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川普政府「印太区」与「印太战略」的评估◆文/李大中(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交流杂志107年2月号第157期(历史资料)》

自2017年10月开始,从美国总统川普本人到多位美国国安高层官员口中,「印度─太平洋区(以下简称为「印太区」)」(Indo-Asia-Pacific region)的说法甚嚣尘上,透过多次公开场合予以著墨,似有取代长久以来美国官方对于「亚太地区」传统用法之趋势,不仅拉拢印度的用意明显,更俨然具有制衡中国大陆崛起的意涵。目前虽然各界对于「印太区」的诠释尚无共识,但基本上,美国的「印太战略」正逐步酝酿形成,被视为川普上任至今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最为旗帜鲜明的战略,本文分就「印太战略」的缘起与内涵、「印太战略」的评估以及台湾的因应之道,进行扼要分析。

「印太战略」的缘起与内涵

美国国务卿提勒森于2017年10月下旬展开针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南亚访问前夕,曾于10月18日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进行有关扩展美印战略关系的重要政策宣示,在这场主题为《定义下一世纪我们与印度关系》(Defi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for the Next Century)的演讲中,提勒森十余次使用「印太区」的词汇,更首度提到「一个涵盖整个印度洋与西太平洋以及相关国家的印度太平洋区域,乃二十一世纪全球最关键的部分。」提勒森强调「全球的战略重心已经移转至此区域」,并宣称在确保安全、稳定与繁荣的前提下,美印两国的共同目标在于确保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区」(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region)。提勒森话锋一转,点名北京当局近年来的若干对外作为,包括诸如在南海的挑衅举措,损及以规范为基础的既有国际秩序。综观提勒森的演讲宗旨, 可清楚察觉川普政府除强调美印关系的重要性,揭橥「印太区」的基本涵义外,字里行间具备一定程度的针对性(中国大陆的崛起)。

2017年11月2日,在川普就任后对亚太地区展开时间最长的行程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麦玛斯特(H.R. McMaster)对媒体的新闻简报中,再度使用「印太区」的词汇,检视其谈话内容,刻意以数度出现「印太区」,取代传统上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一贯用法。归纳川普政府对于「印太区」的著墨,其「印太战略」的初步轮廓包括三项重点,第一是实现朝鲜半岛的非核化:川普政府强调美方将与区域内国家合作,尤其是借重对北韩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中国大陆,搭配各种政治与经济的手段,持续孤立与施压北韩,期能逼迫平壤回归全面性与可验证之弃核道路,而川普政府更承诺在安全层面上,对于南韩与日本等美国重要盟邦展现坚强的军事防卫决心。第二为打造「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区」:其核心概念包括各国必须尊重航行自由、自由飞越权、法治、主权,反对武力与胁迫,以及透过开放市场与私有企业的模式,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独立自主与自由繁荣。第三则是迈向公平、互惠的经济与贸易实践:强调美国将与印太区的各国携手,反对任何国家政府对于自身产业给予不公平补贴,避免任何国家政府对于外国企业实施歧视待遇与外资限制,并应积极降低不公与无法长久的国与国间贸易赤字,如此才能增进美国自身以及区域内各国的繁荣与人民的福祉。

「印太战略」的评估

川普是第一位喊出「印太区」的美国总统,此概念源自于日本首相安倍于2006年首次执政后所提出的构想,希望借由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民主国家携手合作,建构所谓的「自由与繁荣之弧」,虽然当时日方严词否认,但外界深信此举具有制衡北京的强烈企图。而在安倍于2012年二度执政后进一步提出「亚洲民主安全之钻」(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的构想中,仍是以日、美(夏威夷)、澳、印的四点菱形连结为其核心概念。在川普上任后,四国联盟的呼声再起,川普、安倍、印度总理穆迪以及澳洲总理藤博尔(Malcolm Turnbull)在马尼拉所召开的东协峰会晚宴会晤,当时四国领导人聚首的场景,引起国际媒体的揣测,美国与日本虽然强调共同打造开放、自由、繁荣与具包容性的「印太区」,但对北京而言,此举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谨胪列四点观察如下:

1. 川普「印太战略」的基本思维仍在于牵制北京,一方面借由使用更广阔地理区域的概念,取代传统的亚太削弱中国大陆影响力的比重;另一方面,则是意图将印度此一南亚强权纳入,故无论官方辞令为何,如何妥善处理美中关系与因应中国大陆的崛起仍为此「印太战略」的重中之重,川普显露更强意愿增进四个民主国家间的合作(即以美日联盟为基础、拉拢澳洲、借重印度),正是牵制中国大陆,尤其是其「一带一路」战略思维下的产物。

2. 川普「印太战略」的主要著眼点,仍是在「美国优先」的大原则下,确保与强化美国的经贸利益,包括重视美中间的种种贸易议题(贸易赤字、不公平的贸易条件、人民币汇率以及智慧财产权等),并且誓言透过对区域个别国家的双边谈判途径,而非多边区域整合架构,实现此目标,但对于确保美国的传统战略利益与领导地位,则显得未如传统美国领导者积极。

3.「印太战略」在区域威胁的判定上,仍是高度(甚至过度)在意北韩威胁,而非欧巴马第二任期首重的南海争端,在此情况下,中国大陆的角色将日益凸显,导致美中的竞合关系将更趋复杂。

4. 「印太战略」最大变数与挑战在于,身处高度全球化的今日,世界经贸的网络千丝万缕,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大陆,少有国家能够在经贸利益上完全与其切割,故难以复制昔日冷战时期的围堵思维,尤其当美中两大强权竞逐的压力升高,「印太区」内的多数国家将更不希望被迫选边站,轻易放弃左右逢源的最佳战略位置(经贸方面依靠中国大陆的庞大市场、安全方面仰仗美国传统上的政治与军事)。 自川普上任以来,面对瞬息万变的美中复杂竞合关系,区域内国家无不谨慎因应,以确保自身最大利益。「印太区」的目标愿景,目前虽处于酝酿阶段,尚未具体成形,但已被视为川普在对外政策上的重中之重。对于台湾而言,「印太区」其实并非一个区域性的组织或机制架构,更不是欧巴马时期美国倚重的TPP, 故严格而言,没有所谓加入与否的问题,尤其是此为川普政府拟定的战略方向,主动权掌握在美方,并非操之在我。

虽然华府强调「印太区」不排拒任何国家,惟此概念具明显针对性,所以我方必须仔细观察与衡量以下两项关键议题。

第一、台湾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美国纳入于亚洲地区的整体战略思考「印太战略」当中?

第二、经过审慎的成本效益评估后,我方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

第三、台湾所采取的因应之道,应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是仍须设法稳住与增进两岸关系,避免北京将我方的任何举动诠释为加入国际反中阵营;第二则是把握川普高举「印太区」大旗的宝贵契机,持续强化美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第三则是必须广结善缘,结交区域内更多的伙伴。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