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生活做起 一起为地球降温◆文/刘雨菡《交流杂志108年12月号第168期(历史资料)》

在美国总统川普宣布正式启动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程序后,今(2019)年11月6日,全球153国、超过1万1千名科学家联名发表气候紧急状态宣言,呼吁各国政府要采取行动,减少石油和燃煤使用,控制人口成长。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川普的行动,也纷纷表达遗憾。

时间再往前一点,一位来自瑞典的16岁少女桑伯格(Greta Thunberg)在今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高峰会上怒斥各国领袖,指控他们「竟敢」(How dare you)偷走下一代的童年与梦想,而且还以金刚怒目之姿,瞪著美国总统川普从其身旁走过。这一幕幕影像不仅在全球广为传播,也再度深刻刺激著身为地球村一份子的我们,必须严肃反思下一代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乃至地球的未来。

下一代的觉醒须严肃面对

桑伯格从2018年8月开始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街头,宣传对抗气候变迁的理念,更直言「为什么我要为一个可能很快就不存在的未来学习呢?」为了响应她推动的青年气候运动,至今已有全球逾90国、1,200城市的莘莘学子参加罢课游行活动,台湾也有多所学校响应。相较于中国大陆4校,日本及南韩各2校,台湾是东亚地区最多学校参与的国家。

尽管各地学生诉求略有不同,但唯一共同点是要求政府做出实质举动对抗全球暖化。例如美国发起活动的「青年气候行动」(Youth Climate Strike)明列7项诉求,包含全面接受民主党提出的「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终止化石燃料工程、宣布关于气候变迁的国家紧急状态,将气候变迁及其影响列入义务教育等。年轻世代愿意投身全球性的公共议题,代表他们并不迷茫,反而清楚他们所处的世界,愿意挺身捍卫人类的未来,减缓乃至终结气候暖化带来的威胁,值得各国政府严肃看待。的确,全世界青年普遍面临的问题,除了就业环境恶化、房价无法负担等切身相关的挑战之外,就是气候暖化带来的生存危机,桑伯格提出的警语或许用词过激,却切中年轻世代的潜在焦虑。

高温不断破纪录 近5年史上最热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倘若人类不设法降低全球的碳排放量,最快在203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度,这也意味著各国只剩下不到12年时间,设法解决全球暖化带来的巨大威胁。某些个案也纷纷打破历史纪录,例如法国南部的加尔省在2019年6月29日的最高温就达到摄氏45.9度,比2003年的最高温度还高出1.8度,令人咋舌;科学家宣称,2019年7月是人类开始记录温度100多年来最热的一个月,且历史上最热的5个年份全部出现在最近的5年,全球暖化趋势至为明显,无可否认。

至于像美国总统川普及某些研究机构一样,认为全球暖化是一场骗局甚至是一场阴谋的论述虽然不绝于耳,英国导演马丁.德肯(Martin Durkin)甚至执导过纪录片《全球暖化大骗局》。但极端气候日益频繁、冰山加速消融却是不争的事实,让这种从权力斗争角度出发的论证显得苍白无力。

气候变迁是全球性的人权威胁

尽管在研究地球暖化的科学领域中,有人提出太阳活动的变化或其他林林总总的现象都是因素,但是目前学界的共识是,人类活动才是导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过去20年中,大约3/4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燃烧化石燃料,其他的人为排放则是土地使用方面,特别是砍伐森林。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2018年发布的报告,随著全球暖化和世界上较热的国家地区的人们收入增加,到21世纪中期,全球的空调数量将从16亿台扩增至56亿台,温室气体排放也将翻倍,从2016年的12.5亿吨增加至22.8亿吨,进一步加剧全球暖化。气候变迁成为全球性的人权威胁。

当然,10几年来已有不少企业和团体组织设法减缓全球暖化的速度,包含倡导使用生物柴油、风能、太阳能、核融合、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碳税、人口管控策略、少吃牛肉等战术及策略。

美国著名的环保主义者及企业家保罗.霍肯(Paul Gerard Hawken)在其所著《Drawdown》一书中,更列出100种解决全球暖化的方法。按照其模型计算,从2020年到2050年,如果实施前80种方法,累计可减少相当于10,509.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每年350亿吨,大致相当于2016年的世界排放总量。而在这些解决方法里面,排名第一的是制冷剂管理,前10名中则3种方法和食物相关。

温室效应的严重后果

随著地球暖化与温室效应扩散,我们正在面临各种现象的剧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举例来说:

■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海拔地区。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足500公里的地区,陆地面积缩小,影响人类居住环境,提高战争风险。

■海洋升温,海水蒸发加快,大量水气被输送进入大气,以致局部地区短时间内降雨量突然升高,导致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频繁的发生。

■温度升高,导致热带传染病向高纬扩散,目前已有热带传染病扩散的迹象。全球暖化使得多种流行病的流行模式发生改变,增加爆发机会。

■干旱少雨地区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内陆地区沙漠化加速。同时,农作物欠收,减少粮食供应,造成某些地区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致饥荒。

■海面上升造成淡水污染的威胁,影响海岸地区的饮用和灌溉用水。蒸发作用的增加使得水库的作用减少。

减碳、减塑生活动起来

为了对抗气候变迁,世界各国在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致力控制全球均温增幅维持在摄氏2度以下,但现今政策执行上高达摄氏3.3度,距离《巴黎协定》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欧盟制定「2030年气候与能源框架」,希望在2030年以前,欧盟整体的碳排量能减少40%,其中43%的碳排量透过碳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减少。

我国环保署自2000年5月起开放申请使用「产品碳足迹标签」,成为第11个推动产品碳足迹标示制度的国家。所谓「产品碳足迹标签」,就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产品,都可以从原料取得、生产制造、配送销售、使用、废弃处理回收等过程,评估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也就是所谓的「碳足迹」。借由产品碳足迹的盘查,由产品本身、制程及供应链中找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甚至检讨产品绿色设计,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在使用及废弃回收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实质减量,20年来的推动,成效可观。

在减塑方面,台湾在2002年第一波限制塑胶袋后,2018年禁用塑胶微粒产品,扩大限制塑胶袋,并在同年2月发布「海废治理行动方案」,今年7月1日起,政府部门、学校、百货公司业及购物中心、连锁速食店等 4 类对象,内用餐饮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胶吸管,预估每年可减少约一亿支塑胶吸管使用量,如此循序渐进,将在2030年达到完全禁用的目标。

今年3月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中,更有 170 个与会国誓言在 2030 年前减少塑胶制品的用量,减塑已成势不可挡的国际趋势。其中以非洲国家减塑最为积极,已有 6 成的国家完全禁用塑胶袋。欧盟则宣布,预计自 2021 年开始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胶制品。亚洲国家除台湾积极订定减塑时程表,孟加拉已全面禁塑,印度也计划于 2022 年跟进,南韩则于 2018 年 8 月开始推行禁用手摇杯。大洋洲也相当积极,纽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都率先禁用塑胶袋。中南美洲的智利已禁用塑胶袋、哥斯大黎加则计划于 2021 年领先全球成为第一个大规模禁用所有一次性塑胶产品的国家。反观美国目前遇到的阻力仍大,只有加州推动减塑政策较为顺利。

此外,跨国企业也群起响应减塑,例如麦当劳自今年起已不再提供塑胶吸管,目前已淘汰塑胶吸管的企业还有星巴克、君悦饭店、美国航空、阿拉斯加航空、四季饭店集团、希尔顿饭店等都已加入减塑行列。

然而,回归问题的本质,个人与家庭才是减碳与减塑的根本,与其要求政府或国际组织做点什么,不如从落实简朴生活做起。绿色生活的方式无所不在,只要坚持不用塑胶制品,掌握减碳知识,从小处做起,仍可积沙成塔,为抗暖化尽一己之力。

「地球只有一个」,如今,地球发烧了,做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岂能袖手旁观。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