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深夜书房打造城市精神地标◆文/耿梓墨《交流杂志108年6月号第165期(历史资料)》

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就去看看她的书店。晚上10点,北京市三里屯的时尚店家已经打烊,但24小时营业的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门口写著「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成了夜猫族的「深夜书房」圣地。

三里屯酒吧街是京城夜色的鲜明符号,邻近大量驻京使馆,许多外国人晚上前来找乐子,路边也不少皮条客在招揽。其中,三里屯西街更被称为「脏街」,但在禁止穿墙打洞、清除低端人口政策下,这里多了一间作家杨绛形容「不官不商,有书香」的三联韬奋书店。

北京书房 走进书山行旅

明亮的落地窗,柔和的灯光,富有设计感的空中走廊书柜,飘香的咖啡茶饮休息区,在三里屯这个黄金地段,这家书店的空间设计极为奢侈,里面像宽敞的图书馆,而不是空间充分利用的书店。高高的书架上,图书从地面直通屋顶。错落的书架间,一个八字形的二层走廊穿梭其间,书架上没有放满书籍,楼梯下方则是阅读区及咖啡休息区。

据书店负责人说,空间设计的灵感源自北宋画家范宽的「谿山行旅图」,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比喻为在浩瀚知识文化中的「书山行旅」。

这家仿效台湾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标榜「书店+」模式与「24小时营业」,还开设阅读区和咖啡区,就是不怕读者来书店只读不买。台港澳书籍置于2楼,但书量为数不多。

走进三里屯这家书店,有Bob Dylan这位音乐诗人的「贩诗机」,也有台湾作家蔡康永的限量签名本贩售,别具巧思。大陆的书籍出版不如台湾那么多元文化与百家争鸣,但这间「深夜书房」,或者可以说「深夜图书馆」,已经成为北京新的精神地标。

当北京网路电商风起云涌,在网路购书成主流通路的当下,24小时实体书店反成了异类。但这类实体书店在政策支持下,却在北京一家接一家开,而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也同样遍地开花。

上海到深圳 24小时书店遍地开花

在上海,有24小时不打烊的「大众书局」,2012年开始营运,拥有海派的装修风格,用了许多具有上海特色「石库门」的居民住宅元素,书店还特设「选书师」服务读者。大众书局还在来往顾客较多的文学、社科两个专区内,专门安置两幅垂帘,使得置身其中的读者能够不受打扰,专心阅读。

南京的「不纸书店」是当地首家周末24小时书店。由义大利迈丘设计,打造集健康、人文、时尚、绿色四大主题为一体的文化聚集地。书店定位为「新型文化阅读空间」,700平方米的空间藏书约3万册,从众多畅销榜中选择国学、文学、生活、艺术、户外运动等15个类别。周日到周四白天营业,周五、周六24小时营业。

武汉的「卓尔书店」是在当地第一个「跨界文化体验中心」,集阅读、休闲、展览、研讨、沙龙于一体,总面积一万平方米,其中四分之一是图书销售区,对书的挑选,卓尔书店近乎苛刻。图书经营中,教辅类最挣钱,但卓尔一本都不卖;网路小说素来畅销,卓尔只留了不到5%的席位;卓尔的空间大手笔留给严肃文学、社科历史类图书。

杭州的「悦览树书屋」从2014年24小时营业,这家致力营造「爱书人四目相对便能辨识出的亲切感」。「悦览树」意为「读书是一件喜悦的事」。读者在海蓝色外观的书屋,可以享受到轻柔的音乐、丰富的书籍和可口的食物;还提供免费Wi-Fi,每一张桌子下面都有充电插座,不必担心手机没电。

郑州的「书是生活」,书店内部是一个长方形空间,中间的书桌供人阅读书籍,临窗可以看到街道景致。这家郑州知名的人文书店,留在这里,会觉得生活节奏瞬间慢了下来。书店不大,品味不俗,主营人文社科类图书,有旧书交换、代包手绘书皮、留言墙、给山区孩子写信、代寄信件等小小服务,另提供现做咖啡、茶点。书店周五、周六有24小时营业,周六晚定期电影沙龙。

青岛的「明阅岛」书店,日月「明」,代表黑夜和白昼,即为24小时,「阅」则为读,「岛」意味著青岛。夜色灯火阑珊,城市已相道晚安,香港中路书城2楼西侧的一个角落依然闪著亮光,伴著书香和城市的静谧,「书虫」们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深夜阅读时光。「明阅岛」集图书、咖啡、读者沙龙、VIP休闲阅读于一体,有很多原版英文书,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国外艺术书籍。

广州一家叫「1200」的书店,因为独特的气质成了网红。150平方米的书店仿若温馨的书友之家。店主说,他的希望是打造一家充满温暖的书店,为这个城市点燃一盏深夜的灯。它全天24小时营业,没有Wi-Fi,不卖武侠和励志书,为背包客提供免费住宿。

深圳中心书城2楼的「24小时书吧」,每个深夜,随处可见安静读书的人,书吧静悄悄,只听见沙沙的翻书声。从2006年开业至今,发现那里选书相当有特色,可说是深圳最好的一家书店,虽然它也许不算真正的「独立书店」,却很自在。暂时失去住所的深圳人,可以来到这里读书,在深夜那盏灯会一直亮著,给人温暖。

敦南诚品书店 台湾精神地标

然而,开创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营运模式,其实是台湾的精神地标:诚品敦南店。从1999年起,为全球24小时书店的始祖,还在2015年被美国媒体CNN选为全球最酷书店。

1989年,第一家诚品书店于台北仁爱敦南圆环旁开幕。当时的圆环已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一间小书店得以在此起步,源于一个美丽的机缘。一位名人要出租位于此地的豪宅,找上了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

那时的吴清友以代理欧美厨具起家,热爱阅读艺术书籍,因此认识经营美术书店的廖美立。他找来廖美立,租下豪宅、将地下室改成艺术书店「诚品」,一楼则卖进口名牌,开启了诚品作为复合式书店的雏形。

诚品开幕前一年,台湾解严,社会氛围骤变;开幕后一年,股市上万点、台湾钱淹脚目,民众对消费产生全新需求。诚品不论是书种或空间呈现,都为读者带来新的想像。开幕不到一年,诚品就将书店扩张到2楼,还增加了画廊。

1994年,诚品面临了第一次都更,原址确定拆除。吴清友看上不远处的敦南金融大楼,但持有者新光集团想把大楼改成百货公司。时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出面相挺,他告诉新光:「台北不缺一间百货公司,但不能没有诚品书店。」扭转了这栋大楼的命运。

1995年,诚品敦南店迁徙到现址,举办一场盛大的「今日不打烊」搬迁派对,读者到凌晨4点还不肯散去。这给经营团队新的灵感:何不来办一间不打烊书店?1999年,诚品敦南店成为亚洲第一间24小时营业书店。

24小时书店不只是诚品的特色,更是台北城市文化成熟的象征。诚品经营团队回忆当年决策,「只有在台北,这样自由开放又安全的城市,才可能出现24小时书店。」不够安全的城市,人们夜间不敢在外头晃荡;阅读文化不够成熟的城市,夜猫子不会选择进书店。

可惜的是,位于仁爱圆环旁的敦南诚品,过了30岁生日后将于2020年租约到期,未来恐要另觅新址。诚品董事长吴旻洁曾表示,「诚品敦南店还是最重要的母店,希望永远存在,但诚品也会有替代方案,争取让24小时书店持续下去。」

「诚品信义店、南西店和松烟店都有开24小时书店的条件。」吴旻洁说,「南西店每周五至六开到晚间12点,信义店则是每天开到晚间12点,松烟店因交通较为不便,所以目前书店还未营运到12点,但松烟店因邻近诚品行旅,加上未来巨蛋完工,可能延长营运时间到12点。」

书店对城市而言,绝不仅是一种业态,而是一个温度计,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冷热;也是一个试金石,试出了城市的文明和精神高度。这里没有关门,也没有开门,是阅读者24小时的栖息地……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