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劳动政策加持 迈向疫后复苏◆文/陈冠宇(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2-08-15
一扫疫情期间的阴霾,各国经济正蓄势待发,全球却面临缺工危机。台湾受到少子化、高龄化影响,就业市场出现缺工、抢工情况。政府多管齐下,祭出劳动政策加持,盼解决劳动力问题,迎向经济复苏。
台湾劳动参与率有待改善
我国面临少子化、高龄化冲击劳动市场,造成工作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国发会估计15至64岁人口到2030年将降至1,507万人。人力银行以参考2019年15至64岁年龄别劳动参与率69%进行估计,这群年龄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超过百万人,未来核心劳动力骤减与对劳动市场结构改变的冲击显而易见。
台湾15至24岁青年、二度就业妇女及中高龄者的劳动力参与率低于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平均,尤其55岁至64岁壮世代劳动力参与率仅有50%,不及OECD国家2021年平均64%,更低于亚洲邻国日本的79%、韩国的69%。
与此同时,零工经济等多元就业型态蓬勃发展,例如提供多元化计程车的载客服务、成为美食外送平台的外送员等。
国人职业选择变多,工作观念也在改变,偏好具自主性及工作弹性工时的工作人口增加,使得疫后部分产业人力未回流而出现缺工。
政府从引进外籍移工、侨生,鼓励中高龄者投入职场等方面著手,以缓解缺工问题。
四大产业人力吃紧 政府放宽引进移工条件
政府决定松绑部分国人较不愿投入的劳力密集型产业,让外籍移工进入补充人力缺口。劳动部自6月17日起调整产业移工政策,主要针对制造业、营造业、农业与机构看护等四大产业。
四大产业开放移工的必要性,制造业方面,因应水产加工、豆腐制造及金属船体等3行业,因制程较难自动化且辛苦程度较高,除国人较不愿投入相关行业,政府决定核配比率由15%调高为20%。另为鼓励雇主优先承接已在台移工,新增制造业雇主承接国内制造业移工将可额外增加5%名额。
营造业部分,劳动部资料显示,缺工待补实约1.9万人,过去营造业仅开放公共工程和民间重大投资兴建工程专案,才可聘雇移工,移工聘期须配合工期,无法长期留用。劳动部新增开放甲、乙、丙级综合营造业、专业营造业及土木包工业,符合近3年承揽案件量及聘雇本国劳工人数门槛者,得以30%比率聘雇移工,且可附加就业安定费再提高额外(EXTRA)核配比率最高到40%。
农业缺工问题同样严重,主力农牧户缺工户数达约1.4万户、常雇员工约缺5,000人次、临时员工缺8.9万人次,尤其,主要农业县市人口不足,劳动力缺口已影响农产规模。
政府调高10人以下小型农民或农民团体聘雇移工核配比率,由35%调高为本外劳1:1,另扩大放宽蔬菜、果树、花卉、咖啡、茶叶等特殊作物农粮产业申请移工资格。
留才不能等 侨委会首办侨生就业博览会
招才目标也锁定侨生。我国侨生政策已实施70余年,培育超过16万的毕业侨生,越来越多侨生对毕业后留台就职有所期待,政府因应国家劳动力结构改变需求,积极推动落实留用侨生的政策目标。
侨务委员会今年4月首度举办实体及线上侨生就业博览会,提供侨生多元工作机会及就业辅导资讯,协助侨生毕业后留台就业及人才媒合。
侨委会4月29日于台北举办的2023「Dream Job Fair」侨生就业博览会,包括半导体、光电产业、建筑及工程技术服务业、食品制造业等50间企业参展,包括艾司摩尔(ASML)、台达电、友达、王品集团等知名企业征才,职缺包括热门的资安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微生物分析师等。
侨委会委员长徐佳青强调,侨生是重要的人才宝库,不管是留在台湾就业,或回到侨居国发展,侨委会和各部会积极协助侨生求学及职涯发展,争取侨生在台工作一段时间后,可申请永久居留证,未来会朝向更为放宽,让台湾人力资源丰富、多元化。
目前由国发会、教育部及侨委会等5部会组成「强化人口及移民政策5首长会议」,扩大吸引及留用侨外生政策,协助侨生毕业后顺利留台就业。
全国工业总会近期也建议政府,在解决中阶人才技术需求方面,可以修正《就业服务法》,鼓励外国人或华侨来台就学,毕业后投入台湾职场,同时简化侨外生留台工作申请流程。
据报导,劳动部针对侨外生留台工作采「评点制」已行之有年,去年配额6,000人,初次申请聘雇许可达5,313人次、使用率近9成,今年配额若维持于6,000人,很快就会达到上限、甚至超过。劳动部近日已松口,有滚动调整配额的空间。
扩大就业方案 鼓励中高龄及二度就业妇女投入职场
人力银行调查发现,今年第一季每月缺工38.2万人,其中餐饮业短少17.1万人最多,其次为零售业10.6万人、批发业5万人、住宿餐饮业2.7万人、运动及旅游休闲业2.6万人。
疫情期间,航空双雄华航与长荣都咬牙未裁员,但地勤长期缺工问题却持续,地勤作业人员与航机清舱人员整体缺口约400人,如今旅游人潮回归,补足人力势在必行。
因应高龄化趋势,政府鼓励企业进用中高龄及二度就业妇女。劳动部自5月起推动「疫后改善缺工扩大就业方案」,从旅宿业、餐饮业、航空站地勤业等行业下手,方案试办1年、投入10亿元,目标是促进2万名劳工就业。
一般身分劳工投入专案职缺,给予就业奖励每月6,000元、中高龄等特定对象劳工每月给予1万元,偏远地区者则更高,最长发给12个月。
另为鼓励中高龄等特定对象劳工从事部分工时工作,中高龄等特定对象投入专案职缺,非按月计酬且每月薪资符合规定,每人每月发给5,000元,最长发给12个月。
据统计,截至7月18日,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已汇收符合专案标准旅宿业153家、764个房务清洁人员职缺,已依照需求条件推介1,272人供业者选任,业者仅同意雇用80人,雇用率约6.3%。究其原因,旅宿业者征才时的薪资水准,以及较高的录用门槛,是雇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若把时间拉长来看,光是今年上半年,劳动力发展署云嘉南分署已成功媒合近2,500个住宿餐饮业职缺。
目前餐饮业仍有17.1万缺口,主因有三,一是整体平均加薪幅度小、平均薪资仍垫底,二是疫情前裁员,加上疫后大举展店,三是第一线人员流动率高。
不过,「疫后改善缺工扩大就业方案」近期也有多起成功媒合的案例。年近50的吕氏夫妇去年因疫情失业,年纪关系,加上疫情期间厂商用人保守,多次找工作碰壁。两人经就业中心运用劳动部的奖助方案,协助录取至垦丁的旅宿业担任房务员和厨务助手。夫妻俩表示,现在除了经济上不再有压力之外,也因为稳定的工作,生活上与心理上都更加踏实。
61岁陈大哥则是缺工环境下的「银发即战力」,过去他曾担任住宿业中高阶主管,后来因故离职,近期决心再投入餐饮业,也成功重返职场。店家主管相当肯定与赞赏其能力,也庆幸有他的加入,纾缓人力短缺的问题,而陈大哥也在工作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及成就感。
缺工问题除了有疫后经济复苏、用工需求大增的短期因素,也有少子化、高龄化等长期结构性问题。政府端出一系列劳动政策,是为了人尽其才,期盼疫后经济春燕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