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籍老师在大陆:摆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文/陈慧瑜《交流杂志109年4月号第170期(历史资料)》

自从2012年6月中国大陆开放台湾人担任高校教师以来,为数不少的台湾年轻博士离乡背井到大陆闯荡。这些在大陆任教的台籍教师,大多受到少子化潮流及博士过剩的大环境而选择「西进」,中国大陆也看准这一批在台找不到头路的学术人才,祭出各种优惠措施向台湾年轻博士招手。一推一拉之间,保守估计台师西进有5、600人。本期《交流》杂志特别邀请在浙江宁波大学及台北海洋科技大学皆有任教经验、现在在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服务的吴瑟致,以及几位正在福建任教、不愿具名的台师现身说法,谈谈他们在大陆工作所面临的课题、心理的调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想法。

台湾无鞭可执 西进找机会
要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未知的旅途,外界总会好奇,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到大陆去?是不是那里的薪水比台湾高很多?在大陆有一年教学经验的宁波大学教授吴瑟致澄清,「薪资不算很低,但也没想像中高」,他进一步解释,「中国大陆当地高校教师原始薪资偏低,为了拉近与台湾大学教师的薪资水准,校方会以安家费或科研启动费等名目提供补贴」。
但吴瑟致也不否认,中国大陆高校的确存在高薪。对于理工类、高科技背景或所需技术的人才,校方能提供优厚薪资,助理教授年薪35~50万元人民币都有可能,有些甚至一个月就有10多万元人民币。本薪以外,只要会争取研究计划,额外的收入更是可观。大陆高校教师有分穷老师跟富老师,薪资可以差好几十倍。
既然能拿到高薪的人不多,台湾年轻博士为何还要离乡背井赴陆任教?多位西进台师无奈表示,「主要是因为台湾没机会」。西进台师很少是因为薪资,尤其排名越前面的学校薪资越低,但为了未来职涯发展,还是有台湾年轻博士前仆后继。吴瑟致以自己为例,退伍后,他在浙江宁波大学及广东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都取得任教的机会,最后他选择薪资较低的宁波大学,理由是宁波大学是公立大学,排名较前面,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虽挂名大陆名校「中山大学」,却是私人企业办的学校。

空降台师遭排挤? 大致和平相处
台师有如空降部队进入学校,薪资还可能比大陆的同事高,不会受到排挤吗?一位在福建执教鞭的老师谈到,这些对外招聘台师的员额,大多属于编制外,不会占到当地教师的职缺,同事间也还算和平相处。
吴瑟致补充,也有台师在编制内,以早期西进者较多,尤其在中国大陆取得博士学位者,比较容易成为编制内教师。外界印象编制内工作较有保障,但吴瑟致认为,编制内与编制外在购屋津贴、社会保险上差别不大,关键在于编制外是「合约制」。合约制给薪较有弹性,通常非顶尖学校较有谈的空间,这些学校为了拚排名,愿意祭出较高薪水吸引台师,但台师相对就有履行合约的义务。合约通常会规定几年内要达成所要求的科研成果,例如在3年内发表3~4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未达标将予以解聘。看似「硬指标」,但包括吴瑟致及一名福建台师皆认为没想像中严重,大部分的情况校方都愿意弹性处理,通常可延个一、两年。

框框架架的学术环境 台师发挥空间有限
在大陆工作生活,非自己熟悉的家乡,难免有不适应的地方。对此,受访台师普遍认为,在中国大陆教书,最难以适应的,反而不是当地生活习惯,而是学术限制。不同于台湾的大学普遍开放教师自由选择教科书,大陆大学的教科书必须使用「校定本」或「院定本」,老师没有太多发挥空间。在授课过程中,如遇敏感议题,很容易就会被学生纠正。「我当时教的是国际经济法,教到国际企业时,提到台湾的国际企业,马上就被学生举手纠正,说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吴瑟致无奈地说。
「他们的思维也跟台湾很不同」,吴瑟致说。思维的不同反映在论文体例上,与当地教师合作撰写研究计划,他们的开头一定是写「配合政府提什么政策、党中央讲什么话」等作为前言,一些台师一开始都不是很适应。
除了学术自由,外界很好奇台籍教师会不会连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吴瑟致说,他个人在中国大陆教书期间,不时会受到一些「关切」。「偶尔会有公安来按门铃,或当地台办来拜访请吃饭」,总体而言,有些不习惯,但不至于到严密监视程度。

两岸学生大不同 台湾求低标 大陆求高标
在两岸都教过书的吴瑟致,谈起两岸学生表现,特别有感触。与外界所认知的差不多,大陆学生的确比较用功,但相对地,他们也比较汲汲营营于分数,「因为成绩对他们未来留学、申请研究所或找工作都有帮助,而大陆每个学校、每个系都会拚学生就业率」。功利导向的学习,导致学生都很在意分数,「所以老师在学期末打分数时压力都很大」。
至于两岸学生学习态度,「台湾学生修课是不要被当,大陆学生修课是要拿高分」,一个是低标,另一个是高标,思维大不同。表现在尊师重道上,两岸学生都会尊重老师,只是大陆学生尊重老师总隐含一点功利色彩,「可以说他们比较有狼性吧」,吴瑟致说。
谈到师生关系,吴瑟致说,台湾的大学师生互动一般较为热络,老师请客时有所见,「我也理所当然常会请大陆学生一起用餐喝饮料,大陆学生对此却很讶异,他们说当地老师比较不会这样做」,台湾的人情味还是浓厚些。

赴陆前要先做好功课
少子化造成生源减少,冲击高校生存,迫使许多年轻博士赴陆发展另谋他路,但透过受访台师了解,他们念兹在兹的还是台湾。只要台湾有工作机会,他们回台的意向都很强烈。少部分不打算回台者,多半是因为不愿意放弃高薪,或是已适应当地生活,或是已在当地成家立业。
吴瑟致以过来人经验分享,他说,「我不会负面看待台湾年轻博士赴陆任教的选择,毕竟对个人职涯发展而言去大陆历练并不是件坏事,只是去之前要做很多准备」。他建议赴陆任教前应该做好功课,必须准备充分,否则人生地不熟,不仅要适应生活大小事,还可能面临学术自由与政治自由的冲击。种种课题,都需要预作准备,完整考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