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极端清零与解封 新冠3年的社会省思◆文/陈原宽

  • 更新日期:112-02-10

2022年12月18日,距离农历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因为买不到从台湾直飞上海的航班,在苏州工作的台干Justin只好先飞北京。18日这天临近中午时分,Justin在海淀解除入境隔离,搭上网约车前往东单一家经济型酒店,打算在北京待上一晚,次日再乘高铁回苏州。

当车子从海淀一路开进市中心时,曾在北京待过数年的Justin发现,街头的人车竟然比以往过年时还要少,整个北京城静得有些诡异。

第二天一早,Justin来到北京南站,准备搭乘9点的G5列车到苏州北站。过去一向人声杂沓的高铁站内,候车的旅客同样少得出奇。Justin说,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北京南站。

骤然解封疫情蔓延 北京一度沦为空城

这一切全都是新冠疫情造成的。北京近乎成为空城,并不是因为像上海早前实施严格的封城防疫,反倒是由于防疫解封所致。

2022年12月7日,中共官方公布俗称「新10条」的最新防疫政策《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不得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等10条防疫新政策。但因事先未做好相关准备就骤然松绑,后果就是疫情在各地迅速爆开。

医疗资源不足、就医难如登天,药房各种退烧药、感冒药又短缺,许多民众为求自保只好尽量减少出门,导致疫情近3年来从未封城过的北京,一度出现类似封城的吊诡景象。新冠3年,中国大陆的防疫作为,从一个极端,瞬间转为另一个极端。

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 却错失备战防疫黄金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后,同年1月28日,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谭德塞时明确表示:「我一直是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可见近3年的防疫政策,基本上由习近平一人拍板决定。

不可否认,凭藉著强大的社会控制力,透过严格限制人员移动,加上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疫情初期,北京当局确实很快就控制住疫情,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当世界各国纷纷陷入医疗挤兑、人民大量染疫死亡、经济停滞等混乱之际,中国大陆成功维系住了相对正常的生产及生活秩序。

这也让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1年12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大言不惭地说道:「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上是无可指责的」;「中国人民可以说,已经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略性胜利」。他甚至教训外媒:「包括你们在座的这些外国记者,你们能够在抗击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你们就『偷著乐』吧!」

北京当局或许没意识到,自己很外快就将陷入初期防疫成功的陷阱之中。当西方各国随著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及疫苗的逐步普及,开始调整防疫作为之际,中国大陆既未进一步推进疫苗接种、仍持续抗拒引进更有效的外国疫苗,也未在病床、药物等医疗资源上,做好日后一旦疫情爆发的准备。

反观英国尽管Delta变异株导致确诊者激增,但时任英国首相强森仍下令英国于2021年7月19日「全面解封」,英国政府并将这天订为「自由日」;中国大陆直到2022年即将结束的12月26日才突然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对入境人员的隔离管理,对国内的新冠感染者也不再实行隔离措施,同时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换句话说,中国大陆整整晚了1年半,才跟上英国的步伐,加入「与病毒共存」的世界大潮流中。这并不代表中国大陆的整体社会运行将很快恢复常态,反而由于近3年,尤其是2022年的诸多极端防疫作为,在若干领域,中国大陆甚至可能已经「回不去了」。

防疫仓促「躺平」 导致大量人民染疫与死亡

整个2022年,中国大陆一直将大量资源倾注于广建临时性「方舱医院」和大规模核酸检测。各种实证研究都显示,中国大陆国产疫苗对抗新冠病毒,尤其是变种病毒效果不佳,因此各方均预期,大量人员染疫与死亡恐无可避免。

解封后,中共官方很快就不再逐日公布疫情数据,因此外界对于疫情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但所有社交媒体和公开报导呈现的讯息都显示,2022年底,中国大陆各地已接连爆发医疗挤兑以及大量染疫民众死亡。

美联社2022年12月26日报导称,邻近北京的河北省保定第二医院,病人挤满了急诊部的走廊,病重的人要靠呼吸罩帮助呼吸。医生告诉一位女性家属她的亲人已经死亡后,这名女子忍不住尖声痛哭。

报导也描述保定第二医院当时的景象:「由于急诊部病人过多,拥挤不堪,一些救护车被迫离开。在几位家属将一位病患从救护车上抬下来准备推进医院时,一名医护喊道,已经没有氧气了。如果不能给病人上氧气,怎么救治?如果你们不想耽误的话,赶快离开,到其他医院看看。这些家属只好将病人又推回救护车,救护车闪著灯离开了。」

美联社指出,许多专家都预测,到2023年底,中国大陆将有100到2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台大公卫流病与预医所教授陈秀熙及其团队成员林庭瑀甚至预期,至2023年3月底,中国大陆总染疫死亡人数将达到255万人。

重新认识中国大陆 新冠重创中共的执政信心

很难想像,大量人民在短时间内染疫、死亡,不会对中国大陆的社会、经济造成冲击。但真正深远的影响还在于,经过新冠这3年,各方对中共政权执政能力和中国大陆未来前景的信心已经动摇。

从早前「动态清零」导致各地频生各种「次生灾害」,到如今解封后许多民众真实面对自己及亲人生病后求医无门、病故后遗体不能及时处理的悲剧,在亲身经历过这些无助、愤怒、锥心之痛之后,许多人对中国大陆有了深刻的思考与重新的认识。

2022年4月上海封控期间,到上海工作已经7年多的阿凯表示,过去回到台湾有人问起,他总会骄傲地说自己在上海工作。除了薪资待遇较好外,比起台北,上海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会。他一直认为,只不要去管政治,在上海,日子可以过得很「滋润」。

但突然的封城让他惊觉,那些理所当然的自由,原来可以轻易被剥夺。阿凯曾计算,从3月到4月29日,已经被关了43天,做了18次核酸、37次抗原(快筛)。更别说解封后的整个下半年,核酸跟小区动不动被封,已经成为上海每一个人的生活日常。

2022年6月解封后,许多台湾人跟阿凯一样,决定舍弃上海的一切,回来台湾。从脸书和微信的台湾人社群不时有网友找人协助将宠物带回台湾,也能看出确实不少台湾人准备离开这个过去许多人口中的「魔都」。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早前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也表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中国,这很清楚。我们已经看到,大约50%的欧洲人已经离开中国。」

伍德克表示,虽然在中国大陆的欧洲企业尚未离开,但目前欧盟商会的企业对泰国、东南亚、印度,甚至离欧洲更近的土耳其和东欧有了更多的兴趣。原因很简单,公司的高层们进出这些地方「很自由」。

2022年将尽之时,中国大陆资深媒体人连清川在社群媒体发表题为「关于这个冬天,我有无数无解的问题」长文。连青川在这篇质疑官方防疫作为的文章中写道:「只要人是自由的,我们就能够有很多可能性。」

这篇一万多字文章在微信、百度、微博很快就被大量浏览、转传,但也很快就被下架。严密的网路监控和审查可以很快地封锁连清川的文章,却禁止不了广大人民在历经3年新冠后对现况的各种省思。

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2022年底在一场论坛中说:「眼下,又到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时候」。他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将会是今年中国大陆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随著大批民众染疫又康复后,北京的街头在2022年底已经逐渐恢复生气。不过,展望今年及未来,比起提振市场信心,如何重拾中国大陆人民和外商对中共执政的信心,或许才是北京当局更迫切需要面对的难题。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