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美国新印太政策下 台湾新南向的契机◆文/刘奇峰(印度富来明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交流杂志107年2月号第157期(历史资料)》

美国总统川普自2016年上任以来,在外交安全策略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川普兑现了他的选举承诺,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川普政府在年末也以「印太(Indo-Pacific)」,替换美国行之有年、用以指称西太平洋地区的「亚太(Asia-Pacific)」一词。2017年12月18日,白宫公布「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NSS)」文件。文件指出,全球各地的权力平衡─包括中东、欧洲和印太地区已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威胁。美国未来将藉著强化与关键地区盟友的关系,防止情势向美国不利的方向发展。川普政府在NSS里也强调未来将继续依照《台湾关系法》,持续向台湾提供武器,以吓阻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强制性军事威吓。

外交政策根基于进攻性现实主义

川普的战略调整反映出其幕僚及政府的外交政策核心思考,根基于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学界以米尔夏默(John Mearsheimer)及格雷瑟(Charles Glaser)等人为代表,注重军事力量,甚于自由主义国际政治论者所倚重的多边国际建制。在川普及其策士的心中,美国应回到蓄积「硬实力」的轨道上,由柯林顿及欧巴马前两届政府的自由主义外交政策上抽身,转而加强与区域重点盟友的双边关系,并将重点放在军事、战略及安全层面;美国不但应重新强化本身的军事力量,也将要求盟友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

川普政府的战略调整除反映其与前任政府世界观及战略路径的不同,也反映出美国整体实力相对于崛起的中国大陆的衰退。中东的持久战事及国内经济的放缓,消耗美国国力,使华府必须更为妥善的利用资源,从「软实力」转向关注于传统的「硬实力」。同时,美国的盟友必须负担更大的责任,协助其维持在关键地域的权力平衡。

新南向政策与印太政策互补

美国战略的调整,与台湾目前正在推行的「新南向政策」恰巧形成非常适切的互补。蔡英文总统自上任前便宣布,将发展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做为政府的外交重点。在中国大陆的压制下,台湾虽然在政治关系上要与南向政策国家取得突破较有挑战性,但在贸易、商务、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层面,台湾仍然有相当大的优势。首先,台湾成功的民主发展和实践,可提供新南向国家不同于中国路径的范例,符合美国在相关地区继续推行民主进程的方向。此外,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的密切关系,也可为美国增进与地区相关国家的关系提供助益。美国与西方国家在外交上有时过于强调人权,并常将对外援助与政治改革挂钩,引起受援国内部政治势力的反弹。若民主化进程能与援助脱钩,并由美方的区域盟友协助推行,将能减低政治上的反感,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台湾的新南向政策强调「以人为本」;传统上,台湾和东南亚的侨社关系密切,与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有实质上经贸商务文化往来;同时,台湾在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草根组织的发展上有著丰富的历史和经验,皆有助于台湾在美国印太政策的大框架下推进新南向政策。

目前,美国在东南亚地区非常倚重日本。一方面日本自战后持续提供东协各国官方援助,与区内各国有密切关系,同时东京没有政治改革与外援挂钩的包袱。另一方面,日本在东南亚的汽车、家电及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也让日本在该区域维持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台湾和日本在东南亚市场的多个产品有著上下游的互补关系,双方共同进军东协市场已行之有年。台湾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强化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并以此为根基,进一步拓展至文化与教育等层面。

印度的角色至关重要

印太地区的另一个重点是印度。做为一个拥有即将超越中国大陆人口的巨人,身为民主国家的印度在国际政治的结构上,对崛起的中国大陆形成天然的制衡。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强劲,在电子通讯产业上有著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市场。目前进军印度市场的台资企业与日俱增。其中,电子业获利前景较佳,对进军印度也较积极,但不少传统产业也开始将生产基地移往印度,著眼的就是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印度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受制于双方不平等的贸易结构及遗留的历史问题。1962年中印战争失败的阴影、中印未解的边界问题,以及北京无条件支持巴基斯坦的现实,都制约著中印各方面的发展,同时给台湾及台资企业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川普政府的「印太」一词,最早是由印度海军学者、前海军军官库拉纳(Gurpreet Khurana)在2007年提出。其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延续其概念,并提出美、日、印、澳的民主四边架构。在川普政府扩大战略范围前,印度和日本已注意到崛起的中国大陆对区域的相关影响。从欧巴马政府后期开始,美国已经逐渐升温与印方的合作,除了在军事层面提供印度,以协助新德里制衡解放军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扩张之外,美国也升级与印度的马拉巴尔(Malabar)海军联合演习,并纳入日本海上自卫队作为固定伙伴。

美日印加强合作以制衡中国大陆

印度早在1991年就由当时的总理拉奥(Narasimha Rao)提出「东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现任总理莫迪在2014年上台后,将其升级为「东行政策(Act East Policy)」,总体来说,印度的东行政策与中国大陆在东南亚的战略相较,进展缓慢。台湾在东南亚的华人地区有绵密的网络,对东南亚国家也有相关了解,这是台印可以合作的一个机会。「东行政策」的另一个重点是巩固印度的东北部7邦,并提升其经济发展,以遏制当地的恐怖主义及分离主义。由于新德里在东北部边界与中国大陆有遗留的未定界问题,北京迄今也拒绝承认印度治下的阿努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故印度对陆方在该区的存在投鼠忌器。

在制衡中国大陆的考量下,印度选择了日本作为东北部地区的发展伙伴,双方目前已经成立委员会共同开发该地区,印度同时也欢迎台湾协助开发及投资。目前中兴大学已经与印度理工学院(阿萨姆邦分校)等东北部的高等院校展开学术合作;屏东科技大学也协助印度厂商开发竹制相关产品。这些都是台印合作的成功范例,也符合川普国家安全战略中希望见到一个自由与开放印太区的精神。

妥善评估以增加我方参与契机

台湾根源于中华文化,对中国大陆的战略逻辑有深刻理解;意识形态上,台湾亲近并认同美日的民主价值。这种灵活性使台湾在印太战略里有其独特价值。陆方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大举推行「一带一路」,台湾一方面可与相关各国分享资讯,同时「一带一路」引起的竞争投资效应,也是台湾可思考利用之处。蔡总统在新南向政策的框架下,提出将提供资金挹注各国之基础建设,即为极佳的大方向。但台湾资金有限,无法全面顾及。借由对「一带一路」的研析,台湾不仅能和美日印等国交换情报,同时也能借此选定最关键的计划与各国合作注资。举例来说,中国大陆今年拿下了承租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99年的租约,印度随即宣布取得该港附近的马塔拉国际机场的40年租约。中国大陆取得承建斯国主要公路标案后,印度也跟进取得铁路建设标案。这种不同的竞争态势,对台湾来说都有可能是机会,但需要妥善评估并能预先参与,成功的机率才能增加。

川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其成功与否仰赖区域各盟邦的能力及意愿。在此前提下,台湾应努力使自己成为美日印在南亚和东南亚的盟友及战略资产。在国内的执行层面上,应该妥善地将东南亚和南亚结合,将该地区视作一个整体,拟定共同策略,而非将两个地区分开审视。相较于东南亚,台湾对南亚的了解、接触及网络仍较为不足,台湾也仅于印度设有代表处。故此,加强与南亚地区的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对该地区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