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厕所革命」看两岸厕所建设◆文/赖锦宏《交流杂志108年10月号第167期(历史资料)》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摀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薰天」,这首顺口溜是过去大陆农村厕所脏乱差的真实写照。而厕所的状态,一直是大陆城乡差距的指标之一。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在视察吉林时,启动了一次「厕所革命」,冀望提升大陆环境,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并履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计划中对使用清洁水资源的承诺。投入了约200亿元人民币,新建7万多个现代化厕所,4年之后,再编列70亿元人民币。然而,这场无声的厕所革命成效似乎不太乐观。

2015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牵头投入巨资,新建或改造的旅游厕所高达7万多座。2018年以来,共新建或改造了近2.4万座旅游厕所,其中1.5万座在发展较慢的中西部。

2019年中国大陆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中国大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媒体说,中央财政将拨付70亿元推动全国3万个村庄改造厕所,共覆盖1,000万左右的农户。韩长赋说,「农村人居环境确实是城乡差距的典型表现……脏、乱、差影响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投入大笔预算后,是否已经改变大陆农村厕所?其实,要改变使用厕所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陆现代化厕所 沦为面子工程

中国大陆很多农村住户在户外建造茅房,在房内挖坑作便池。这种厕所没有冲水设施,能储存粪便作有机肥,在春耕时期施肥于农田。这种习性在中国大陆延续了上千年,有人认为带动了生态循环,但也被诟病影响环境卫生。

这种古老方式正在经历变化。人民网引述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称,自从村里开展「厕所革命」,每家都用上了「洁净、方便的抽水马桶」,村里还建起了「高标准的公共厕所」。他说,没有包括公共厕所在内的现代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就谈不上发展乡村旅游,谈不上发家致富。

然而,现代化厕所和马桶,有时只是面子工程,领导来视察时摆出来而已。一位有苏北农村生活经历的历史学者说,从2015年开始,苏北农村一些居民收到组织发的坐便式马桶设备,鼓励村民改造茅房。但对于配套设施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要村民自己负责。全部改装下来需要几千到万元,很多农户根本负担不起,导致马桶被丢弃在村头巷尾。

后来,苏北农村向村民改发蹲便器,但由于农村的茅房多在户外,设备配套的下水管极容易在冬天被冻,导致管道断裂。于是农民只能将蹲便器作为摆设,领导视察期间摆放,使用时拿开,成为「面子工程」。

关键在排污处理

自从推动「厕所革命」以来,中国大陆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争相打造「五星级卫生间」。有报导称,重庆、青海等市修建了耗资近100万元的卫生间。有的卫生间还配备微波炉、自动擦鞋器、高科技除臭空调等设备,还有建造在旅游景区的卫生间可让游客观看平板电视,甚至是刷脸就供应卫生纸。

一位姓杨的28岁广州市民表示,多建厕所是好事,但日后如何运营、由谁负责管理最好明确清楚,「不然好事反而成为污点」。大陆公厕最难的,就在于维护和保养。

中国大陆在2017年推动新一轮「厕所革命」,中西部多地农村告别了旱厕。但地方缺建设资金、缺配套、缺维修管护,排污、粪便处理都未得到解决,新厕所建好后即闲置,一些村民仍旧沿用旱厕。

当地村民表示,虽然家中改了双瓮式厕所,蚊蝇减少了,但不到一个月就要抽粪便,要不瓮里的粪便就满了。而抽一次就得10多元人民币,他们宁愿走路去村里的公共厕所。

一些地方政府只提供瓮体,挖坑等具体施工都是村民自己做或者雇人做。缺少指导之下,很多村民安装的双瓮出现漏渗。「给个瓮就让自己弄,没人好好指导,改完也没人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出问题」,一名村民说。

一些地方干部为省事,应付差事,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经验,却不去想是否贴合地方实际。更有一些地方,说是「厕所革命」,却不考虑相关配套,导致建好的厕所,百姓不愿用,放在那里当摆设。还有许多村民在院中修建室内样貌与城市公寓无异的新厕所,唯独粪便直接排到排水渠中,根本没有化粪池。

「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要一步到位,要让民众真正过上干净舒适的生活」,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经济局局长郝晓东说。官方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大陆家庭家中仍没有卫生洁具,只有约60%的中国大陆农村家庭设有能够处理人类排泄物的厕所。

但是中国大陆的厕所革命走过了头,批评家说这个问题可能也会影响比尔盖兹的努力。比尔盖兹曾刻意飞到北京,推广「新世代厕所」,但被批评太过昂贵,梦想宛如移民月球。

「厕所为人民」(Toilet for People)的创始人杰森.卡斯(Jason Kass)说,有时候加倍投入是有必要,但你得三思而行。设在佛蒙特州的这家社会企业提供移动式厕所。「过去5年里做过的各种尝试给卫生状况带来过任何可持续性积极作用吗?据我目前看到的答案是没有。」

台湾公厕设施佳 如厕习惯待加强

和大陆相比,台湾不缺乏现代化的厕所设施,缺乏的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署自2009年起列管所有公厕,建立公厕评鉴分级制度,依检查成绩分为特优级、优等级、普通级及加强级,并提高对加强级公厕之检查频率;2017年起更增列改善级,将评鉴分级制度由四级改为五级,截至2016年底,已建档管理公厕经评比「优等级」以上公厕达99%以上。

据环保署统计,台湾建档管理公厕数量高达7万8千多座,包括交通场站、观光地区及风景区、加油站、公园、市场、森林游乐区、餐厅、娱乐及文化育乐活动场所。环保署表示,全台列管公厕高达99%以上经评比属「优等级」以上,但为何不少公共地区的厕所,却是脏乱得令人难以想像?例如,上完不冲水,留一堆排遗供后人凭吊;如厕时没对准,大小便外溢,便器周边、地板湿答答;使用过的卫生纸没有直接丢进马桶冲走,垃圾桶里布满擦过排泄秽物的卫生纸。厕所的恶劣环境,与周边的湖光山色美景,极不搭调。

对此,环保署决定汰换、改善老旧公厕,规划投入49亿元新台币,自2018年至2024年改造公厕至少5千座。同时,改变如厕文化。除加强公厕硬体设施全面汰旧更新外,亦将加强推动卫生纸丢马桶政策,以符合国际礼仪,除可营造公厕视觉美观,亦能减少蚊蝇孳生、降低病菌传播机率。环保署还将以拍摄宣导短片、制作文宣及透过社群网站等方式,推广资讯。

硬体设施搭配良好使用习惯 打造高水准公厕

「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工程,能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需要政府下定决心,加大投入。

在中国大陆,资金短缺是农村「厕所革命」的主要短板之一,国家和省财政虽然给予一定补助,但各地厕所的建设、管理资金仍然不足。曾有部分地区想探索商业化模式,但由于见不到盈利,往往以失败告终。或许可以借镜台湾由公益团体或企业认养在地特色公厕,协助企业实践社会责任,改变企业形象及国民对公厕的刻板印象。而在台湾,更多的是需要改变如厕习惯。

打造符合国际环境卫生水准之公厕,改善公厕洁净品质,提升国家形象及促进观光发展,是两岸都刻不容缓的一项公共工程。提供使用者舒适的如厕空间,营造优质如厕文化,也必须从教育抓起。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