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慢活城市 「慢」时尚引领风潮◆文/刘菡《交流杂志109年2月号第169期(历史资料)》

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生活步调日渐加快,不管是人追事或事追人,终是俗务缠身,有时候连好好进食,都嫌浪费时间,速食快餐也随之大行其道。有鉴于此,义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于1986年发起「慢食运动」(SlowFood),一方面是抗议麦当劳速食文化进入,一方面提倡本土生态相关的饮食文化。慢食的理念原本就不只在于如何吃、吃什么的问题,而是一种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抗,因此「慢食运动」也由吃到行到育乐,逐渐延伸及扩展为「慢城市运动」(SlowCityMovement),形成一种全面性的城市生活型态,慢食组织总部所在的义大利布拉进而提出「国际慢城」的概念。

慢城运动20年有成

1999年第一届「慢城」大会在义大利奥维多召开,主要希望建立一种崭新的城市模式,并成立「慢城国际协会」进行理念推广与认证的工作,20年来慢城慢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截至2019年7月,已经有262个国际慢城分布在3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愈来愈多小城镇以争取成为「国际慢城」为荣,它代表在这里可以悠哉游哉,没有速度的压迫感,也没有喧闹的拥挤感,宁静是常态、悠闲是人生。

当然,既然有所谓「认证」,就会有标准。根据「慢城市国际协会」所设定的标准,有七大面向、八大公约与72项指标,让有意推广环境保护、当地文化资产保存、健康与低碳饮食的城市,一起加入国际慢城组织。例如他们认为「慢城」的人口总数应该不超过5万人、必须保证城市的个性,特别是保护具有地区象征性意义的产品、在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可能的私人设施张贴「蜗牛」标识,宣导「慢生活」理念等等。甚至获得认证的城市必须定期接受检查,以保证相关指标被严格执行。

慢城必须结合各界力量才能永续经营

慢城运动推广整整20年,慢活风潮也从欧洲扩及全球,韩国是亚洲最早响应慢城运动的国家,从2007年获得第一座慢城认证,到2013年已提升至12座,中国大陆近年也急起直追,在2019年6月22日奥维多召开的20周年国际慢城年会上,又有两座小镇加入慢城组织,计有12座国际慢城,与韩国并驾齐驱。

值得关注的是,当我们遥望天边的彩霞时,殊不知身边的玫瑰已悄然绽放。自从2014年花莲凤林镇获得台湾第一座国际慢城认证后,陆续有嘉义大林、苗栗南庄及苗栗三义通过认证肯定,还有台东池上、关山、花莲瑞穗、云林古坑等等,都跃跃欲试,表达强烈的申请意愿。

台湾通过认证的这4座乡镇原本就是著名的特色小镇,但为了通过国际认证,不仅要凝聚主管机关与当地民间组织的支持,以及居民与业者的热情响应,对于人才的培育养成,更是不可或缺。尤其「慢城」的内涵包罗万象,包括慢食慢游、环境保护、在地食材、地产地销、产业发展、公民意识等多项公约需要履行,与单纯的观光产业差异甚大,这些都有赖更多专业人才的投入,才有办法既见树又见林,永续经营慢城产业。

以苗栗南庄及苗栗三义为例,苗栗县政府自2015年起就与育达科技大学合作推动「双慢城观光」专案,由校内观光、餐旅及休闲等科系师资组成产业智库,以校内「创新创业辅导暨育成中心」做为平台,协助县政府辅导在地商圈与业者产业升级,训练学生提早具备实务经验,让人才留在地方,让青春的力量激活在地商机。

台湾4座慢城各有魅力

据苗栗县政府在2018年10月所做的成果报告,已有29家业者通过慢城商家认证,借此鼓励自产、自销、自用。未来还将争取最佳慢城奖项,将苗栗推向国际慢城新指标。三义乡长徐文达说,胜兴车站没有在萧条的观光景气中倒下,反而因为铁道自行车的启用吸引的众多游客到三义游玩,周边店家皆反应业绩有4倍以上的成长。南庄乡长赖盛为则兴奋直言,南庄观光发展兴盛,近来更复兴十三间老街成为新兴旅游热点。

至于全台第一座国际慢城花莲凤林的慢活魅力,藉著好山好水早就让人深深著迷。早年游客来到凤林,可能只会去兆丰农场,很少驻足感受凤林慢城之美,如今游客来到凤林,会到镇上的「花手巾」体验植物染手工艺,欣赏五颜六色的花布在阳光底下绚丽夺目,会沿著步道前往凤凰瀑布,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还会流涟于林田山、烟楼聚落、蜗牛游市集、校长梦工厂。相信凤林人的美好与用心一定可以让这座慢城凤凰展翅。

再到嘉义大林,它在2016年2月通过国际慢城认证,成为台湾第二个挂上「蜗牛」标志的「慢城」,一时之间,知名度大增,甚至有些游客跑到大林问:「你们有座慢城在哪里?我要看那座城。」令当地居民哭笑不得。大林曾是台湾糖业重镇,如今产业风光虽过,但仍旧充满甜蜜的气息,让人想叫一声这座小镇的英文发音「Darling」。在大林的速度,是骑著不急不徐的脚踏车,探索这个小镇里隐藏的历史角落,像是万国戏院、泰成中药行、大林糖厂等等,慢活其间,滋味生香。

这些小城镇,运用文化特色与镇民自觉的力量,不仅获得国际认证的加持,更迎来一波波的「慢城商机」,这也是当前国际促进旅游的重要法宝之一。透过自由行或LongStay等慢游方式可拉长游客停留时间,并让游客在食衣住行等面向完整体验在地文化与生活,提升在地消费与消费金额。

慢城强调地区性的个人生活方式,并活用当地历史与文化传统进行生产及销售,这与台湾近年来推动的乐活概念及文化生态旅游,可说不谋而合,旅游业者也陆续针对这类的旅游方式大力推销,带动各地的观光转型。慢城认证是一种动力,后续力才是关键。

慢城怀旧而不守旧

申请国际慢城认证固然可带来国际知名度,进一步促进观光产业的发展,但必须厘清的是,「慢城」希望摆脱速度至上主义,但不等于萧条静默、毫无活力,「慢活」也不是闲散无事、消极无为,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享受当下,不必汲汲营营,更不需分秒必争。

「慢城」鼓励让居民有更多的空间悠游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休闲娱乐,提倡拆除不美观的看板、霓虹灯、城市电线,降低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建立融洽的邻里交流,希望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家人和子女的教育,颇有一派怀念过去田园牧歌的想望。然而,这种怀旧的情绪并不能忽视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反而是要让科技适度融入生活,奖励环保科技、降低污染与提供高效的讯息传播。慢城运动并不是要将当代的「速度崇拜」转变为「慢速崇拜」,也不是要颠覆快节奏的世界,而是从快与慢、农村与都市、地方化与全球化中调和出生活的步调,找出一个兼具人性化与资讯化的平衡点。例如前述第一届「慢城」大会举办地山城奥维多,当地的电动车与互联网在社区和家庭就相当普及,政府官员还借助网路交流城市治理经验。

「守旧」二字从来就不是慢活的理念,与时俱进的慢活,才能留住人,有人的地方才有发展和创新,才能维持生活的从容步调,这是一个城镇生生不息的至理,否则人去楼空,死气沉沉,又谈何慢城慢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