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与区块链是否相容?◆文/刘柏定《交流杂志107年8月号第160期(历史资料)》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开始不久后,一个新时代的数位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悄悄问世。经过几年发展,比特币渐渐受到更多关注,带动目前所谓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比特币背后这套带有崭新思维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其发展潜力也渐渐被更多人看好。该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分散式、不可篡改等特性而闻名。在此过程当中,中国大陆对于区块链的重视与掌握,从全球来看,都属于名列前茅的。一个合理的疑惑于是产生:为什么一个政治上专制集权的国家,会如此大力拥抱一项标榜自由开放与去中心化的新技术?

│重新理解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在这两年内逐渐成为热门流行词汇,解释区块链的文章甚多,在此不再重复。但为了回答本文的问题,有必要重新简单界定,到底何谓区块链,而其所标榜的特性,又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目前所谓的「区块链技术」,更一般性的名称应该是「分散式帐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technology, DLT),因为有些新技术已不采用「链」式结构,但以下仍以「区块链技术」来统称这类技术。从「分散式帐本」这样的描述,其实更精确地说明了区块链的实质:「一个分散式网路,透过一套共识演算法,由各节点共同维护一个帐本资料库。」而区块链的威力就来自于此一在机率上不可被更改的「单一帐本资料库」,致使其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许多需要高度验证与信任的资料,尤其是关于有价资产部分。

另一个必须理解的关于区块链的划分方式是所谓「公有/ 私有链」(public/private chains)的区别。简单地说, 公有链即不特定节点可任意连结的区块链网路系统,私有链则是特定许可节点才能连结的系统(permissionless/permissionedblockchains)。公有链包括一般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坊(ethereum)等,其主要面对一般使用者,特色是共识机制非常复杂,持续有许多人投入新世代公链的研发中。反观私有链,由于不需要担心恶意节点,其技术相对单纯,近来在企业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公私链两者并不必然冲突,甚至可以说各有其必要性,且链与链的连结,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技术导入。

│区块链与治理的关系

简单认识区块链技术与分类之后,进一步必须理解的是:在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里,区块链系统,不论其有多关键,它都不是能够单一而独立存在的。此一描述有两层意义:第一,区块链系统,本质上仍是一套电脑软体网路系统,必须跟其他软体、韧体甚至硬体系统,做好对接整合的工作,才能发挥其效能。否则,再怎么创新的应用场景,再怎样的破坏式创新,若无良好的系统规划配合,最后都将沦为纸上谈兵。至今仍时有所闻加密货币交易所被骇被盗,几乎都与区块链本身的安全性无关。

第二层意义更为重要, 所有的软硬体系统, 最终仍需要有人在内的治理(governance)模式来进行管理,包括建立基于系统逻辑运作的SOP、实物系统的管理,以及最初的系统架构设计思维与高层管理逻辑等。就以最单纯的各个公有链系统而言,即便是比特币的区块链网路,治理层面都不是自动化运行的,在虚拟世界之外,环绕著比特币社群的比特币基金会、核心开发人员、全球比特币开源开发者社群、主要矿工(miners)等一大群人构成的比特币治理圈,是比特币区块链软体不断更新升级的主要动力。

│中国大陆与区块链是否相容?

中国大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在今年5月底达到高峰:中国大陆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的公开谈话中,首次亲口提到区块链,将其置于新一代五大信息技术之列。事实上,在此之前,官方政策已将区块链纳入视野甚久:2016年,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区块链纳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到区块链,工信部公布《区块链和分散式帐本技术参考架构》标准,「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成立,人民银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等。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中国大陆支持区块链发展以及探索法币虚拟化可能性的同时,对于所谓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以及相关的区块链募资活动(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等,则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造成中国大陆许多相关新创公司在2017 年移往海外发展。

在以上的事实与对区块链的认知上,接下来要回答此一问题:中国大陆与区块链是否相容?答案,对于北京高层来说显然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先就此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原因进行分析:此一疑问的产生,推测是源自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性,与中国大陆治理方式显不相符所导致。但其实所谓去中心化或公开透明等特性,是从技术面而言,到了现实实践层面,则有太多的可能性造成这些特性只能局部发挥或根本就消失了。例如前所提之私有链,在企业层面实践时,去中心化程度显然很低,公开透明更不需要,但并无损于企业对于单一可验证帐本的实际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大陆的治理,是否又是如此的「中心化」与「不透明」呢?因此,我们接下来试著从两个关于中国大陆治理的向度来进一步解析其关系。

第一个向度是对于经济事务的治理。在关于中国大陆集权与分权治理的文献讨论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持续开放,让市场经济运作的现象。尽管其经济体系运作过程,仍充满以政带经、政府带头、政策不稳定,国营企业由党政牢牢掌握等情况,距离自由经济市场有一定距离,但市场经济逻辑主导许多产业领域,官方力量只在必要时才会出手干预。加以中国大陆市场与产业规模之大,产业运行效率若能提升,将会有很大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境下,把原先政策上的「互联网+」思维再进一步纳入「区块链+」的话,对于整体市场的运作效率提升,将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前提是金融领域仍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因此对于区块链发币方面业务予以强力监管,但仍大幅鼓励各类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市场效率,创新商业模式的行为。

第二个向度是在中央与地方层面的治理。相关的文献表明,中央集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中央释放多少权力到地方去,取决于实际治理成效与事务不同领域的特性,例如经济权力多半是下放的。在这面向的政治治理当中,区块链是有可能成为一项强化中共集权化治理(地方权力向上收)的有力工具。尽管听起来吊诡,但事实是,中共中央治理国家确实是面对一个极为「分散」的系统:31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行政区、2,851个县级行政区;以及4套体系、国营与民营企业、各式组织协会学校等,想像中,区块链系统很有机会协助其强化治理。例如,财政层面的拨款,有助于上级单位查核特定拨款的用途与流向等;例如组织部可以透过区块链建立内部之全国党政干部人事资料库,避免官员层层相护,改动历史资料等。

│自由民主的治理体系为台湾发展区块链优势

由前述之讨论,除了稍微回答了中国大陆为什么如此大力拥抱区块链此一带著自由色彩的新技术之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技术本身并不是想当然尔就能带来预期的改变,环绕著技术周边的系统,尤其是相关参与者的治理系统,往往才是决定一项新应用最后样貌的决定性因素。由以上讨论,笔者认为,在区块链发展方面,我国相较于中国大陆,确实进度落后,不论是在专利、技术、资金、知识,甚至人才方面都是。但有一点是我们拥有的绝对优势:自由民主的治理体系。在我国发展出来的区块链运用方式,必然会在治理层面反映出两岸体制层面的差异,或许这将有助于我国与全球自由体系透过区块链技术等的接轨整合,盼有识者思考推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