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你的个资不再是你的:当心数位足迹留痕难抹去◆文/罗素《交流杂志108年8月号第16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上班族小雯对美妆有兴趣,平时经常上网浏览新品,不过最近她发现自己的脸书,总会不断跳出美妆品牌广告,或美妆版主的业配文,虽然她从未在广告中留下个资,但社群网站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控她的兴趣及惯用的搜寻模式,使她成为广告主的目标客户,进而达到行销目的。俗话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在沙滩上行走,脚印可用沙子盖掉;但徜徉网路世界,一旦留下足迹,却很难消除。「数位足迹」(Digital footprint)就是网路便利性的代价,它将让你在大数据面前无所遁形。

上网就有曝光个资风险 凡走过必留痕迹

网路如同空气和水,几乎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尤其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等商品蓬勃发展,随时随地上网已是家常便饭,不过,消费者可曾想过自己浏览过的网页,在社群网站放的文章、照片、影片,下载过的App,甚至线上购物,都有留下个资的风险。

根据「全民资安素养网」对于数位足迹的定义,指我们在网路上从事的所有活动或行为,所留下来的痕迹。数位足迹可能包括在Google搜寻过的关键字、网路分享过的照片、影音平台上传过的影片或网路直播的内容、他人或自己的 Facebook页面上的留言、注册在社群网站上的个人资料档案、浏览网页的纪录、YouTube上曾经看过的影片等。

网路cookie小甜饼太强大 纪录上网历程

在了解数位足迹前,必须要了解什么是cookie(小甜饼)。cookie从字面上意思当然是饼干,但在网路上,cookie则是一种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网站记录用户的一些讯息,以便用户下次造访网站时能认出它。举例来说,cookie技术直接纪录你的使用者代号、密码、搜寻关键字、email等,让使用者在填写某些网路表单的时候,可直接点选,不用重新再填写个资。而使用者所留下的数位足迹,也可能让其他人追踪你的网路行为,包括曾浏览过的网站、搜寻过的关键字,以及在社群网站上的朋友。

随著智慧型载具入手门槛大幅降低,现在很常见的就是手机App授权,比如下载游戏App,使用脸书帐号注册登入,常被游戏业者要求授权使用帐号;浏览购物网站或新闻网站会员时,你的浏览纪录也可能被业者拿去作为行销依据。数位足迹看似是享受网路便利之下所产生的必要之恶,只是这种个资外泄的状况,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

拥有数位足迹等于掌握商机 客户喜好一览无遗

数位足迹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美国科技作家Patrick Tucker的著作《遥测个人时代》当中就写道,电脑系统运用感测器、摄影机和微晶片来搜集它们(及我们)的共同环境相关资讯,同时它们也正在发展远超越人类的知觉能力。我们做了什么、如何生活、如何与机关团体及彼此互动,很多都发生在网路上,可以遥测读取,并留下我们去过哪里、以后会去哪里的线索。当你订下一个约会并存到iPhone的行事历上,当你离开家并设定与警察局直接连线的家用防盗警报,当你启动手机的GPS,当你使用预付的地铁卡搭地铁,使用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RFID)的识别证进入办公室,你已经创造了一条轨迹。只要有人(或电脑或任何东西)能够把储存著该资料的伺服器和硬碟的资料存取下来,就能把你一览无遗。

数位足迹有优点也有缺点,细究其优点,企业主一旦拥有它,几乎等于掌握商机,有别于过去只能花大把钞票在各平台登广告,或者举行很多场次的焦点座谈,有了数位足迹后,企业透过掌握客户的浏览习惯,能更直接的掌握客户喜欢那些商品,或是了解近期热门话题是什么,进而思考如何包装商品,数位足迹让企业主省去很多乱枪打鸟的行销费用,对于市场来说,也增加交易效率,因为对消费者而言,可望更快找到需要的商品。

港人反送中遭逮 突显数位足迹影响力

然而,数位足迹所牵涉的,就是个资与隐私议题,若妥善应用,可发挥很大的影响力;若被拿来不当利用,就会成为问题。

擅长分析大数据的网路工程师李义德直言,若数位足迹只是成为广告主行销的方式,倒不至于造成太大问题,如果像在香港或中国大陆,更要担心的是因为留下数位足迹,而成为极权政府的监控对象,比如6月在香港发生的百万人反送中大游行,有不少示威者依赖即时通讯软体Telegram的群组互通消息及部署,但群组管理员竟被警方以「串谋公众妨扰」罪名逮捕,按理说即时通讯软体应该只有在群组中的成员才看得到,却遭政府监控,突显数位足迹若遭到不当利用,或成为监控资料,将成为一场梦魇。

李义德表示,上网的行为样态实在太复杂,举凡搜寻关键字、在社群网站贴文或留言、看网路影片、浏览论坛,或者操作网路银行、玩线上游戏等,容易留下数位足迹,有时甚至在没有主动提供个资的情况下,却依旧「被动」地遭网站出卖,将帐号给第三方资料库使用。

保护隐私减少曝光个资 数位痕迹留下越少越好

对于民众来说,在无法确定个资会被拿去做哪些应用的前提下,得思考如何减少留下数位足迹。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过去接受《联合报》访问时曾说,保障数位隐私不是只有政府的工作,每个人也都要学习,如何充分运用《个人资料保护法》明定的「查询、复本、更正、停止、删除」五项基本权利,自我保护。

3C达人陈承佑建议,尽量避免使用社群网站(如脸书)的帐号,注册其他网站或游戏,因为社群网站的帐号容易被企业拿去应用,由自己创建帐号和密码的帐号,还是属于自己的。另外,使用网路服务或者玩线上游戏,结束后必须登出,尤其使用网咖或其他的公用电脑,更要留意,平时要定期清除cookie、定期扫毒,也可适时用adblock等软体阻挡广告,就可避免误点进去。

现在社群网站龙头脸书,声称拥有24亿用户,相当惊人,但使用的风险相对越来越高。陈承佑表示,在脸书或其他社群网站上,不要留下个资,比如姓名、住址、电话等,并尽量不要和家人的帐号做连结,以防让有心人知道哪些人是同一个家族;有些比较私密的照片或影片,都应避免上传社群网站,或是云端资料库,即使已经将隐私设定成个人浏览,都不建议,像之前很多国外名人的裸照外流,虽然上传网路前有做隐私设定,仍被骇客侵入之后对外散布,由于骇客无孔不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上传。

陈承佑也说,应善用隐私权设定,将贴文限制分享的对象。此外,近日很热门的诈骗个资手法,就是不肖人士冒用企业的名称,成立脸书粉丝团举办抽奖活动,奖品都相当大方,例如留言加分享就能抽手机、笔电、汽车,甚至房屋,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些奖品,但参与民众的帐号仍被骗到手。因此,民众在看到抽奖活动前,可先确认该粉丝团名称旁,是否有出现蓝色勾勾标章,这代表脸书已确认是属于该公众人物、媒体公司或品牌的真实专页,较具公信力。

数位足迹堪称双面刃,在可预见的未来,随著民众越来越依赖网路,个资恐不再属于个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减少让自己的隐私暴露在网路上。但往好处想,我们身在民主国家,政府不至于将民众个资拿去做负面应用,甚至成为全面监控的工具,否则就会像乔治欧威尔的名著《1984》,「老大哥」随时盯著你,这是多么让人恐惧的氛围。面对数位足迹,民众应抱持谨慎态度,在使用网路前,思考这项难以抹去的痕迹,到底会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