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新南向政策」与中国大陆「一带一路」的竞合◆文/宋学文(中正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战略暨国际事务研究所教授)《交流杂志107年4月号第158期(历史资料)》

自2011年起,随著中国大陆投资环境劳动成本上涨,经济发展趋缓,东南亚区域国家加速整合且产业链渐臻完备,包括2015年底东协经济共同体(AEC)的建立,以及南亚大国印度的经济崛起等因素的影响下,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金额连4年衰退,迫使在当地投资的日、韩、台等企业纷纷转向东南亚及印度另设生产基地或营运据点。在此大环境背景下,政府于2016年推动「新南向政策」(New Southbound Policy),希望重新定位台湾在亚洲发展的重要角色。

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及南亚国家在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及社会的连结与合作,共创区域的发展和繁荣,让台湾调整过去过度经济依赖中国大陆的现象,亦希望以政府政策推动企业往东南亚地区发展,进而降低台湾因经济太过依赖中国大陆所导致的政治风险。2016年8月,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纲领》,将「新南向政策」定位为我国整体对外经贸战略的重要一环,要为新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方向和新的动能,并重新定位台湾在亚洲发展的重要角色,创造未来价值。

│ 台湾「新南向政策」的内涵

「新南向政策」整体工作将从「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和「区域链结」四大面向著手;「新南向政策」的总体目标,为促进台湾与东协、南亚、纽澳等18个国家的经贸、科技、文化等各层面的连结,共享资源、人才与市场,创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新南向政策强调透过「四大连结」(软实力连结、供应链连结、区域市场连结、人与人连结)的推动,将台湾界定为是「亚洲乃至亚太国家典范」,并扮演「创新者、分享者及服务者」的角色来让台湾与新南向国家建立「经济共同体意识」。蔡英文总统曾多次强调,将把新南向政策作为新经贸模式改革的第一步,最重要目的就在加强与区域连结,提升对外经贸格局和多元化,并告别以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而政府也将透过相关政策之调整,以启动政府之配套措施,让市场法则运转更为顺畅,让更多人考虑加入新南向的机会。为此,蔡英文总统并提出5项承诺:

一、协助开发人力资源,让台湾成为亚洲产业人才培育中心;

二、分享台湾在石化、ICT、医疗等产业发展的经验;

三、政府初步编列35亿美元策略性贷款资金,透过 ODA(政府开发援助)模式协助各国公共建设;

四、协助中小企业及NGO投入新南向;

五、与理念相近国家深化区域国际合作,以利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发展。

│ 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

中国大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始于2013年9月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重大倡议,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合作。2015年3月经中国大陆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涵盖区域包括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中东欧与非洲等地区,涵盖区域人口约 44 亿人(占全球 63%)、21个地区或国家,经济总量约 21 兆美元(占全球 29%)。目标除了拓展中国大陆在区域乃至于全球之政治经济影响力之外,亦透过此具有高度地缘政治战略之计划,发展中国大陆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加强沿路的基础建设,消化中国大陆过剩的产能与劳动力、保障中国大陆的能源(如哈萨克石油)与粮食供给,并带动西部地区的开发;进一步地降低中国大陆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经贸战略冲突,亦将中国大陆之影响力逐渐地拓展到美国较为忽视的中亚、西亚等地区。

│「新南向政策」与 「一带一路」 之竞合关系

中国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与台湾新南向政策连结的国家对象几乎重叠;「新南向政策」共有18个目标国家,当中除了澳大利亚及纽西兰外,其余16国均与「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国家重叠。因此,外界常误以为台湾「新南向政策」是在与中国大陆「一带一路」竞争,更有中国大陆学者抨击蔡英文总统在推动「远中」、「脱中」的「经济台独」。因此,台湾如何在亚太新情势及美中竞合结构下,构思并规划「新南向政策」和「一带一路」竞合之相关策略,一方面持续扩大美、日、印、澳等国之战略合作,另一方面亦寻求与中国大陆能有某种程度的连结和合作,以降低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疑虑,实有其必要性。

蔡英文总统在就职总统之日即强调愿意和对岸,就共同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议题,坦诚交换意见,寻求各种合作与协力的可能性。此外,蔡英文总统在出席玉山论坛的演说中,亦对「新南向政策」重新定位,表示「新南向政策」就是台湾的「亚洲区域战略」,具有高度包容性,并和其他区域倡议,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一带一路」及印日自由走廊等,非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最终目标是让台湾、区域及全世界国家一起努力,扩大及深化在东南亚及南亚的角色。

最近,蔡英文总统亦强调,「新南向政策」目前已从初步架构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须从国际合作、产业发展、经贸咨商、外交推动等各层面进行更全面、细致地通盘策略规划,同时建立可整合各方力量、更有效率执行体系,才能整合出更大能量,突破各种瓶颈。「新南向政策」是提升附加价值的产业政策,企图透过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电子商务、渔业、畜牧业等产业前进东南亚及鼓励双向观光、投资、教育及人才交流,让新南向国家成为台湾内需市场的延伸与经济的外部支撑力量,并具有以推销台湾生活模式作为亚太国家的典范之雄心。

│「新南向政策」的经贸战略意涵

寻求两岸合作契机

前总统府新南向政策办公室主任黄志芳曾表示,两岸对经营东南亚的议题可以相辅相成,并以不同方式或角度投入东南亚发展,而达成经济共荣。行政院陆委会在立法院施政报告时也指称,「新南向政策」是为台湾寻找新的外部经济支撑力量,并非要取代中国大陆市场而转移到东南亚。台湾的「新南向政策」若能与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寻找出某种程度合作,在「新南向政策」架构下,考虑在两岸较不敏感的交集项目,寻求参与中国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除了可为中国大陆之产能过剩及台湾经贸结构问题找到新出路,两岸企业也可从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生产,进一步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环节发挥优势作用,应该也是两岸对外发展的共赢之路。

寻找台湾的国际合作空间

近年来,东协国家及印度在区域安全、地缘政治、国际经济上重要性日益增加,欧、美、中、日等大国势力在印太地区竞逐将更激烈。美国川普总统上台后,强调美国利益为优先,并已签署退出TPP。美国新的经贸策略,想摆脱过去多边架构对美国在贸易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改采对美国有利的双边谈判与分别谈判的做法,并祭出各种法案及行政措施来落实「美国优先」,直到「美国再度强大」,再来谈多边机制,因此,贸易成了中美之间非常关键的议题。

2017年12月18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及2018年1月19日「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可清楚看出,美国对中国大陆崛起所投射出来的力量将采取平衡或反制手段;此外,「2018年国防授权法案」与「台湾旅行法」,都进一步提升台美间之战略合作。在此国际情势下,台湾应利用东协、印度深厚布局,研拟对美、日等大国合作策略,以增加台湾在亚太地区之发言权,从而争取更多参与国际社会之空间;另一方面,「新南向政策」虽具经济战略意义,但应减少两岸间敏感且不易有共识的政治及主权争议,台北与北京双方皆有责任尽早恢复官方沟通机制,共同协商两岸在「新南向政策」与「一带一路」之合作事宜,并规划相关政策可行性之具体分析及执行。另外,台湾亦应积极争取参与CPTTP,及推动台湾与CPTTP 11国间的双边经贸合作机制,透过强化我国与CPTTP各国的实质经贸合作,争取台湾在国际上与外交上的政治空间,这些措施皆有利于台湾国际地位的提升,从而有裨于我国新南向政策之推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