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AI技术加速新型犯罪与认知作战◆文/魏权隆(社会观察家)

AI技术点亮新一代的科技前景,为产业与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同时也是一把双面刃,易被有心人士滥用于犯罪活动,包括大规模社交工程攻击、破解密码、恶意软体等。深伪(Deepfake)的泛滥、ChatGPT引发的热潮,使得网路世界更加真假难辨,甚至成为认知作战的利器。

犯罪组织利用AI侵犯隐私及人权

AI是近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广泛运用于生物医学、能源科技、多媒体创作、企业行销等领域,另一方面,也被不肖人士「应用」于犯罪行为,侵犯他人的隐私与人权。

早在2017年,浙江绍兴破获中国大陆首例利用AI技术窃取民众个资的案件,犯罪组织利用AI破译验证码,取得10亿多组个资。以往的电信诈骗依赖人工,现在则利用AI,伪冒能力更加逼真,数以千计的受害者声称被冒充亲人的顶替者所骗,蒙受高额财物损失。

与传统犯罪不同,数位领域的犯罪可轻易地分享、复制、再现,甚至出售,犯罪技术可推广,犯罪也能当成服务提供。去年12月,刑事局侦破台湾治安史上首宗利用AI语音技术来拨打诈骗电话的案件,主嫌以5万元的价格,透过AI语音科技公司客制化诈骗电话AI机器人模组,该模组可根据民众回答内容,判断是否对投资有兴趣,进而对潜在客群发送诈骗简讯,11个月间送出高达6千万则诈骗简讯,不法所得逾新台币1亿元。

「眼见」不一定为凭

「深伪」是AI威胁排行榜的第一名,不但辨识不易,也很难反制,容易被恶意攻击者用来损害特定人士的名声,或是冒充亲人或信赖的人向受害者加以诈骗。

在所有深伪影片中,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的伪造色情图片、影片,对当事人的伤害性最强。去年中国大陆发生多起在网路上分享生活照,遭到有心人士以AI「一键脱衣」功能恶搞成裸照,上传网路散布,被造谣的当事人蒙受无妄之灾,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除了侵害隐私以外,背后更隐含恶质的性羞辱文化,不论受害者是男性或是女性,这种影像性暴力的行为都应受到严厉谴责。

去年「照片一键改漫画」掀起热潮,手指一点就能轻松制图,受到许多年轻人喜爱。随著绘图技术不断进化,AI现已能制作逼真的肖像、风景和静物等图像,程式版本不断更新,已修正AI画不好人类手指的缺点,致使辨别图片真伪愈形困难,仅凭肉眼几乎无法区别与真实照片有何不同。由AI绘图工具MidJourney生成的「川普被逮捕」、「习近平会见普丁亲吻照」、「教宗方济各穿名牌羽绒外套」等图片,制作者原始的出发点虽非恶意,但确实影响部分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

从Deepfake到Cheapfake,制作成本与传播成本越来越低,增强使用AI作为犯罪手段的动机。今年2月扬子晚报报导,有不肖业者以AI仿真人的性感女仆照片,标榜开价人民币3千元就能享有女仆游艇派对的贴身服务,被踢爆海报中的女仆全都是AI绘图而非真人,在警方约谈处置后,活动宣布取消,差一点成为中国大陆AI绘图领域首起诈骗事件。该事件虽告落幕,但难保类似情事未来不会再重演。

ChatGPT爆红 犯罪手法再升级

美国人工智慧研究实验室 OpenAI,2022年11月底推出一种先进的AI技术─ChatGPT,透过大量资料的训练,借此学习并内化,拥有巨量知识以及与人类相似的语言能力,功能远胜于市面上出现过的 AI 聊天机器人,发布后迅速风靡全球。

由于强大的生产效率,ChatGPT深获网路诈骗犯青睐,几秒钟内就能编写一封情书,利用生成式AI创建虚拟角色后,透过电子邮件引诱被害人谈一场「虚拟恋爱」,先取得信任,再设法诈骗钱财。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现在已难以分辨网路的另一端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ChatGPT快速制作逼真文本的能力,使犯罪者不需花费太大力气,便可产出、散布特定论述。今年4月25日,甘肃多地传出「甘肃一辆火车撞上修路工人致9人死亡」的文章,追查发现都来自于广州深圳一间自媒体公司所编造散布的假新闻,负责人以科技手段编造假新闻,借以非法获利,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是中国大陆第一起因滥用ChatGPT遭逮捕的案件。

不法份子借由AI技术伪造、传播色情影片,或利用错误讯息、仇恨与偏见言论训练AI,产出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相关法律除了关注智慧财产权、隐私权问题,也不可忽视AI传递偏见与特定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威胁。

不实讯息研究机构《First Draft》创办人克莱尔‧瓦杜(Claire Wardle)在2019年就曾指出,随著科技进步,制作深伪影片将越来越容易而且便宜,影片愈趋泛滥,散布者的罪恶感将会减少,最大的危机是造成民众对所见所闻、乃至于对整个社会产生不信任,一点一点地破坏民主制度。

AI成为认知作战的利器

去年Meta平台出现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向俄国投降的影片,事后证实为深伪技术制作的假讯息。近期美国研究机构发现,利用深伪技术制作的亲中反美宣传片在网路盛传,影片中的主播是AI合成的虚拟人物,进行特定宣传,企图影响民众政治上的偏好。

日本媒体也指出,过去由于国外情报机关难找到大批语文人才,撰写流畅的日文文章,因此日本少有遭到资讯统战的案例。但ChatGPT已能产出论述清晰、文字运用通顺的日文文章,使得中国大陆、俄罗斯等国操控日本舆论、发动资讯战变得更为简单,形成极大的安全隐忧。

从前述例子来看,AI技术已在认知战和资讯战战场上大显身手,发展速度也超乎想像,威胁性不容小觑,且其负面效应有朝一日可能反噬操作者本身。一旦深伪攻击泛滥,人们可能会开始对任何图像、语音或影片失去信任,导致对真实事件和新闻的可信度失去信心,真实世界恐将遭到深伪建立的虚假世界所取代。

防范AI犯罪与认知作战刻不容缓

潘朵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就很难再关上,如何防止人类与民主价值不被科技巨头、极权国家侵犯,各国都必须严阵以待。

虽然说科技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什么人、如何去使用它,但平台方已意识到AI犯罪问题的严重性,思考如何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国人工智能企业OpenAI日前宣布,从图像生成工具DALL-E中移除可能被用户用以创建色情图像的内容;Google宣布在其AI搜索工具Bard中添加过滤器,筛查仇恨言论等讯息。

「以AI制AI」是另一种尝试,一款名为Glaze的程式透过「误导」AI的方式,阻挠AI学习艺术创作者的风格,从而限制利用AI进行艺术抄袭。也有一些研究团队,透过分析语音特征分辨真伪,试图防范层出不穷的语音诈骗案件。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与AI的对抗,还是「人」之间的交锋。除了依照AI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对应的管制法规以外,如何开发出与人类价值观、道德观一致的AI系统,使其不被滥用、误用,是防范AI犯罪的关键课题。

对抗认知作战,假讯息的攻防是重中之重,需提升全民数位素养,不要转传未经查证的消息,并强化媒体识读,增加民众独立思辨能力,避免酝酿社会冲突,破坏国家安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