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遇见「梅好」 王玉梅的陆生辅导人生◆文/许力仁《交流杂志111年10月号第18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今年7月29日是东吴大学国际处两岸事务中心王玉梅主任最后一天上班日,她一如既往前往学校工作。8月1日,为将近40年的职场生涯圆满画下句点。除了「王主任」头衔外,还有「王专委」(校长室专门委员)、「王会长」(东吴女篮校友会会长)及「王老师」等。不过,陆生同学和家长还是习惯叫她「玉梅姐」,「玉梅姐」也是校内外同仁对她的暱称。  

运动健将 舞动精彩

玉梅姐自幼生长在台北,父亲是民国38年从河南来台的老兵,母亲是高雄人;国台语都精通,她很有运动天份,擅长篮球,104年学校筹组「东吴女篮校友会」,当选首届女子篮球校友会会长至今。今年的退休聚会,女篮校友会设计名为「玉见梅好」的特制红酒礼盒,将她美丽亲切的笑容刻印在瓶身上,寄寓著「遇见美好」的深厚情谊。

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后40年来,玉梅姐都在东吴大学度过。历任法律系助教、教务处秘书、主任、法学院秘书,最后10年担任校长室专门委员兼两岸事务中心主任,一路走来,她万分感恩母校提供最好的环境让自己有机会成长。

玉梅姐利用公余时间进修企管在职硕士班,5年拿到硕士学位,让她有机会开授「管理概论」课程,和法学院学弟妹教学相长,10年教学经验也让玉梅姐感到弥足珍贵。她总结道:「不怕没机会,只怕没准备,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是你无法预期的,所以,永远不要急著给自己下定论!」

交流使命 情牵两岸

东吴大学是开启和中国大陆交流最早的大学,玉梅姐在东吴法学院担任秘书16年期间,有很多机会跟随历任院长赴中国大陆各高校进行院际交流。潘维大院长于民国101年当选校长后,为加强推动两岸交流,成立国际与两岸交流事务处两岸事务中心,专责处理两岸交流事务,玉梅姐担任首任主任,从事两岸校际交流和陆生辅导工作迄今退休刚好满10年。

玉梅姐的先生是在中国大陆经营事业超过30年的台商,她自己也从事26年的两岸交流工作,岁月和青春热情都投入两岸交流。玉梅姐特别举例介绍,102年起东吴大学开办的「溪城讲堂」暑期研习班,不仅提供大陆优秀青年学子利用暑期到校研习扎实的专业课程,「半环岛旅游」让同学们亲身经历台湾在地文化的特色景点,深入体验台湾的美好。这套课程在中国大陆高校间建立良好口碑,7年来共有1,600位同学参加。

辅导陆生   「五心级」服务

东吴大学102年才开始招收陆生,虽然起步比较晚,但认真深耕境外生辅导领域,秉持「管理放心、辅导暖心、求学安心、扎根用心、海外同心」的「五心级」服务理念,作好校内同学、毕业校友的完善服务,获教育部109年度「大专校院境外学生辅导工作绩优学校」的肯定。10年来,陆生就读东吴人数保持稳定及成长,直到前2年受到陆生无法来台就学的影响,学生慢慢减少,尽管服务人力减少,玉梅姐与同仁对陆生同学仍尽心尽力。

例如,在陆生学费中提拨一定比例作为陆生奖学金,这笔经费对奖励优秀陆生同学有很大帮助;疫情期间校方对陆生提供防疫补助,让陆生感受到实际的关怀。两岸中心也在日常预算中提列经费,奖励表现优异的陆生同学,陆生辅导工作与陆生之间产生「善的循环」,进而对东吴产生认同感。

10年来,东吴和许多中国大陆高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情谊。玉梅姐常说:「我们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两岸在地图上的距离,但我们可以做的,而且正在做的、未来也还会继续做的,就是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山水旅记 诗意职涯

玉梅姐与100多所中国大陆高校交流合作,和师长们共同走访中国大陆超过50个城市,旅途记录中国大陆山水与两岸人情之美,共编写200首打油诗、20篇文章总计4万5,000字的旅记,为职涯增添美好回忆。这些旅记也与两岸高校分享,其中一篇还曾经获得泰州市诗文比赛第二名。

不忘初衷 遇见美好

退休前夕,玉梅姐除向母校与师长栽培表达感谢,也向同学、家长、同仁以及中国大陆高校合作师长伙伴们寄送退休感谢函。她说,从事两岸交流工作的伙伴,都具备高度热情的人格特质,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良好的经验和执行力,许多伙伴正值盛年,一定可以再次见证两岸重回往日荣景,就像26年来,她见证了两岸交流从满布荆棘到繁花盛景的发展历程一样。她期许,两岸的未来发展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上,不管情势如何变化,期许大家在自我的岗位上不忘初衷,心系两岸,也祝福每位伙伴遇见自己的美好人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