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AI浪潮人权与伦理的挑战◆文/甘侦蓉( 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学系副研究学者 )《交流杂志111年8月号第184期(历史资料)》

提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时,您会想到什么?是电影中有著跟人类能力差不多甚或更强的全功能机器人或仿生人?还是比特斯拉更强大的自驾车?抑或将晶片植入脑中,透过人机介面及演算法来操作的体外装置?

上述各种可能使用的AI技术,不是还在测试阶段,就是存在电影或科幻小说中。然而,日常生活AI早已随处可见,只要有网路与云端储存数位资料库就能运行。目前AI多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必须从大数据或一定资料量中驱动学习及建模,因此往往只有那些拥有大量资料且有技术处理者,亦即资料、技术、资本、政治权力/影响力都到位者,才能在此波AI发展中占一席之地。本文就高科技巨头、专制政体、服务或利用「零工经济」等3类型的AI技术或相关产品,探讨其中的伦理问题。

高科技巨头AI造成社会与民主问题且过度搜集个资

AI高科技巨头泛指GoogleMeta(前脸书)、亚马逊、微软、苹果或IBM等公司,也包含推特及TikTok等知名社群平台公司。这些AI高科技巨头有3项共通点:第一,产品免费供人下载使用,追求最大使用人数;第二,产品依据使用者搜寻偏好或与他人连结情况,以演算法向使用者推荐查询资讯排列或推文、图片、影音等观看顺序;第三,产品使用者遍及世界多国,但主要在美国创立或主营运。

AI高科技巨头所开发的AI技术或产品,最常为人诟病的涉及伦理层面问题大致可归类为3类。第1是影音或社群软体对于青少年及儿童的不良影响。例如,2021年脸书前员工揭露依据脸书的内部文件显示,该公司早在20192021年的内部研究中得知,近4成的美国青少年从IG中感到自己没吸引力或体型不如他人,危害其心理健康。TikTok近日争议则是以绳子勒住自己直到昏迷的「昏迷挑战」影片,模仿的7名儿童意外死亡而被家长提告,类似争议已发生多起,令教师与家长相当头疼,防不胜防。

2类是搜寻平台与社群软体对于民主体制的多元价值负面冲击。科技公司都会根据他们自行定义的使用者偏好,迳自以演算法向使用者排列推文或推荐影片,造成人们在资讯的取得上出现同温层效应(或称为回音室、过滤气泡、资讯茧房等),进而加剧两极化立场的社群出现。有美国研究指出,YouTube的演算法依据使用者偏好进行自动推播功能,可能与被视为极右派的政治频道逐渐获得支持有密切关联。又Google搜寻平台以演算法自动列出使用者常用的搜寻文字串与图片功能,被发现有性别、种族歧视与文化偏见,例如键入黑人青少年,出现的关联文字与图片常常是警察,但键入白人青少年则出现微笑的白人年轻人。而推特与脸书可迳自删除使用者的推文或停用帐号,包含政治竞选候选人,删文或停用帐号却无任何第三方公正单位或外部人员的参与监督,常引发争议。

3类是个人资讯的不当运用。搜寻平台与社群软体为精准预测用户偏好,提升使用黏著度,往往过度搜集个人资讯,很容易被有心单位或人士窃取个资,看似合法,却对个人隐私严重侵害,例如剑桥分析公司在脸书放置免费心理测验APP、未经同意而获取使用者个资,并针对特定使用者投放广告,使脸书被控干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及英国脱欧公投。除了GoogleMata两家AI巨头外,Amazon的智慧型助理Alexa、微软的Cortana、苹果的Siri等,恐怕也不遑多让。

专制政体下的AI为政权服务

AI技术或产品为非民主体制国家及专制威权国家所发展时,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

利用AI技术进行社会监控。例如人脸辨识系统,又如中国大陆社会信用评分体系的社会监控系统,把人民在金融、交通、司法、生活消费等生活各面向数据都串连起来,而个人信用评分高低会影响能否买车票、移动到其他城市、找工作、甚至下一代能否进入好学校等。这类AI监控系统的使用目的,不仅让人民朝著政府期待/指导人民如何生活的方向改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政府监控异议人士及排除异己,强化政权稳定。

2项伦理问题则是,AI科技较为先进的专制国家会将其所开发的人脸辨识等社会监控系统,转卖给技术较为落后的专制政府监控人民及异议人士;或者与这些国家以技术合作开发产品为名,取得这些国家的人民包含影像等各种数据,以利提升自身产品的使用准确度及适用范围。

3项伦理问题是,AI科技先进的专制政府,以保护公众利益为名所使用的AI系统出错时,相较于民主政府,开发及使用过程不透明,且缺乏课责机制,往往投诉无门。更别提专制政府体制下的民间企业,即便自行开发AI系统,有可能被迫与政府共享其系统运作所储存下来的数据资料库,或在政府有需要时必须全数交出。

「零工经济」的AI涉及剥削劳动力

这里所谓服务「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AI,是指利用AI技术来优化服务的线上平台,像是食物外送、共享汽车、货物递送的行车路线与时间等。而提供线上平台者,可以是跨国企业如Uber、亚马逊,亦可是当地寡头企业。

另有所谓利用「零工经济」的AI,指线上众包平台如MTurk或数据公司等提供数据标注的跨国线上派遣工作,以利机器学习或自然语言处理。这类工作重复性高,且不使用AI技术,却是撑起AI「传奇」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要让电脑辨识数据内容前、提升AI模型的准确率、或是以人工补救AI辨识错误或无法辨识等,往往需要线上派遣零工的手动协助。而提供这类工作的派遣平台或数据公司,通常是来自英美澳等西方国家巨头企业或新创,而工作承接方的员工往往经济条件与基本薪资则远差于派遣方。

上述公司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对劳动力的严重剥削。劳工从事各国多不受劳动法规保障却需长时待命的临时派遣工作,可能因为技巧好或愿意长时间接受派遣,而赚取比当地较高薪酬及弹性工时,但却没有机会与派遣平台讨论工作内容,也常承担平台片面修改劳动条件与薪酬,让个人自费购买的机汽车或电脑等花费血本无归,既无申诉管道,即使有也是申诉无效。

「零工经济」的数位劳动剥削模式,被称为AI/数位/资料殖民主义,彷佛新的剥削模式,但与传统殖民主义以剥削手段夺取贫困地区的土地与资源,其实并无二致:亦即拥有AI技术与知识的资本方,在提供极端不对等的劳动条件下,牺牲穷人利益,赚取巨大财富。

高科技巨头、专制政体、或是与「零工经济」有关的AI技术与产品,若仔细探究它们所衍生的伦理问题,虽然有些确实是AI此技术特点所产生的新问题,但有不少是延续既有政治体制与经济差异导致的旧问题,只是表面形式不同而已。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