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外送兴起 两岸上演「食」代革命◆文/迈博《交流杂志108年12月号第168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滑滑手机,动动手指头,几十分钟后就有热腾腾的美食送到家门口,这是都会人越来越流行的饮食消费模式,走在台湾街头,foodpanda、Uber Eats的外送机车更是随处可见。而在中国大陆,这样的消费模式比台湾更早兴起,高达700万的外送大军还被誉为「银河护『胃』队」,成为大陆十一国庆游行的主角之一。随著外送的普及,食品卫生如何管控、骑士安全怎么保障、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为何,都是两岸同时面临的课题。

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大陆外卖用户达到3.58亿人,市场规模突破人民币2,400亿元。不过短短几年,外卖从一个新鲜事物,成长为与大陆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行业,甚至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要支撑起这样的消费力,自然需要庞大的外送小哥大军。

根据艾媒咨询的资料显示,24岁以下人群是中国大陆外卖订单的主体,其中24岁及以下用户在「饿了么」平台占比高达65.27%,「美团外卖」上则占比52.59%。「95后」、「00后」撑起了外卖订餐的「半壁江山」,成为外卖经济的主力。

数据显示,台湾目前约有5万多名外送员,而中国大陆的外卖小哥注册人数,超过700万,他们风雨无阻,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为食客们送餐,大陆网民称他们是「银河护『胃』队」、「最熟悉的陌生人」,2019年大陆十一国庆的群众游行环节,一群外送小哥车队亮相,更掀起现场高潮。

交通安全》台纳意外险 陆违规者停工

这群外送大军上街,为了在限定时间内送达食物,自然增加了交通安全的隐忧,外送员的交通事故也频传。台湾劳动部职安署不久前就邀集业者座谈,达成4项共识,包括改善APP派单机制、强化外送员保险保障、提供反光背心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强化「食物外送作业安全指引」的法效性。

台北市劳动局首创「台北市外送平台业者管理自治条例(草案)」,管理规范外送平台业者与外送员保护方式,包括强制业者须为外送员投保意外险、台风天应停止外送等,同时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与消费争议机制全纳入规范。

台湾协作暨共享经济协会也公布了「业者自律公约」,要求须确认外送员于上线提供服务前应备有相关保险保障;确认外送员具备相关驾驶执照与资格;提升外送伙伴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比照政府机关台风与异常气候标准,暂停平台服务或调整服务范围,保障外送员安全等。

至于大陆,许多城市相继颁布法规处理外送员的交通安全问题。如深圳市于2019年11月起,当月内1次交通违规的骑手停工1天、2次违规停工2天、3次则停工5天,4次(含4次以上)违规者直接纳入黑名单并停工一年,停工期间各平台均不可录用,这些违法骑手还要上交通安全课程。

北京市针对快递外卖行业所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车辆颜色、车辆标识、车辆编码、发放从业人员学习卡和购买车辆交通意外保险。南京市则提出「六统一」举措,统一车辆号牌、统一编号管理、统一佩戴头盔、统一服装样式、统一持证上岗、统一购置保险。在此之前,外卖平台很少购买第三责任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骑手常遇到没钱赔的窘境。

外送员薪水》台一单70元 陆一单35元

这样的规范,能起到多大效用,还有待时间观察,但对外送员而言,最实际的还是收入的多寡。

大陆各外卖平台的外送骑手,工资分为专送(专职)和众包(兼职)两种形式。食物外送平台,如美团、饿了吗,通常都只有五险,而没有住房公积金,其他平台甚至还常缺一到两种保险。许多大陆外送平台为节省人力成本、不愿承担「五险一金」。

以上海为例,美团一单分给全职外送员8元人民币(约台币35元),晚上10点后一单给10元人民币;饿了么单价较低,白天一单在6、7元。一位美团的全职外送员受访表示,平均每个月接700单左右,正常收入约6,000元人民币,上万的也有,但那是很厉害的。

台湾外送员的薪水奖金,一单约可赚70元,若达到一定的量,单位奖金又再提高,但因为接连发生外送员交通事故,让外送业者以调高安全保障、调降奖金的方式作为因应,这也让不少外送员陷入挣扎。

如foodpanda 2019年10月公告,配送金最低门槛从180件提高至191件;原第180至375件区间,每单85元,提高到191件至412件区间,原本601件以上,每单配送金额可达120元则取消。

一位Uber Eats前外送员洪先生就认为,不认同外送平台从承揽制改为雇佣制,因为纳入劳健保后,收入势必会减少,月入破10万的外送神话可能走入历史。原本跑愈多趟、赚愈多绩效奖金,如果外送平台变成雇佣制,加入劳健保后所提高的人事成本,不仅会转嫁到消费者下单的金额,也会影响原本的奖金计算,连带外送的时间也不再弹性。

食安把关 线上线下需一致

「行」的安全得到关注,「食」的卫生同样需要把关。过去不时会出现食品卫生不佳的新闻,有些店家食物生产流程隐蔽,无法监管。中国大陆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2017年11月就发布了《网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网路销售和实体店销售的食品质量保持一致、明确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展开网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测等。

2018年8月起,中国大陆还展开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针对无照经营、品管不善等问题,一年来下架了将近6万家网路餐饮店。

至于台湾,劳动部正研拟修正「食物外送作业安全指引」及「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规则」,未来若业者违反指引,将开罚3至30万元不等。

外送兴起 大陆扩及跑腿业

食品卫生把关了,如何让食物在最美味的状态送到消费者面前,则是许多大品牌的实体店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经营鼎泰丰小笼包的大成食品董事长韩家宸就透露,早在4、5年前,大陆外送平台就找上鼎泰丰谈合作,但当时为了讲求食物品质,担心外送会让小笼包凉掉、也无法提供顶级服务,因此没有同意;但如今外卖已是大趋势,因此这一两年鼎泰丰就开始与大陆外送平台合作,使用保温袋,采精致包装,就是力求顾客叫外送也能享受到与餐厅一样的食物水准。

韩家宸说,外送平台不一定会「冲击」实体店,但这是正在发生的消费习惯改变,因此餐饮业者与外送平台合作,是必然趋势,如果不加入,就会影响市占率,他强调「双方相辅相成,不是有你就没有我的零和关系」。

目前台湾的外送还仅限于食物餐点,不过大陆的外送行业已经扩及生鲜超市、鲜花、代购药品,便利商店的生活用品,甚至是跑腿行业,这些经验都值得台湾未来参考借镜。

塑胶餐盒 环保隐忧

用餐前的细节都想周到了,用餐后的环保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因为外送,产生了大量的一次性餐具,塑胶垃圾快速成长,对环境造成伤害,台北市中仑市场一家面摊老板就估计,外送兴起后,内用与外带的比例,从2:1上升到1:4,一来一往差了8倍。

再看对岸,北京于2019年10月颁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其中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或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的,旅馆经营单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经相关部门责令整改而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就是对外送的垃圾问题,祭出一记重拳。

从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权益保障,再到环境保护,在便利享受美食的同时,一场「食」代革命,正同时在两岸上演。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