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青年返乡 启动「尚青」的力量《交流杂志107年10月号第161期(历史资料)》

「返乡」,逐渐成为一股爱家乡的风,吹进青年的未来规画,或许是留恋家的味道,让青年从城市向外扩散,又走回乡镇、走入大自然。

海峡两岸在地青年返乡,所创造的不只是经济效益,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在地认同。本期交流杂志特别以「尚青的力量」为主题,探究回乡发展事业的在地青年,在创造工作机会、活化当地经济的同时,如何借由他们的所学及创意,让故乡的传统文化与在地食材获得新生命。

在台湾,有一群返乡务农的青年,凭藉汗水换来丰硕果实。马聿平兄弟发掘在地小麦的独特风格;周春典栽种无毒香蕉,提供食安保障,专注品种研发、自创品牌、行销海内外,并善用科技、资源,进行农产品改良,一步步翻转老旧农村。无独有偶,在海峡的彼端,出身海南的陈统奎返乡创立火山村荔枝;河南的肖云峰创办田野青种植专业合作社,不约而同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思考。

从农村再生到地方创生,年轻世代努力守护故乡文化资产,企图从过去找到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在地方意识的召唤下,两岸青年不约而同返乡翻转社区的新面貌,从鹿野永安社区、十二寮休闲农业区,到中国大陆的博学里生态村以及成都明月村,不仅展现社区营造的精神与信念,更蕴含一份在地寻根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励青」(励志青年),愿意付出自己的热情与陪伴,在社区建立当地生态系,让孩子从小得到照顾,长大后有机会留乡自立。例如台南后壁区仕安社区的黄雅圣认为,要翻转偏乡所面临的困境,焦点不是放在学业成绩,而是孩子一路成长都缺乏的「陪伴」。

同样动人的奉献精神在原民医师高扬威身上一览无遗,放弃优渥的都市名利,却在家乡为更多人创造理想生活,只因看见需要,投入偏乡服务。偏乡并不远,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即使我们不在偏乡现场,同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当我们投入关注,走回家乡,任何小事,都是一种翻转的可能。

相较于努力让下一代的梦想起飞,中国大陆假疫苗事件震惊国际,触动全民对政府与企业的信任危机。在讨论追责、反思之余,更应铭记,疫苗有价,生命无价。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而非仅为追求利润而制造,在利润与社会责任间做好平衡与选择,相关企业应引以为鉴。

新创事业的潮流正席卷全球,新创公司引入新经济、牵动产业转型,引发年轻世代「改变世界、掌握未来」的关键在于「独角兽效应」。台湾如何保持永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的力量」与「新创事业」为一体两面,也是驱动新世代产业与未来经济成长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今年5 月25 日,欧盟个资保护规则(General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正式上路,台湾企业亦应就自身是否可能受到GDPR 影响进行评估,以避免施行后的违法风险。本期特别邀请到国发会GDPR 咨询委员江雅绮副教授,为读者针对该原则做一全面解读,寻思台湾因应之道。

青年返乡的新力量,颠覆你我对传统的想像。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只是活力更是希望,年轻世代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一股新力量,正以不同的形式,传递幸福的动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