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自媒体时代网路创作变现机制◆文/耿梓墨《交流杂志108年4月号第16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农历新年之前,中国大陆网路写手「咪蒙」因一篇文章遭关停微博帐号,有上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也主动关停。这一事件引发大家注意到自媒体时代,网路创作的「变现」,竟已从个体户发展成公司化营运,产值甚至上亿。

以「咪蒙」为例,创始人马凌在2015年成为网路自媒体写手,以犀利甚至刻薄的文风窜红,主题包括批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等,帮读者宣泄不满情绪。

2017年,咪蒙微信公众号订阅粉丝超过一千万人,每篇文章阅读量超过百万。而其商业版图也逐渐扩大,咪蒙公众号撰写广告「软文」价格已经达到人民币80万元(约新台币368万元)。

单一帐号发展成数个团队

咪蒙从一个帐号发展成数个团队,如今拥有7家关联企业和一家影视公司。

年初的文章被指造假事件,造成其微信公众号自2月1日起停止更新2个月,微博永久关停。而近期咪蒙突然注销微信帐号,其他平台如「今日头条」、「凤凰网」上的咪蒙帐号也被停用,一千多万粉丝和数亿估值,瞬间归零。

2014年到2016年是自媒体创业、融资的黄金时代,伴随著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媒体型态不断演进和新型应用层出不穷,行业如火箭般直冲云霄,传统门户、兴趣资讯应用、视频音频平台、甚至工具应用也纷纷上自媒体平台,开出高额补贴和广告分成,玩家开始从个体走向公司化营运。

在中国大陆的自媒体,创作变现管道很多。据业内人士透露,流量主(关注用户数超过十万的微信公众帐号可提供广告展示)就是每月有近人民币2千元,另外还有公众号打赏,接个广告软文是人民币5百元,签约百度问答收入每月1,500元,扣税后1,360元,做咨询、做直播课程、写稿、朋友圈分销推广,月入过万很轻松。

不少知名艺人、偶像也乐于透过微博进行商业变现,例如透过微博表达对商品体验后的感想,提及服饰、珠宝、车辆的赞助商等,掀起粉丝好奇、购买,甚至引发话题讨论,成为一种有效广告宣传。

自媒体模式的兴起,不仅取代过去传统媒体单向传播讯息的模式,及广告主、媒体和观众的既定关系,使得获利模式与生产内容更具灵活性,更致力打造互动、双向的生产模式,让使用者在负责内容产制外,亦具有赞助、广告者等多重身分。

打破传统媒体单向传播

同时,新一代自媒体不再强调平台独有的「单一传播模式」,而是以平台特质(主题定位、互动模式)作为核心,持续纳入新技术应用,如中国大陆「陌陌」、「抖音」从交友软体开始,转型加入直播功能并推广短影片应用。

电视、广播、报纸与杂志等传统媒体,过去掌握生产资源(人、设备与技术)并扮演编辑与守门人角色,由少数人把持内容话语权,为阅听众单向播送节目或文章内容。

然而随著网际网路应用的兴起,不仅出现电子布告栏(BBS)以及部落格等供个人公开发表意见的空间, 随后Facebook、Youtube等重要的社交或影音分享网站诞生,更让用户之间可以更频繁、密切的互动,创作内容也日益多元。

美国传播学者Bowman与Willis发表文章中提出「自媒体」(We Media)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定义:「自媒体是借由数位科技赋权而得以连结全球资讯的普罗大众,更进一步分享自身认可的事实与新闻的途径。」

随著网际网路应用日益成熟,加上网际网路频宽与科技进步,开始出现更强调特定主题的网路平台(如美妆、电竞),使得自媒体分众化,如电竞游戏直播平台Twitch。而分享方式更从单纯的文字与图片,发展为多媒体内容,例如360度影片、直播甚至是VR与AR应用等科技。

同时自媒体互动性高、封闭程度低的即时讯息,往往更快速吸引网友关注,甚至反过来引导传统媒体跟随,如美国总统川普使用Twitter发表意见、叙利亚难民利用Facebook直播战争惨况,甚至是台湾在太阳花学运期间透过手机,对外直播立院现况等,均展示自媒体在当今的影响力。

变身网红开创另类商机

透过发展不同商业模式,自媒体试图将流量变现,「网红」成了经济收益的自媒体用户,还发展出不同类型,包括搞笑(Papi酱)、才艺(Marya Isma)、电竞(亚洲统神张嘉航)、戏剧(这群人)或知识(罗辑思维)等,便如同过去电视频道中的「热门节目」、「主持人」一般形成IP,进而为平台吸引自媒体用户关注。

同时透过「打赏」、「赞助」、「订阅」或「电商模式」等变现方式,网红将自媒体以免费使用聚集而来的「流量」转为购买力,如以模仿明星造型的美妆示范影片闻名的美国网红Michelle Phan,利用Youtube订阅人数超过八百八十万人的影响力,更创立Ipsy美妆影片聚合平台,建立用户每月支付10美元,如今Ipsy使用者逾四千六百万人,公司市值超过八亿美元。

在网红从过去素人生产者(UGC),转为更专业的生产者(PGC)甚至职业生产者(OGC)之下,相关的加速器也随之产生,如网红经纪公司(如美国Maker Studio),以及自媒体募资平台,显示在「流量变现」之下,网红逐渐走向专业化、企业化、资本化,并依此逐渐建构起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与影片平台合作的多频道联播网(Multi-channel networ , MCN)服务兴起,除代理网红作品获得收益分润,另也替网红进行「定位策略」、「内容制作」、「粉丝拓展」、「商业合作」、「内容变现」,提供影音频道更专业内容创作与广告收益,甚至举办线下活动(如网红表演)。

换言之,MCN的出现代表整合网红内容生产从制作、传播到变现的过程已逐渐成熟,该如何将自媒体上UGC内容逐渐转型为更具商业价值的PGC内容,成为用户在免费自媒体上愿付的关键。

然而好景不常,自媒体行业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以中国大陆来说,政策收紧、监管变严,资本寒冬还在延续,对于很多自媒体人来说,生存成了最现实的问题,寻找有效的变现管道,不仅意味著事情能做多大,更关乎能做多久。

「九O后」的刘畅从18岁就创业,做过视频拍客、电视编导,在搜狐视频开始内容创作,如今旗下已拥有「畅所欲言」等十多个泛娱乐平台,他给自媒体从业者的建议有三:

一、流量不等于赚钱,持续创作内容的能力才是关键;二、使用者对内容的忠诚度在降低,有变现机会时要果断;三、人永远比钱重要,不要过度依赖外部资源,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拥有人才、专业资源,能大量提供内容,但自媒体赋予用户更大创作与分享权力,突破过去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的模式,因此,媒体人应该思考放弃过去传统思维,在配合不同自媒体特性下,转型成为专业内容提供的新品牌,找寻更多元营利模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