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什么是COVID-19?台湾公卫防疫体系如何应对◆文/林先和教授 刘澄杰研究助理 杨芷其研究助理 ( 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交流杂志109年4月号第170期(历史资料)》

2019年12月,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系列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患者许多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经营及采购人员。科学家透过采集下呼吸道检体并利用定序拼接得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续被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基本病毒特性、临床表现、疾病严重度
SARS-CoV-2与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毒同属于β-Lineage B冠状病毒科,透过全基因定序和亲缘演化树分析,研究发现与其基因组成最相近的为云南蝙蝠冠状病毒 (Bat-CoV RaTG13 相似度:96.2%)。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上,肺炎是最常见的严重感染现象,初期主要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包含发烧、咳嗽、呼吸困难。在疾病严重度方面,根据WHO的估计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大约有80%是轻症,15%发展成严重个案,约5%需要在加护病房接受照护。与SARS相比,COVID-19的症状表现较偏轻症。在致死率的部分,截至3月17日为止,全球目前观察到的致死率约在3.9%,但是这个粗估数字有很多潜在问题。根据英国帝国大学最新的推估,在所有被感染的人(包括轻症与无症状感染患者)当中的死亡率大约为0.66% (95%信赖区间 0.39-1.33%)。目前发现疾病严重度与致死率受到年龄很大的影响,年龄愈大的群众,疾病严重度与致死率愈高。

超强传播力与其特征
在COVID-19防疫的探讨上,除了疫情的即时监测外,几个在流行病学上重要的资讯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基础再生数,也就是一个指标个案平均可以再传给几个人。目前为止的研究推估,COVID-19的基础再生数大约是2~3之间,也就是平均一个个案可以再传给2~3个个案。另一个是世代间隔,也就是从第一波感染到第二波感染出现的时间,大约是5~6天。由基础再生数与世代间隔的推估,我们可以知道,COVID-19的疫情会以很快的速度(小于一周)倍增,因此一旦疫情蔓延,将会很难控制。最后则是症状潜伏期(暴露感染到出现症状那一天的时间),大约在2~14天,平均为5~6天,所以目前的居家隔离检疫时间,一般是设定为最后一次接触(或是返国)之后的14天。
截至3月中旬,COVID-19疫情已迅速扩散,被WHO列为「全球大流行」,在五大洲皆出现本土病例,其中中国大陆境外确诊之人数已经于3月15日超越其境内确诊的8万多例。为因应国际疫情变化,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陆续提升全球各地区之旅游警示,同时,在台湾的确诊个案中,新增病例转为以境外移入的现象,但仍需密切注意本土感染以及医院群聚的可能性。

SARS教训成公卫防疫体系转捩点
面临COVID-19的袭击,台湾并非毫无防备,因为10多年前的SARS,就已给防疫单位以及人民深深地上了一课。2003年的SARS是台湾防疫史上重要的一次战役,当时疫情来势汹汹,相关政府单位的危机处理沟通模式尚未成熟,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在爆发院内感染后紧急封院,SARS疫情在4个月内受到控制,却也造成医护人员牺牲、院内民众自杀等憾事。SARS带给台湾的惨痛教训,促使台湾公卫防疫体系深刻检讨并做出重大改革,修改传染病防治法、调整层级编制、完善应变策略,也让2009年爆发的H1N1疫情能有效得到控制。面对这次未知的冠状病毒,台湾疾病管制署早在2019年底,即战战兢兢地开始迎接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防疫战。

一路超前部署 台湾防疫表现发光发热
2019年12月31日,冠状病毒尚未在中国大陆蔓延开来时,台湾已开始对武汉入境的班机实施登机检疫。2020年1月上旬,疾管署两位专家前往当地查访,希望对未知病毒有更多的了解,已研拟适当的防疫对策。不久后疫情直线攀升,确诊个案从武汉市为中心开始向外扩散至其余各省,连地广人稀的西藏自治区也无法幸免。
在两岸贸易旅游频繁往来的状况下,台湾也在1月20日成立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正式开始全面应战,随之而来的是第一名境外移入的确诊病例。另外,因应农历春节将至,指挥中心不断提高对疫区的旅游警示,并实行限制入境、入境后居家检疫或隔离等等措施;同时,为便利医疗体系辨识具有疫区旅游史的民众,政府也将个人出入境资料串连至健保系统。
面对像COVID-19这样的新兴传染病,疫情初期时所做的疫情调查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政策参考,因此疾管署对于每位确诊个案的活动史以及接触者调查都详实记录。为求资讯公开透明,自1月5日起每日召开记者会,向社会大众说明疫情,并协调邀请各部会参与,共同解释各类政策变动在公卫上的意义。

官民一体合制口罩 再造台湾奇迹
对民众而言,抗疫期间最有感的,就是防疫物资取得不易。疫情初期,民众抢买口罩、酒精、干洗手,甚至还有抢购卫生纸,大批人潮以及空无一物的货架,成为传播媒体的热门题材。民众对疫情不安,政府单位也尽力在第一时间澄清各种谣言,下令严惩散播不实言论者,同时开始征收防疫物资,向外释出库存口罩,更在2月6日开始实施口罩实名制。为了改善口罩分布不均状况,3月12日开始推行「口罩实名制2.0」,经由网路认证也能买到口罩。
台湾政府结合科技、公卫、以及实务各层面的知识,在有限、紧迫的时间压力下迅速推展防疫措施,使得国内疫情尚在控制范围内,成为其他各国争相报导、赞许的模范。

台湾公卫专业被国际看见
3月3日,一篇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文章报导台湾对COVID-19的因应措施,使得台湾的努力被世界看见;台大、高医的学者受到美国哈佛大学邀请参与视讯连线会议,向哈佛师生及美国众议员分享台湾防疫经验,作为该校及美国防疫措施的参考。
在这次防疫战之中,学界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不仅协助办理社区防疫教育训练,也为未来可能需应变大规模社区传染而积极准备。台湾公共卫生教育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具备疫病统计分析、疾病调查与预测、防疫策略规划、个人防护及环境卫生监测、卫生教育与风险沟通等五大领域的人才,考量在未来的疫情发展中,社区感染很可能无法完全避免,但台湾目前尚未有公共卫生专业从业人员的规范与配置,一旦疫情不受控,届时相关政府单位的人力将会十分吃紧。因此公共卫生学会正规划招集各大学公卫系所实地演练社区防疫计划,期望能借此贡献公卫专业师生的力量,协助防疫单位作疫情调查、控制,让各项防疫措施能更好地落实到社区之中,也期待公共卫生师的法案能够顺利上路,让更多公卫人才在社会各处为大众的健康效力。

防疫全球化 不分你我他
此次COVID-19防疫战,让国内外都见识到台湾对于疫情的应变及控制能力,也意味著20年来台湾防疫体系不断成长、已趋成熟。现今世界处在交通便利、运输发达的时代,传染病跨越国界的输入输出更加轻而易举,若要真正抑止传染病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国际间的互助合作、经验分享,都是防疫战中重要的一环。台湾至今尚未能够加入WHO,从当年的SARS到这次的COVID-19,都丧失许多与各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如今台湾的防疫作为备受世界推崇,欣慰之余,除了更加谨慎努力,也期望未来台湾能成为国际组织中重要的防疫伙伴,一同为疫病防治尽心尽力。

结语
2019年底,一场因冠状病毒而起的防疫战悄然开打,在防疫单位忙得焦头烂额的同时,病毒本身也正在变异、演化,未来疫情趋势难以预测,社区感染是可能的潜在危机之一。为防范未然,疾病管制署以及各部会已陆续推出针对不同族群及场合所制订的因应指引,包含社区管理、企业、公众集会、大众运输工具等等,在个人防护、讯息宣导以及环境消毒的层面上提供清楚明瞭的做法,建议相关民众可多加利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并时常清洁手部,避免病毒从眼、鼻、口等途径感染人体,仅配戴口罩是不够的。另外,应关注疫情发展,并注意防疫单位所发布的措施,不听信流言蜚语,保持心情平稳,勿过度恐慌(疾管署防疫专线1922、卫福部安心专线1925)。一时防疫并非一劳永逸,政府与民众都应谨记经验,在互信的基础下携手抗敌,为全民健康共同努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