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智慧城市 环境创新2.0◆文/李伯元《交流杂志109年2月号第16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大家都知道台湾人口大约2千360万,但你知道全球至少有5个城市的人口超过台湾人口总数吗?排名第一的日本东京就有4千200万,中国大陆重庆与印尼雅加达都超过3千万,其他超过2千万的城市至少还有7个。不论是为了寻求就业机会,或是为了享受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人口不断涌向城市,是趋势也是现实。随著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紧张、电力短缺、供水不足、效率低落、交通乱象、垃圾污染等问题也伴之而来,中国大陆更称之为「大城市病」。如何应对与解决这些民生日常的课题?为今之计,要靠智慧,也要靠科技。

智慧城市─试验中的一帖解方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IBM在美国纽约发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所谓「智慧」,就是透过资讯科技的应用,把感测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管道等生活系统中,形成物物相联、人物相通。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所接纳,作为应对金融海啸的经济增长点,而发展「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被认为有助于促进都市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永续发展。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全球智慧城市将在2020年达到600个,5年后全世界近60%的GDP将由这些智慧城市产出。

经过国际间多年来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智慧」的理念已被解读为不仅是新一代资讯科技的运用,而是像维也纳大学评价欧洲大城市的六个指标,即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6个层面。

国际实践 经验可做他山之石

美国第一座智慧城市是位于爱荷华州的迪比克(Dubuque),该市市政府与IBM合作,利用物联网技术,完成水电资源的数据建设,全市住户和店家透过数位监控水表与电表,不仅可纪录资源使用量,还可利用低流量感应器技术预防资源泄漏。为城市节省了大量用水,智慧水表自动抄表功能也为该市每年节省14万4,000美元的人工费用。

位于宾州的匹兹堡(Pittsburgh),该市强调利用智慧科技提高安全性、增强移动性,因此耗资在50个交叉路口安装自动感应车流状况的智慧号志统,让交叉路口的总等候时间减少40%,车辆排气量减少21%,上班族的通勤时间也省下不少。

另外,像是芝加哥(Chicago)的路灯感应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噪音、温度、风速。旧金山(San Francisco)则开发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解决都市停车的恼人问题,协助驾驶人轻松找到最近的可用停车位,并减少30%的交通里程和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可依数量即时调整价格。

再看欧洲的英国,近年来英国政府大量开发智慧城市项目,大大提升城市的智慧化与便捷化。交通阻塞一向是伦敦最头痛的问题。对此,伦敦交通局建立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不仅能有效分散车流,近年还研发新技术,让红绿灯检测行人多少,自动调整秒数。除了智能交通,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区,还被评为智慧城市系统的示范区,这里有300个智慧停车位、共享电动自行车,利用泰晤士河提升住宅温度,并安装太阳能板,运用能源管理系统,减少碳排放量。伦敦从行人交通到大众运输、机场接驳、缴交停车费,都能看见智慧导入,把智慧城市落实到日常生活。一向以金融业为傲的英国,在过去几年已悄悄成为欧洲科技新创的重镇。根据全球开放资料研究报告显示,英国政府的开放资料执行及成效世界第一,美国和瑞典紧随其后。英国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提供多种城市数据,供政府和民众使用。例如伦敦交通局公布的交通数据,就让业者设计出400种以上的交通APP。

再以北欧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例,她的智慧城市计划以环境永续发展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在哥本哈根「解决方案实验室」中,企业、研究机构、市民可以是资讯的提供者,也可以是计划的实践者,借由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行。以街道实验为例,从2016年开始测试包含智慧停车、垃圾管理、空气品质、噪音监测、水管理、行动监测、游客WiFi等,最棒的是广布在测试区中的基础设施,其范围含括约一平方公里内的道路,提供新创公司或创业家实测不同的无线技术,透过感测器间彼此连结与传递讯息,提供实验者可运用的大量实测数据。开放性实验,已陆续为哥本哈根提出诸多最佳解决方案。

整体而言,与美国城市不同的是,欧洲城市比较会主动地邀集市民参与发展智慧城市计划,包括联合咨询的使用、参与式预算,以满足所有市民的需求。

至于对岸中国大陆为了因应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在2012年11月也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上海的智慧化程度更已跻身全球前列。

发展智慧城市台湾有优势

台湾是科技大国,有完善的产业链,本来就有发展智慧城市的优势。2019年2月,智慧城市论坛(ICF,TheIntelligenceCommunityForum)从全球4百多个参赛城市中,挑出2019年七大智慧城市。美国拿下3名、加拿大占2名、澳洲1名,台湾则由桃园市获奖,这是桃园第四年进入前七强。

桃园市民卡结合消费、缴纳规费、借书证等等功能,还能享受多项市政优惠,早为市民带来便利的生活,名闻遐迩。而身为首都的台北则在2018年7月由新加坡伊甸园战略研究所(EdenStrategyInstitute)公布的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评比报告,排名第16,为亚洲第5名,并在智慧城市愿景、创新生态系及成功案例等3项指标获得高分。

不仅大城市,就连台湾的后山台东县,早从2014年就全面开通全县250个TT-Free户外免费上网热区,并在2015、2016连续两年获得ICF「全球21大国际智慧城市」,证明智慧城市不是都会区的专利。无论是住在台东原乡部落的老人家需要掌握往返市区看病的交通,或是去台东玩的旅客想获得吃喝玩乐行程的推荐,甚至是垃圾车几点到你家巷口,只要透过网路、手机App就可以轻松掌握。

随著无线传输与感测技术的发展,城市治理开始结合资通讯的跨界应用,让城市变得更「聪明」,也让市民享受更便利的生活,这是一场城市的无声革命,市民与城市智慧系统的对话将会愈来愈频繁,也将改变你我的生活型态与步调。从无人机监控施工进度、机器人探测下水道系统、自动调节车流号志系统、感应路灯,这些创新已经不是科幻故事的情节,而是「智慧城市」的现在进行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