台后,将可能有新的对台政策出现,值得我方关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