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重庆高考「政审」谈中国大陆政审制度之背后因素与影响◆文/蔡文轩(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交流杂志108年2月号第16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中共「政治审查」制度最早起源自1922年的第二次全国党代表大会,适时正逢中共欲大量吸收党员以及传播思想之时,因此原先该制度的作用在于掌握新进党员的个人情况,并借此确保与控管党员的质量。在中共建政之后,为求保持执政党自身组织的「纯洁性」,中共党务工作中的政审标准不断提高,同时也逐步被应用到征兵、招工、招生等各个社会管理层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政审制度的标准也跟著产生重大变化,不仅对党员的政治思想管控更趋严格,在招生与招工方面也更重视家庭背景与阶层出身,甚至被审查者的直系血亲以及亲友皆在审查之列,亦即所谓的「查三代」,致使中共的阶级结构趋于固化,对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直至邓小平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之后才将政审制度标准放宽,并将强调阶级成分和家庭出身的标准废除。然近期中共重庆市爆发将对高考考生重新实行严格的政审制度,立即引发民众的强烈反弹,认为此为文革死灰复燃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为何中共亟需在此时恢复过去极端的政审制度,而这又会造成何种影响?以下,本文将厘清此次「政审」事件的发生因素,并推估造成之影响。

重庆高考「政审」事件之始末与背后因素

2018年11月初,中共重庆党委机关媒体《重庆日报》发表《重庆2019年普通高考11月7日开始报名,政审材料是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报导。内文引述重庆教育考试院指称,政审材料是2019年高考录取的必备材料,并且将反映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是高考录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政审不合格者则不能参加大学录取,而政审不合格主要包括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恶劣、有违法犯罪行为等情况。该报导刊出后随即被转发至各大社交平台,并遭受网民的质疑与批评,迫使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出面澄清此为「媒体理解错误」,并指称审查的正确全称是「思想政治的考核和现实表现的稽核」。然针对此说法,中共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指出「别让记者背锅」,以及恳请中国记协关注此是否为记者理解错误。此外,另有网民在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中,找到明确载有「政审怎样进行」字眼的文章。这皆意味:此次事件并非是记者的理解错误,而是重庆政府确实欲恢复「政审」制度。尽管重庆教育考试院随即发布声明致歉,表示将「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述为「政审」并不准确,但针对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之内容仍没有变化。

此外,另一受关注的是,福建省继重庆市发布高考的政审讯息后也推出类似措施,因此同时成为舆论挞伐的标的。福建省的规定号称「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以及「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之考生不得参与高考。然值得注意的是,有观察指出,高考的政审制度是中共行之有年的统一规定,因此近期社会舆论再度关注此事,或许也涉及高层的权力斗争。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被视为是习近平的嫡系人马,而福建省则是习近平曾任职长达17年之处,因此舆论翻炒两地的高考政审制度,背后原因不仅只是民众表达对中共的不满,其中显然还涉及中共内部博弈的因素。特别是,江派所掌控的宣传系统其实从未停止过对习近平的攻击。但也有分析认为,此次高考的政审制度应为全国性的措施,只因福建与重庆两地为习近平亲信主政之处,因此先行发布相关讯息,具有作为试点地区以及测试社会舆论之目的。

究其缘由,有分析指出,中共亟需恢复严格的政审制度之目的在于,中共体认到近年对民众的意识形态控管已逐渐松动,将严重冲击中共政权的延续。尤其,中共近期适逢美中贸易战失利,以及无法解决持续的经济放缓状况下,境内外皆大量产生怀疑政府执政能力的声浪,因此唯有强化「左」的路线,紧抓意识形态的宣传,才能转移经济问题所造成的统治危机。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出,中共首先在于高考推行政审制度,是欲借此控制社会的精英阶层与中坚阶层的言行。理由在于:政审制度或将严格考察参与高考学生家长是否有违法的行为。因此,学生家长势必在担心影响考生的报考资格前提下,不愿对中共的错误执政有所表态。 事实上,中共在发布重庆此次政审制度后,积极紧缩各社交平台上对其质疑的言论,例如近期一篇署名红拂女所写的「政审你大爷」一文,对政审制度公开大肆批评,引发热烈回响后,立即被删除下架。但因该文仍被网民重复转发到各大平台中,因而引发中共官方与网民秒传与秒删的一场「网战」。

政审制度带来之影响

诚如上述提及,中共对高考重新推出严格的政审制度目的在于紧抓意识形态,以及限缩反政府的言行,因此该制度所造成之影响势必体现在对其统治不满,或是对其政权具有威胁者之上。具体而论,影响主要有三。其一,未来非正常上访的违法行为或被更严重打击。有分析便指出,在严格的政审制度下,非正常上访的违法行为将直接影响个人直系亲属考学入党、入伍、报考公务员与就业等各方面。这便造就这些访民势必在担心累及亲友的考量下,对是否要进行上访产生顾忌。特别是,中共近年发展的城市诚信系统以及个人诚信系统逐渐完善,透过各地区所安装的监视器具,个人的违法行为更容易被中共当局所掌握与记录。因此,在此状况下,中共当局透过严格的政审制度之辅助,未来将能更有力的打击违法的上访行为,以达到对社会进行维稳的效果。

其二, 打压高校学术与言论之自由。有观察指出,中共自十八大以来,便积极收紧学术以及言论自由。不仅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亦即所谓「红七条」),要求高校教师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也同时派有巡视员监督教师的上课言行。这皆导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空间被大幅压缩,必须奉中共的指导思想准则为圭臬才能保住工作。因此,待严格的政审制度恢复施行之后,不仅是教师受严格的思想审查,学生也进一步成为管控的对象,未来中共对高校师生思想的箝制,或将愈发严重。事实上,近期便有一位中山大学的博士生,在微信上发表「反政府」言论,便立即被中山大学除名并被定性为「反党」。另外,中共也对学术自由的打压延伸至海外,一位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因学术报告而受到中共的威胁。这皆显示:中共正积极透过各种举措紧收高校的学术与言论自由。

其三,中共党内干部或将透过政审制度重整。今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习近平于会议中提及:「中共党内存在『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会议结束后,中共官媒《人民日报》便立即刊登评论文章「在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引下实干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述评」,强调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任用干部的第一位。今年10月,中共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中,便将「政治标准」纳入录取指标的第一位,只要考生政治审核不合格,就直接「一票否决」。有观察便指出,此次重庆严格的政审制度之推行,便是此波政审制度的扩张,目的在于为习近平培养「忠诚干净」的亲信。据报载,目前便已有2名干部因政治体检不合格暂缓提拔。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此次政审制度的恢复或将涉及到习近平对党内干部的改革,未来「政治标准」将再次成为中共干部挑选的重要指标。

整体而论,从此次重庆高考政审事件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中共中央正有意恢复严格的政审制度,借此从思想控管的手段转移执政错误的舆论。另一方面,中共也能透过政审制度作为维稳的举措,从根源上箝制对其政权具有威胁者的思维。然此次事件爆发之后,由于对过去文化大革命时期政审制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历历在目,因此中共境内网民普遍对此多发表负面的声量,并且民间与社会舆论也多持反对的态度。在此前提下,中共是否能有效透过政审制度对民众的思想加以箝制,并转移执政失败的焦点?或是将再出台更为强硬的手段,对意识形态的管控更加收紧?都有待时间的验证,也值得我们后续再作观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