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团队打造 中国大陆特色小镇◆文/李仲维《交流杂志107年8月号第160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今年适逢中国大陆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消弭城乡差距,让乡村跟著富起来,中国大陆官方推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计划,在这波风潮下,具有台湾特色的文创小镇正在中国大陆各省市蔓延。

│产、城、乡三位一体的特色小镇

所谓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例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换言之,就是将旅游风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中国大陆的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在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下,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浙江特色小镇的出现,引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目前特色小镇已成为各地城镇化建设的趋势。

根据《经济学人》报导,过去18个月来,中国大陆共批准403个特色小镇,至2020年希望打造1,000个。近来甚至连巧克力镇、香菇镇、甚至「核能镇」,都一一出现。据估算,每个特色小镇计划约需投资7.55亿美元,1,000个特色小镇的投资,约相当于中国大陆7%的GDP,商机不容小觑。

中国大陆国务院参事、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现今及未来的特色小镇,应是进入4.0版,即「小镇+新经济体」,小镇要进入城市,发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功能。

两岸经营者俱乐部主席王国安认为,这波打造特色小镇的契机,同时迎合上中国大陆消费升级,中高端消费力全面释放的机遇,加上交通建设、知识人口、陆企家数增加等辅助,预计特色小镇发展在3到5年就可看到很明显的成效。

王国安分析,中国大陆推动新城镇化政策,积极建设特色小镇的商机,已经引起台湾青年团队前进中国大陆市场以及房地产、各类商业投资的关注,有的台湾团队甚至已经和中国大陆地方特色小镇开始合作。

王国安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规划中的特色小镇去年约有5,000个,预计今年会扩大到1万个,以每个小镇3万人口估算的话,未来将有2到3亿人进入特色小镇生活、工作、创业、就业。不同于过去城镇化的概念是农民进城,中国大陆现在则是创造当地的新商业、新产业、新企业的「城镇新经济」。

│台湾团队 输出台湾经验

以「幽默大师」林语堂在福建的故居为例,在当地官方主导下,将被打造成「语堂文化特色小镇」,而此一文创项目正是由来自台湾的公司担纲总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

林语堂故居位在福建省平和县阪仔镇,阪仔镇镇长杨镇源表示,「林语堂文化特色小镇」将以创建4A级景区为契机,大力弘扬林语堂文化,游客一进来,就可以看到处处都体现林语堂文化,凡是林语堂书籍中有体现的文化精华,包括对吃、住、行的看法,都会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体现,达到一种「受教」的效果。

另一个例子是温州苍南,当地是浙江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县,早在2011年,苍南就成立浙江省首个对台经贸合作区。2015年,苍南规划建设的台商小镇,成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当地最具台湾味的社区。

台商小镇坐落于苍南工业园区东南方向,规划总面积3.12平方公里,以台湾时尚产业作为主导特色产业,重点突出「台商」元素,主要包括光机电制造、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三部分,还结合省级湿地公园,设计建成3A级以上的风景区,小镇建筑风格和旅游观光,全部主打台湾的民俗风情风貌。

温州台协会荣誉会长许灿欣还建议苍南县委及县政府,把街道的名字改为台北路、台南路、台中路、嘉义路等,这样可以让台商们来到这里之后,更有归属感。

台商小镇里的日月潭农庄,就像是一片花的海洋,鸡冠花、醉蝴花、台湾九品香莲等竞相绽放,因为是台湾品种的睡莲,有九种不同的花香,故名九品香莲,每个睡莲区的颜色也不同,有蓝色、红色、黄色、粉色等。日月潭农庄总面积有1,400多亩,农庄里有休闲区、花海观光区、果园采摘区、动物游乐区、露天汽车影院等,还与当地的婚纱摄影业者合作,打造婚纱摄影户外基地,每逢周末假日吸引大批游客涌进畅游花海,体验农庄生活。

在南投竹山被誉为台湾最美民宿的「天空的院子」,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6年9月,小镇文创创办人何培钧在大陆朋友多次邀请下,第一次到湖南省常德市的桃花源,没想到隔年的工作重心便落脚在湖南。他感受到,竹山与常德虽相隔800多公里,但对美好价值的渴望,却如此接近,他努力将竹山社造经验移植到湖南,希望台湾底层社造的人文价值,有机会从湖南,扩散到整个中国大陆地区。

何培钧的「桃花源光点聚落」今年将正式营运,另外还有奉化、宁波、长沙等三个项目在准备、考察、交流中。这支「竹山舰队」在何培钧领军下,不但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未来也打算向东南亚输出台湾经验。

台湾知名的文创品牌薰衣草森林也于去年在南京成立中国大陆总部。薰衣草森林执行长王村煌表示,前前后后接触了400个主动找上门的项目,最后只选择了4个合作。有趣的是,与南京市书记洽谈据点时,对方「要五毛给一块」,直说:「我给你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面积80公顷,相当于新社薰衣草森林的12倍大,当地政府希望将原有的农村,打造为现代人的美好生活。

来自嘉义的罗继志是记者出身,2010年跨海登陆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具象化打造文创商品,近年随著中国大陆发展乡村旅游,罗继志发挥文创,以融合第一、二、三产业的概念打造文创农业。他认为,中国大陆发展农业特色小镇正逢其时,希望能将台湾先进的理念与中国大陆市场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创农旅项目,他目前在海口、南宁、成都、苏州、厦门等地,都已有或正在接洽的合作项目。

│台湾创意给予中国大陆启发

事实上,已发展数年的特色小镇潜藏的问题不少。中国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陈亚军就坦言,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准。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越到基层越明显。二是盲目发展,质量不高。一些地区层层加码,有些地方用地粗放,重增量的扩张,轻存量的改造,引发新一轮用地冲动。三是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一些地区简单模仿,确定的特色小镇形态和功能脱离实际。四是政府主导倾向明显,市场化不足。五是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例如有些地区重产业轻配套,强调发展高大上的产业,忽视环境营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等。六是盲目举债,积累财政风险。七是房企过度参与,有些房地产企业以特色小镇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中国大陆各省市也正积极召开有关文化创意特色小镇的研讨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余晓斌说,「台湾特色小镇打造在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凸显地方历史人文方面给了我们启发。」他认为,未来可透过搭建平台的方式相互吸取有益经验。在中国大陆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中,还应从本土实际出发,走差异化发展路线。

台湾小城镇规划专家卓世杰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是要懂得发掘资源,之后小题大做甚至无中生有。他以台湾文旅型的莺歌陶瓷小镇为例,当初莺歌陶瓷小镇转型时,就是以莺歌当地制陶产业为基础,将量产的陶器改为做品牌陶、大师陶等,透过陶瓷文化切入生活,从当初年产不到14亿台币的小镇,至今一年创造近50亿台币的经济产值。

在操作上,卓世杰建议首先需对小镇进行资源盘点,进一步思考打造哪些特色产业;再以当地特色、产业选择对接的商业区、文化街等。台湾团队凭藉著文化创意及台湾经验,正在改变中国大陆一般人对「特色小镇」的定义。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