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权博弈下的北极大战略◆文/林颖佑(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交流杂志111年12月号第18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2022年10月,美国公布新的北极战略规划「北极地区国家策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Arctic Region),报告所提的四大主轴中,特别指名为了因应气候变迁及俄罗斯与中国大陆在北极发展,美国要如何维持北极的和平、稳定、繁荣及合作。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注意到中国大陆的北极发展,早在2019年美国出版的「中国军力报告书」中,就点出了中国大陆的北极战略。
北极的航道利益:时间就是金钱
中国大陆在北极已有长远规划,民间也提过冰上丝绸之路的想法,在地球的圆型构造下,北极海航线是北半球最快的海上航线,尤其对航运业而言,若能直接穿越北冰洋,便可以有效节省航行时间。即使现今高铁可以直接通往欧洲,但陆运的经济效益离海运有所距离,这说明了极地航线的价值。
2010年前后,中国大陆已开始讨论北极的重要,但大多只限于智库学者的讨论,并无具体的政策。2018年1月,中共发布《中国大陆的北极政策》,是首份具体论述北极政策的公开文件。从地缘上看,中国大陆与北极的距离遥远,关系也十分有限,就地理位置而言,和北极最有关系的是加拿大与俄国。然而,随著北冰洋航线的运用,中国大陆注意到若能经营此条线路,可避开过去所遭遇的「麻六甲困境」。
除了交通外,北极的资源开发和地缘战略意义受到各国关注,主因在于:第一,北半球国家为求经济有所突破,自然会想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第二,由于地球暖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2030年左右的北冰洋夏季可以航行。这些经济利益中国大陆希望能加以利用。
中国大陆经营北极圈不如预期
事实上,中国大陆经营北极不如外界所言。虽然完成多次北极科学考察,但它并非北冰洋沿岸国家,无法拥有北冰洋底的大陆棚,也未拥有专属经济区,只能与北极周边国家合作。因此除了航行利益外,目前较具体开发作为还是透过商业实力并购当地国家(北冰洋沿岸)的企业进行布局。中国大陆也可能将「债务陷阱」的操作模式具体应用在北极,借此取得港口经营权及重要关键基础设施的拥有权,例如中国大陆在2006年与冰岛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时给冰岛相当多协助。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对周边国家常有兴建大型深水港情事,此模式也可能出现在丹麦与芬兰。中国大陆更计划与北欧国家建立深水港连接的「北极走廊」合作计划。
中共擅长用运国际组织,极具关键的「北极理事会」在其多年运作下,终在2013年让中国大陆加入观察国,取得进入北极博弈的门票。过去受到造船工艺技术限制以及气候的天然影响,只有部分国家可以参与开发,但随著气候变迁及船舰技术的进步,经营北极不再是梦想。对中国大陆而言,北极战略不只是利益的争夺,更涉及大国的「话语权」,从民族情感上来看,民族自信或许更胜于经济与战略上的利益所得。
惟中国大陆的地理位置与北极仍有一大段距离,航线主导权仍在俄罗斯、丹麦、加拿大等国手上,虽能经济参与,离实际主导甚远,只能由过去的利益分享者转变成为参与议题运作的部分影响者。甚至在北冰洋航道的利益上,只能与俄罗斯、加拿大等控制国家妥协,两个最重要的航道由加拿大主导西北航线,俄罗斯控制北方航线。中国大陆的北极经营越来越明显,美国也开始加强与丹麦及加拿大的双边合作,大国战略中经常运用的「合纵连横」也在北极博弈上演,期待抑制中国大陆在北极的发展。对中共而言,透过外交经贸的对外合作虽有收获,但能否在北极地区有效发展,俄罗斯的态度至为关键。
中俄在北极既竞争又合作
中国大陆积极经营北极,最大的潜在阻力就是俄罗斯。地理环境的限制让中共难以打入北极事务决策圈,而且装备不足也令其无法在短时间内派出大量科研团队;在航运上,如果没有经过破冰抗寒设计的船舰,要在严寒的北冰洋航行相当困难,还是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尽管俄国愿在经贸与资源开发上与中国大陆合作分享,但有关北冰洋航线合作,俄罗斯仍是主导者。
中国大陆不只透过外交与经贸合作参与北极事务,在学术研究方面,也用国家力量鼓励青年学者参与极地战略研究。例如2019年5月7日到9日,中国大陆极地研究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举办「第七届中国大陆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主题是北冰洋的水产渔业发展、冰上丝绸之路的印象和国际在该区域的持续发展政策与实践计划,广邀接近北极与有兴趣国家与会。
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曾与美国在北极展开全面性竞争,特别是两国的洲际弹道飞弹攻防,如何在北极周边增设雷达站,以发挥早期预警效果,利用北极冰层作为核子动力弹道飞弹潜舰的掩护,让其发挥「二次核打击」的能力,这些都是冷战时期美苏布局北极的军事应用。回顾俄罗斯过去曾发布《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这些文件凸显俄罗斯想建构北极战略的框架与未来发展方向,就国家核心利益而言,俄罗斯没有妥协的空间。换句话说,中俄在北极圈的军事合作可能性不高,甚至是竞争大于合作,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本土安全与核心利益不容妥协,这也限制了中俄在北极军事合作的可能性。
美国的反制
对美国而言,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与8月的台海军演,都让美国更加提防俄罗斯与中国的威胁。北冰洋战略除了经济发展外,更有国家安全战略的意涵。美国在经贸科研上持续与北冰洋周边国家合作,也尝试将军事力量重返北极,例如与北约为核心的盟邦及伙伴加强军事演习、将航太防卫司令部朝向现代化发展,以及加派美国海岸巡防队的破冰船等,以面对未来可能在北极出现的任何威胁,确保美国的利益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