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减碳救地球 绝非口号《交流杂志111年12月号第18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电影勾勒出气候变迁的末日景象,唤起全球注意力,提醒世人一场重要且艰难的地球保卫战,已节节逼近,能否永续发展,端赖人类的决心。   

减碳遏阻全球暖化,已是当前人类共识,联合国于2021年11月1日至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6),力拼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面对气候浩劫的艰巨考验,全球已有137个国家或地区联盟宣示净零排放的承诺,但要达成碳中和目标,不但涉及经济、工业、运输、建筑等领域,更要改变生活习惯,从自身做起。      

本期交流杂志特别以《永续生活 从你我做起》为主题,以贴近民众的食、衣、住、行出发,邀请读者一起来盘点,看日本、澳洲如何推动净零能源消费木建筑,达成冬暖夏凉的舒适居住品质;二手衣物、「裸装」商品都是资源再利用的范畴;台湾正著手将2050净零目标入法,中国大陆则以「碳帐户」鼓励个人减碳,每个国家作法内容或许有别,面临的挑战也各有不同,但都了解为了永续发展,必须齐心合作。

气候变迁也加剧国际战略竞争。全球暖化造成北极融冰,先前封闭区域得以航行,让美中俄藉机争夺资源和影响力,北极航道成为新的战略争夺点,战略安全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将成为东西集团对抗的主轴;而俄中在竞争大于合作的前提下,或将限制双方在北极军事合作的可能性。

拉抬电动车产业改变消费市场,也是大国竞逐的目标,为了减少碳排放,力抗气候变迁,也为了掌握新能源科技与相关产业链。台湾在同样道路上前进,但要吸引消费者从燃油车走向电动车,仍需克服基础设施与法规的挑战。

在全球为拯救地球奋战之际,中共「二十大」在世人关切中召开。此次会议聚焦安全,而习近平的第三任期乃系于「党的领导」及「尊习」,在无党外监督力量的制衡下,强化治理能力将成为加强监控的借口;对内,疫情重创、经济疲弱,如何救市成了难题;对外,全球景气动荡,西方各国反中情绪高涨,则考验外交智慧。

不论是台湾「108课纲」核心素养所培育的思考、解决能力,还是中国大陆中小学训练学生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等日常生活的劳动技能,皆反应社会的真实需求,希望强化生存能力。于此同时,两岸的年轻世代因经济需求,掀起「新节俭主义」风潮,追求更合理的消费,把省钱有道变成一门学问。

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在家避疫,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从未减少,健身运动益发兴盛,尤其陆冲、飞盘等「说动就动」的新城市运动,打破传统女性不爱运动的认知,说明了虚拟科技再发达,仍无法取代人际接触的需求。

疫情当头,人心惶恐的艰困时期,方荷生、林圣杰和童胜辉3位里长不仅以实际物资守护社区,更是安慰民众不安的心灵力量,足证台湾社会充满人情温暖。

传统与现代的冲击无可避免,但老台菜所保存的古早味,蕴含台湾人「不求做大,只想做好」的生活态度,不仅重新诠释文化与创意结合的意义,更自信地创造出引领潮流的「台湾味」品牌。

多年来,全球气候谈判波折不断,为了抢救地球的命运及人类的未来,各国必须从分歧中找出共识;如同两岸关系的发展,即使曲折不少,挑战不断,仍应秉持理性和平的态度,相互尊重,化解歧见,寻求共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