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苏清良的「匠人魂」 国宝师傅砖瓦背后的故事◆文/苏福男(自由时报记者)

  • 更新日期:112-04-13

英雄不怕出身低,土水师傅也有出头的一天。

现年88岁、工地案场上人称「良伯」的苏清良,16岁跟随高雄市湖内区公馆里「韩基福」师父学习土水技术,至今从事土水行业超过70载。虽然小学没毕业,古迹修护技术却备受各方肯定,是文化部2022年公告认定重要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土水修造技术」保存者,荣列高雄市首位「人间国宝」的专业职人。

登录「土水修造技术」保存者 兼擅汉式与和洋式建筑

文化部自2010年起依《文化资产保存法》登录重要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并认定保存者,截至2022年12月,国家级重要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已达10项、共16位保存者。

文化部表示,土水修造技术包含两个系统,一是汉式传统建筑,内容包括整地、打地基、砌筑台基、砌墙(砖、土、石等)、立门窗、铺瓦、抹灰、作脊收规、灰泥雕塑装饰;二为和洋式近代建筑,内容除汉式传统建筑外,还包括洗石子、拉线板,及水泥、灰泥为材之相关技术,为古迹、历史建筑及聚落建筑群等有形文化资产进行保存及修复不可或缺的技术。

生于1935年(日治时期昭和10年)的苏清良师傅,是目前少数兼擅两大系统建筑施作的传统匠师,专擅传统竹筒屋(竹笼屋)、土埆厝、汉式大厝、民居、寺庙、洋和建筑的地基、主壁、屋脊、屋面盖瓦灰泥装修,以及灰泥线角修饰施作及知识技术,能正确体现并执行上述土水作保存技术的能力。

早期「良伯」主要承造传统民宅和庙宇、现代住宅施作,直到1998年,参与修复台北公会堂为契机,从此展开长达20多年的文化资产修复。他参与过的文资修复案例超过30件,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东和澎湖离岛各地,包含国定古迹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国定古迹新竹州厅、国定古迹雾峰林家、台中清水黄家古厝、台南车站、台南公会堂、水交社文化园区、高雄桥仔头糖厂日式厂长宿舍、高雄市市定古迹凤仪书院以及国定古迹恒春古城等,每一件修护案例苏清良都亲身参与,70多年累积的经验技术,运用在修护经典建筑作品上,再现百年风华。

盖「土角厝」起家 因缘际会步入古迹修护领域

2019年高市文化局以苏清良「精通箄仔壁、土墼厝、壁体叠砖、屋面盖瓦等建屋与土水技术,参与山场(坟墓)施作;对各项土水修造技术皆甚专精,具有一定之专业性;对各项土水修造技术所需之原材料,如麻苎麻丝、竹片、红瓦、灰泥之来源、强韧度等甚为了解,实际运用于各类传统建筑的修复上,能深入掌握其传统技术与知识。」公告登录他为「土水修造技术」的保存者。

苏清良表示,他小学没毕业就拜师学习土水技艺,初始以稻草和泥晒成砖叠起「土角厝」;20岁左右以盖房屋为业,建造三合院、单伸手、一条龙等大厝,70年代投入土水装修工程,擅长修复日式与闽台建筑。20多年前原本打算退休,2000年,儿子的营造公司标到台北宾馆(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官邸)修护案,没有人会「画线」,只好打消退休念头亲自出马。政府愈来愈重视古迹修护文化资产,没有盖过大厝的年轻师傅,不知如何进行修护,标案陆续找上他,想退休却退不了。

「我喜欢修复古迹,因为古迹比现代建筑有艺术,技术运用也更多样化,」外行人看古建筑只看外表,苏清良看到的是建筑线条美和先人的建筑智慧,恒春古城楼使用的「三合土」,包括土、沙、糯米、石灰、黑糖,有的加上稻草、粗糠和海草,光要调配材料就是一项大工程,他把古迹修复当成艺术,以「修旧如旧,彷佛再生」为修复的最高境界。

文资修复人才断层 担任讲师培养未来接班人

有鉴于国内文资修复传统匠师人才出现断层,文化部文化资产局2018年在台南水交社文化园区开办「传统匠师(土水泥作类)人才培育计划」,邀请拥有丰富古迹修复经验的传统匠师苏清良现场指导,2021年良伯也担任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抹壁」、「铺瓦」传习课程讲师,带领学员完成崇圣祠后方建物整修。

苏清良还收孙子苏建铭为徒,苏建铭不负众望,取得文化部传统匠师资格,祖孙传承成为佳话,共同投入文化资产修复工程。2022年,师徒两人一同参与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原高雄市役所)塔顶修缮工程,是古迹修护界的盛事。苏清良从一介土水师,转型成从事古迹修复的匠师,再成为传授技艺于民的土水师傅,经历蔚为传奇。

职人百工是国家根基,匠人一生悬命的精神职志,象征社会百业的朝气,也为传承台湾文化努力,由文化总会制作的《匠人魂》影片第30集「与老建筑对话」,首度纪录高雄匠师苏清良「自竹笼厝起到大厝,从大厝盖到楼房」的经历,记录他以传统土水工法与媒材修整的老建筑,不仅外观复旧如旧,更成为保存文化与技术的载体,展现深厚修造功力,传承台湾老建筑的记忆与技艺。2021年11月,在全台规模最大的古迹书院凤仪书院,文化总会副会长江春男与高雄市长陈其迈、文化局长王文翠等人共同向影片主角国宝级匠师苏清良致敬。

陈其迈表示,与「良伯」聊天过程,充分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肯定良伯一生悬命的奉献精神,用技术、生命与人生经验,让文化与古迹流传下一代,正是他对台湾土地的热爱,陈其迈盛赞苏清良是台湾文化发展最重要「国宝」,也是高雄市珍贵「市宝」。

获总统接见 毕生荣耀

苏清良提到,土水修造技术十分繁杂,以前老师傅传授技术会留一手,习艺要有相当的耐心,他经常跟徒弟说:「做慢没关系,做好就不用改。我就在这边,如果有不懂可以来问。」他很欣慰孙子继承家族衣钵,也期盼有更多年轻人一起加入研习传承。

回顾过往参与的古迹修复案例,良伯认为铁道部修复工程最具挑战性也是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忆起铁道部开幕当天,他偕牵手苏谢英受总统蔡英文接见,至今内心仍雀跃不已:「我做土水,一辈子也没想过会和总统讲话。」这次接见是毕生最大的荣耀!

苏清良拥有一身技艺,坚持匠人手艺,一步一脚印参与台湾文化资产修复工程与教学传承,在文化资产修复工作场域上全力以赴。「人间国宝」的殊荣,为「良伯」逾70年且仍在持续中的土水生涯做了最好的注解。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