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东莞台商协会长陈宏钦 积极协助台商转型升级◆文/曾秋英

  • 更新日期:112-02-10

东莞台商协会于2022年11月举行干部授证交接仪式,东莞骅国电子董事长陈宏钦接下第13届会长。陈宏钦表示,东莞台协自1993年成立,从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拥有2,700多家会员企业的规模,台商的发展与东莞的经济建设脉动相连,密不可分。

东莞台协即将步入30周年,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情况和第一批台商登陆时已大不相同,国际情势变化加剧,也为台商经营带来更多挑战。陈宏钦说,东莞台协创立的宗旨为「团结、交流、服务、发展」,未来3年会长任期内,他将在前人累积的基础下,以「发展」为主要工作方向,运用群体的智慧、谋略和商务发展的理念,为会员企业谋发展、办实事,帮助台商转型升级。

擘划未来四大工作重点

陈宏钦提出四大工作方向。一、深化落实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推动台商数位化转型,力推台博会提质增效,增进台商融入双回圈新发展格局。二、扩大产业发展服务,协助台商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利用各项惠台政策措施,引进人才及技术、建构产学研合作、推动智慧制造、节能减碳绿色发展;推动台商现有土地进行「工改工」改造,建设东莞台商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东莞台商再投资,引介各地台商投资东莞。三、提升会务服务工作,建设总会及分会会务作业标准化及资讯化,协助会员企业执行各项政策措施。四、深耕东莞,回馈社会,热心参与地方公益,积极培养台商接班菁英,推动台青就业创业,并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

陈宏钦指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至今,土地、人口红利已随经济发展有所转变。加上近年美中贸易战及疫情的影响,台商面临产业链调整的迫切需求。以东莞台商来说,目前有3,600家台资企业在东莞,有些人选择将产线完全移至东南亚或回到台湾,也有人决定分散风险,仅将部分产业链移往其他市场。不论何种做法,台商都站在时代变动的十字路口,必须因应情况,快速调整。

未来会务重点以「发展」为主轴,转型升级更是重中之重。台商的转型升级历经多届东莞台协会长积极推动,已进行10多年,但在内外环境变迁下,做法要与时俱进、动态调整。

掌握政策与商机 协助会员冲刺内需市场

针对台商转型升级,陈宏钦认为在对外的做法上可划分为市场调整与数位化两大面向。从市场层面来说,可以掌握中国大陆「国际国内双循环」政策方向,提高内需市场比重。过去珠三角台商都以出口外销为主,随著中国大陆从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市场,台商不应该放弃蓬勃发展的市场商机。

数位化方面,2022年1月初东莞市政府公布的一号文开宗明义就提到「推动数位经济高品质发展」,强调加快推动产业数位化和数位产业化,彰显数位化绝对是未来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方向,势必要从智慧制造迈向智慧工厂。

因此,第13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东莞台博会)也做出相应调整,不仅切入内销市场,更著眼于高科技、创新及大健康等热门领域。台博会自2010年创办以来,虽历经风雨,但已累计逾270万人次入场,达成的意向成交额约人民币281.8亿元,是两岸经贸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未来希望继续扩大台博会的平台价值。

第13届台博会以「领航湾区智造,强链融合先行」为主题,呈现台商在数位经济、元宇宙、5G、物联网、半导体、电子等领域产品的实力。530家厂商参展,3天会期吸引逾26.8万人次线上线下观展,4,000余名采购商进场采购。本届台博会也邀请台商共襄盛举,一起将市场的饼做大。

扩大台协服务功能 增设联谊与教育事业委员会

陈宏钦指出,东莞台协旗下设14个功能委员会,其中「商务发展委员会」及「产业发展委员会」将肩负起更多重责大任,一方面协助会员企业打入中国大陆内销的内循环经济,另一方面也计划依照不同产业类别,成立电机电子或机械等不同的产业工会,协助台商产业可以达到上下游的内循环合作。

另外,新一届东莞台协设立「台湾联谊委员会」,旨在增进与历届已返台的会务干部交流联谊,举办财税、投资、健康等讲座,考察台湾重点发展新产业与投资机会,让不同世代的台商有更多经验传承、人脉扩展的机会。

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之后,面临蓝领减少、人口红利下降的结构性问题。为突破缺工瓶颈,东莞台协成立「教育事业委员会」,与更多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针对未来所需的人才与人力进行长期规划。「把员工当家人一样看待,凝聚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降低流动率」,这是企业永续经营不可或缺的方向。

提高土地效益方面,陈宏钦提出加速推动台商现有土地进行「工改工」改造。所谓「工改工」,就是将存量低效的工业用地进行再开发,提高土地的附加价值,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少台商企业因产业转型调整,原有工厂处于闲置状态,若能将现有存量工业用地或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用地,出售或租赁给亟欲扩张产能的企业使用,就能进一步活化土地资源,进而达到双赢局面。

精准布局汽车产业 期待与台协共同成长

1993年在东莞落脚,陈宏钦的事业版图可说是台商转型升级的缩影。从最早的连接零组件到聚力研发和生产无线产品,后来进军汽车电子市场,目前主营业务已经形成连接零组件、无线零组件、汽车电子产品三大领域,在集团的业务占比约为5:2:3。

这两年因应外部环境变化,集团开始增加内销的比重,截至2022年,中国大陆市场在整个集团的营收占比成长至3成。另方面陈宏钦也看好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尤其在电动车渗透率加速增长的背景下,燃油车、电动车总销量出现「黄金交叉」时间点,可能早于2030年。他计划加大在汽车电子业务的布局,并规划调整供应链,分散区域风险。

目前集团旗下江苏骅盛车电已经在新三板挂牌,未来计划转往科创板上市。在台湾的兴柜公司-骅升科技,也考虑转为上柜,希望尽速达成目标。

陈宏钦笑说,自家企业加上接手台协事务,可以预期未来3年将相当忙碌,「既然接下担子,就有责任把事情做好,这是我的做事风格」。2023年恰逢东莞台协步入30周年,希望台协服务可以为台商的经营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东莞台协持续茁壮成长。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