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认证 美食成就台湾价值◆文/罗素《交流杂志108年6月号第16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漂泊海外的台湾游子,可能最怀念家乡哪些东西?除了有浓厚的人情味之外,最常听到的,就是随处可见的美食。从夜市小吃、平价餐馆到顶级台菜,以及海纳百川的各国风味料理,在这块美丽的宝岛都品尝得到,也让台湾价值透过舌尖上的味道,持续被全世界关注。
《米其林指南》台北版 认证台湾美食王国
今年4月10日是台湾美食界的大事─《米其林指南》台北版连续第二年的发布会,位于敦化北路的台北文华东方酒店,早上6点钟就有媒体排队卡位,当天采访的号码牌发完3百号仍不够,更有不少媒体出动多台机器,只为捕捉获奖者的喜悦神情。
《米其林指南》去年首度推出台北版,台北也成为继日本、香港/澳门、新加坡、首尔、上海及曼谷之后,全球第30个发行《米其林指南》的国家及地区。台北身为台湾的首善之都,能获得米其林发行指南,等于被权威单位认证为美食重镇,毕竟《米其林指南》是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餐厅评鉴,也是吸引国际观光客造访的重要参考依据,极具观光推广效益。
今年的《米其林指南》当中,金蓬莱遵古台菜、明福台菜海产、山海楼及台南仔面等4家台菜餐厅,摘下一星,比去年多了两家,代表台湾美食持续获得国际肯定,有能力与其他国家的菜色一较高下,甚至达到并驾齐驱的地位。
然而,《米其林指南》除了公布星级餐厅之外,也一并公布标榜「品质佳、价位亲民」的「必比登推介」名单。其中「必比登推介」上榜的58个店家里头,夜市小吃就占24家,包括像饶河夜市的福州世祖胡椒饼、南机场夜市的松青润饼、宁夏夜市的刘芋仔、公馆夜市的蓝家割包、延三夜市的大桥头老牌筒仔米糕、临江街夜市的天香臭豆腐、士林夜市的钟家原上海生煎包等,绝大部分都是卖铜板美食,用一张百元钞票购买,还能找回零钱。
夜市小吃铜板价 CP值高外国旅客爱
讲到台湾美食,就不得不提及夜市小吃。夜市小吃的强项除了种类多元外,平价也是一大特色,有时夜深了肚子饿,夜市里一碗卤肉饭或油饭,再搭配一碗馄饨汤或四神汤,价格不贵,却能将五脏庙祭好祭满。
在台湾人主张「民以食为天」、「吃饭皇帝大」的传统观念下,具有快速、方便、便宜且「俗搁大碗」的夜市小吃,趁势崛起。发展百年历史的夜市文化,随著小吃摊日新月异,也陆续发展出许多属于台湾独特风味的小吃名食,包括蚵仔煎、蚵仔面线、炒米粉、臭豆腐、万峦猪脚、大肠蚵仔面线、甜不辣、台南仔面、润饼、烧仙草、鱼丸汤、筒仔米糕、花枝羹、东山鸭头、肉圆、卤肉饭、鸡肉饭等。
根据财政部赋税署去年统计,全台25处知名大型夜市在2016年共缴纳近2.3亿元的营业税额,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许多规模较小、摆摊时间不固定的夜市,在台湾各地多不胜数。举例像笔者曾造访位于南投的鹿谷夜市,规模相当袖珍,小吃摊位不超过十家,而且只有周三和周五营业,但在网路上却创造不少讨论度,因为夜市当中的意面、炸鸡、烧烤等摊位,美味程度总让人垂涎三尺。
夜市作为台湾美食的经典代表,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吸引来台观光的一大利器,美国CNN曾列出台湾做得比其他国家还要好的十件事,其中一项就是夜市。因此,台湾美食走出国际,夜市小吃绝对功不可没。
作家南方朔曾经说「夜市是一种乡愁,台湾正在往后走」,他认为真正有为的政府是去改善民生,让人们有钱去餐厅,帮助大家脱离那个贫穷的夜市时代。但是对于笔者而言,夜市美食的高CP值,才是能让老百姓在荷包缩水的通膨年代,真正感受到何谓「小确幸」。
只是,台湾的夜市小吃目前正面临一项挑战,就是品项大量复制,食物的种类虽多元,但重复性也很高,尤其在口味做不出差异性的情况下,摊位草草收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夜市经营炸鸡排店的老陈透露,现在光靠炸鸡排的香味,已不足以吸引民众,还得加入一些佐料,比如泡菜、起司,或者淋上独门酱汁、裹上特制面衣,才能打动饕客味蕾,这也凸显台湾的夜市小吃要成功,不仅要守成传统美味与卖相,还得精进内容,「旧瓶装新酒」方能创造新鲜感。
餐厅室内用餐环境佳 夜市之外的好选择
台湾美食除了夜市小吃的选项之外,餐厅也是不少人的首选,相较于夜市露天、无遮蔽的空间,加上整体环境较杂乱,餐厅室内提供冷气、用餐环境也干净,很多民众中午或下班后习惯到餐馆用餐。
台湾餐厅的选择也相当多元,有百元的牛肉面、排骨饭,也有一桌万元的顶级台菜,根据经济部统计,全台餐饮业营业额在过去十年呈现连年成长,餐饮业家数从十年前的9万8,932家,去年底已增至14万1,823家,成长幅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三。
相较于夜市的快食文化,餐厅的餐点显得更精致。每天外食的上班族李威德就喜欢到餐厅用餐,他说用餐环境是主要考量,因为夜市人挤人,加上食材的保存与新鲜度方面,餐厅更值得信任,因此,即便餐厅的价格比夜市高,他每天下班后还是去餐厅报到。
卤肉饭是「国饭」 非洲猪瘟别来乱
台湾美食还有一项有趣之处,在于餐点本身也有「兼容并蓄」的特质。以卤肉饭为例,夜市里的药膳排骨摊位能点得到卤肉饭;胡须张、金峰等餐厅也以卖卤肉饭为主;五星级饭店、国宴餐桌上,也能见到卤肉饭的身影,只不过,这些卤肉饭的价差来自于是否加入创意、厨师的烹调技术,以及食材来源的差别。
笔者之所以特别提到卤肉饭,是因为美国CNN在读者票选当中,卤肉饭荣登台湾必吃美食的冠军宝座,可说是最具代表性、最庶民的台湾美食,美食家舒国治更赞誉卤肉饭是台湾的「国饭」。近日中国大陆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旅客禁止携带肉品回国,包括总统蔡英文、农委会都高喊「守护台湾猪」的口号,更有大批网友留言,担心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台湾卤肉饭将消失,足见卤肉饭在台湾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台湾之光」珍珠奶茶 希拉蕊都赞不绝口
另一项被誉为「台湾之光」的美食,就是珍珠奶茶,它几乎是台湾饮品的代名词。珍珠奶茶于1980年代在台湾发明后,迅速成为最受欢迎、最知名的饮料,主要是台制的粉圆Q弹又有嚼劲,由台湾走向国际的珍珠奶茶店,在全球开设的店数,预计将达到1万3千家。
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上海、巴黎、首尔、吉隆坡、曼谷等,都可见到珍奶专卖店,在台湾一杯要价约40元的珍奶,到国外竟然成为高单价的饮品,一杯可以卖到台币100元,对外国人来说,珍珠奶茶跳脱了传统茶饮如红茶、绿茶、奶茶的古板,变成一种好喝、新鲜又有趣的饮品。
不少名人对于珍奶趋之若鹜,除了第一名模林志玲、歌手周杰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蕊,她在竞选总统时,曾走访以亚裔为主的纽约法拉盛地区拉票,并特地品尝珍珠奶茶,当时希拉蕊连续讲了4次「Good」,随后更说「我从来没有『嚼』过茶。」一举将珍奶在美国网路的声量推到最高点。
根据茶饮业者的统计,台湾珍珠奶茶一年约可卖10亿杯,全球商机更是上看1.5兆,一颗颗小小的珍珠粉圆,竟然变成台湾茶饮产业桂冠上的宝石,这都是台湾美食创造的经济奇迹。
其实,台湾美食之所以能享誉国际,除了归功于台湾本地食材的新鲜、老祖宗烹调手艺的传承之外,更有赖于台湾人的创意与巧思,以及坚韧的创业精神,「一个小吃摊,就能养活整家人」。当大家讨论台湾价值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台湾美食,它不仅填饱了千万台湾人的肚子,更让世界看见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