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世代、新媒体、新领袖的崛起◆文/谭思瑜《交流杂志109年6月号第171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从318太阳花学运到香港反送中运动,新世代展现出对公共事务的热情、组织领导能力与思辨能力,随著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新科技、新媒体、新世代蹦发出潜在能量。
新世代力量崛起,打破了学生在学校乖乖念书的规则,为了参与公共议题积极吸收相关历史知识、不断磨练论述能力作为武器,台湾和香港街头成了新公民参与公共行动的场域。
千禧世代VS婴儿潮世代
不只太阳花和反送中,不只香港的「蓝丝」和「黄丝」,枪口对准婴儿潮的世代冲突,似乎成了全球流行现象。婴儿潮世代系指1946至1964年之间出生者,X世代出生于1965至1980年之间,Y世代(又称千禧世代)约为1981至1995年之间出生者,而Z世代特指在1996至2000年代出生者。
所谓的「千禧世代」,在社群媒体上谈到新冠疫情时,会标注「Boomer remover」,Boomer原意是婴儿潮人口,现已泛指老年人,把Boomers都移走了,意谓著新冠疫情是一场消灭老人的瘟疫。
千禧世代的纽西兰25岁国会女议员斯瓦布里克(Chlöe Swarbrick),在议场谈论气候变迁议题时被资深议员打断,她随口反讥一句:「OK, Boomer.(好啦,婴儿潮老人)」,在各国媒体及社群网站上爆红,大量梗图及抖音短片不断流传,甚至制成T恤热卖。
在多数西方国家的千禧世代与Z世代眼中,婴儿潮世代享受经济成果、重视个人享受,却不关切长期且属于多数人的利益,更是造成当前各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元凶;而婴儿潮世代则认为年轻世代欠缺责任感,没有经历过冷战的紧张时刻、对战争无感。
因此,双方对议题出现歧见时,青年世代多以较为嘲讽的「好啦,婴儿潮世代」、甚至略带愤怒与无力感地说:「别管我,行吗!」(Leave me alone!)回应资深世代;而后者亦可转化成为对「美国优先」论述的支持。
欧洲政坛年轻化 少年总统登上舞台
近年欧洲政坛愈趋年轻化,每次大选都会冒出不少政坛新星,其中芬兰由34岁的交通部长马琳(Sanna Marin)接任,较2019年8月成为乌克兰史上最年轻总理的冈察鲁克(Oleksiy Goncharuk)还要小1岁。
目前欧洲有多名年轻的国家领袖,当中不乏政治素人,乌克兰可说是当中的佼佼者。
2019年5月,41岁的喜剧演员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以政治素人之姿在大选中拿到70%选票胜出,成为乌克兰总统。他随后委任同样是政治素人、35岁的律师冈察鲁克成为乌克兰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冈察鲁克担任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只有三个月的政府工作经验。
泽伦斯基上任半年,被卷入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的「通乌门」事件,又因2019年9月与俄罗斯及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武装份子达成协议,承诺赋予东部顿巴斯地区特殊地位,并举行地方选举,被批评是向俄罗斯及分离份子投降,触发民众抗议。
这些年轻国家元首往往有别于传统的政治人物,有其独特的经历,亦成功吸引新一代选民支持。
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与年长24岁妻子的师生恋。马克宏于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中胜出,39岁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不过,比起泽伦斯基及冈察鲁克,马克宏从政经验相当丰富,他由法国前总统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一手提拔,曾出任经济部长,2016年才辞去职务,发起「前进党」政治运动,组织总统竞选活动。
爱尔兰总统瓦拉德卡(Leo Varadkar)2017年成为爱尔兰总理,当时年仅38岁,但已有13年从政经验。他在2015年爱尔兰修宪公民投票期间出柜,公开同志身份。
至于芬兰新任总理马琳,由同志双亲扶养长大,青少年时期在面包店打工。她于27岁当上市议会议长,自此在芬兰政坛快速崛起,今年接下交通部长一职,转眼已登上总理之位。马琳算是前卫的左派,所属的社民党跟工会关系亲密,也想缩减化石燃料用量,并支持强健社会福利制度。她表示,没想过自己的年纪和性别,只心念当初从政的理由。
近年欧洲小国圣马利诺亦接连选出年轻的首席执政官(相当于该国元首),其中2018年选出年仅28岁的首席执政官齐亚奇(Matteo Ciacci),堪称最年轻国家元首。不过,圣马利诺采双首席执政官制,且任期只有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前总理库尔茨(Sebastian Kurtz),他于2017年创下最年轻总理的纪录,当时年仅31岁,但今年5月被国会通过不信任案而解除职务。
除了欧洲,2017年上任的纽西兰女总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萨尔瓦多总统布格磊(Nayib Bukele)分别是38及37岁。持续年轻化的欧洲元首,引起全球关注。观察家认为,库尔茨、马克宏等年轻政坛新星的颜值高,加上亲和力,即使没有很亮眼的政绩,但只要没有犯过大错,在各国选民求变的心态下,渴望政坛新人带来新风气,这些年轻政治人物在短短几年内人气急升,甚至一跃成为国家元首。
千禧世代消费大不同 高价体验活动当礼物
根据美国联准会(Federal Reserve Board)在2018年《千禧世代和其他世代不一样了吗?》(Are Millennials different?)研究报告中指出,以消费偏好来说,千禧世代与婴儿潮世代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消费模式上,千禧世代偏好虚拟消费的体验,这与三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富裕程度降低。千禧世代的消费者或许可以从实体店面去了解、触及、以及试用商品,但这些传统通路却未必是千禧世代的实际消费地点。主因是,跟家里的线上购物相比,外出的通勤费用、时间成本较高。另外,相较于同年龄,千禧世代不如上几代人那么富裕,收入更低,资产也更少。
实际上,千禧世代花费在食品、酒类、家具、外食、住房等类别的总支出占有率并没有太大差异。千禧世代偏好线上购物的主因并非消费心理不同,而是收入降低造成减少外出购物。
其次是社群媒体的影响。社群媒体对于千禧世代的消费行为影响巨大,这点在精品业中最为明显,根据德勤全球(Deloitte)发表的研究报告《Bling It On》指出,20.5%千禧世代消费者透过社群媒体接收新的奢侈品和趋势。
尤其,若预算充足,有一半的千禧世代选择高消费的体验活动做为礼物,这和大众对于千禧世代的预期很不同,也让许多精品企业甚感惊讶。虽然千禧世代高度仰赖社群媒体的分享,但同时体验式活动本身就是产品,千禧世代对于这类产品接受度高。
第三,总体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失业率达新高,一般大众对市场没有信心,千禧世代的消费行为也跟著受到影响。债务增加,通货膨胀,以及石油和原物料价格上升,导致千禧世代倾向降低消费,并将收入存在银行,连带消费力随之下降。
然而,经济不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从德勤全球的《The consumer is changing, but perhaps not how you think》的产业报告可知:由于千禧世代现在还处于成长时期,在金融危机等不景气时代中里长大的经历,是否会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产生永久性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新世代的核心素养 自发、互动、共好
根据《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019年一篇文章〈Hao, Boomer!〉指出,台湾的婴儿潮世代出现时序是东北亚国家当中最接近美国经验者,台湾对冷战的立场也跟美国相同。若以美国经验为参照,今年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及选后民众对于相关外交及两岸政策的看法,亦显示出世代的差异。
入选美国《外交政策》期刊全球「百大思想家」的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曾受访表示:「我们刚出生时,并不受限于接触哪些事物,但到了就学期间却被剥夺了学习的选择权,甚至要进行各项学科的排名竞争。然而,离开校园开始接触各行各业,又提倡团队合作。」他认为,新世代的核心素养就是「自发、互动、共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