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开创台湾品牌的数位时代《交流杂志108年8月号第16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科技改变世界的速度超乎想像,来势汹汹的数位科技正在解构所有产业,重塑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数位转型课题刻不容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面对数位时代的来临,实体空间的体验经济是另一个新趋向,建立「品味制造」的形象,可和实体商店互利,或许不失为传统社会面对数位时代转型的不二法门。例如,免费增加广告、强化电子商务,以及建立实体商业空间,但真正关键在于「品牌力」。从文化到生活,积极融入城市的政治与文化议题,不让自身仅是短暂的消费浪潮。

2019 年正是全球企业在人工智慧、物联网、区块链及大数据等创新科技跨领域整合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急需数位转型的时候,向来以灵敏应变著称的台湾该如何迅速跟上世界潮流?本期《交流》杂志特别以「数位转型新『视』界」为主题,从企业、媒体、消费、文化及网路层面,带领读者深入解读,窥探数位转型的关键要点,共同面对未来的成长与竞争。

诚如商研院数位创新系统服务中心范慧宜主任所言,在数据爆炸的年代,台湾欠缺的不是数据,而是正确运用数据的思维模式,思考如何提供更贴近顾客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甚至是更多的附加价值,积极转型智慧企业,拥抱体验经济所带来的崭新商机。

领导数位转型的必备视野,要有自己的态度与价值,介入时代的想像,找寻自己独特的声音,挑战各种可能性。例如,国宝级的手绘电影看板画家颜振发,画布大小无极限,只有5罐油漆,却能创造万种色彩。一路坚持手绘电影看板近一甲子,尽管经历数位输出海报取代传统手绘看板的冲击,目睹台湾电影产业的快速变迁,颜振发仍在时代的洪流中秉持「能画就继续画下去」的匠人精神,与电影相依相存。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冲击无可避免,但手绘看板永不干涸的颜彩所保存的味道和温度,蕴含台湾人「不求做大,只想做好」淬炼出的生活态度,不仅重新诠释文化与创意结合的意义,更是世界看见台湾的窗口。

视野转向香港,自6月发起的「反送中」运动,震撼台湾与国际社会,港民走上街头游行引发大规模抗争,不免为香港处境感到遗憾,甚至悲伤。两相对比,台湾以稳健的步伐走过戒严、解严、终止戡乱,也历经数次政党轮替。作为民主法治的先驱,我们已顺行于民主的大河中,不可能、也不会回头。 荣获第30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的Leo王,发表得奖感言时表示:「能够生在台湾是件非常幸运也非常幸福的事情,身为一个创作者,一直以来,我都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即使有各种外力不断借由假讯息与资讯战,渗透、干扰台湾的民主,却总有不断绝处逢生的嫩芽,在台湾各个角落中萌发、茁壮。例如,十多年前嫁到台湾的海南姑娘王翎凤,以心思和精力回馈台湾这块「新乡土」的浓厚情感,努力经营「老人共食学堂」,更投入关怀服务工作,甚至结合在地社区力量打造「生态农业园区」,足证台湾社会的人情温暖浑然天成。

面对数位时代的快速转变,不只随时掌握资讯,更要勇敢展现「舍我其谁」的态度,唯有持续学习,不断精进,才能引领未来。期待每一位新世代人才在挑战中淬炼成长,翻转身手,昂首阔步,自信坚定地创造出引领潮流的「台湾味」品牌。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