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清零抗疫 台商应留意对供应链的冲击◆文/吴孟道(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长 )《交流杂志111年8月号第184期(历史资料)》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近期中国大陆经济情势愈加严峻。坚持动态清零,虽让短期疫情获得有效控制,但严厉的封控措施,却使得人流及物流大量受阻,对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尤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严格管控人员移动加上封城,除了打击内需消费与服务业市场外,也加剧生产端的供应链断链风险,让摇摇欲坠的经济更为脆弱不堪。

清零衍生经济风险持续扩大

上海封城两个月的经济表现,就是绝佳例证。根据上海市统计局4月经济数据,无论是在消费、投资、生产及进出口方面大幅衰退。其中,代表生产活力的工业生产总值衰退幅度最大,高达61.6%,其他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出口及外人直接投资总额,分别年减48.3%43.8%40.8%,整体衰退幅度都在4成以上,显示封城的后座力确实不容小觑。而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核心(GDP占全中国大陆比重约4%),也是重量级的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占全中国大陆比重约20%),经济情势自然大幅牵动整体中国大陆经济发展。

5月底,两家重量级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及瑞银陆续发布最新经济预测,分别将今年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从原本4.3%4.2%,大幅下修至3.7%3%。尤有甚者,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更预测今年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将会一路下探至2%左右,恐写下自1976年以来最低纪录。这似乎意味著,在严峻的清零抗疫政策下,相关的经济风险与不确定性正大举升温,可能让今年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不只无法保五,甚至连保四都有问题。

中共推稳经济一篮子政策

日益严峻的经济情势,促使中共不得不上紧发条,加快扩张性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力道与步调,以免经济硬著陆。5月底,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罕见地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警告目前中国大陆经济情势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输给2020年的疫情冲击。因此,李克强要求各地方政府在5月底前,要提出稳经济一篮子政策并发布实施细则,确保未来经济可以在合理区间运行。

随后,各地政府在5月底中共中央提出的涵盖财政、货币金融、消费投资、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及基本民生等六大面向33项稳经济措施的基础上,各自推出因地制宜的一系列扩张性财政及货币政策。例如,上海「50条」稳经济措施侧重在推动半导体晶片及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给予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一次性补贴(1万人民币),同时针对房地产项目建立前期审批绿色通道;而珠三角制造业重心广东省更一举推出「131项」具体措施拚经济,项目涉及留抵退税、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大稳就业、贷款支持及稳投资促消费等;其余包括浙江、吉林及福建等,也分别推出各自的「38条」、「43条」、「48条」等重点稳经济作法。解封后,拚经济俨然已成为中国大陆的一致共识。

从中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的稳经济重点工作落实项目可看出,超过20个省级行政区将稳经济重心放在基础建设、就业、消费及工业上。不过,如果再进一步以地域划分,可发现东部地区较注重工业的供应链恢复,中西部地区则著重基础建设的投资。若从项目来看,为配合中国大陆整体产业转型需求,新能源车及节能相关的补助,几乎是各地方政府的标准配备,但基于拉抬刺激消费的考量,部分地区对于传统燃油乘用车的购置仍有补助,某些地区则是直接取消,显然各地稳经济作法,仍存在著些许差异与区隔。

供应链断链危机不容轻忽

尽管中国大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正透过一系列扩张性财政及货币政策,全面加大稳经济力道,但若不能排除因疫情复发而封城的不确定性,恐怕会让刺激经济措施大打折扣。迄今为止,北京从未松口动态清零政策有所调整,这意味著,疫情反复衍生的不确定性仍持续困扰中国大陆拚经济的脚步。在此前提下,今年中国大陆经济成长难以乐观。

另一方面,封城效应的影响不仅中国大陆自身经济,封城造成的停工停产行为也让全球供应链大受阻碍,甚至引发断链危机。特别是在疫情阴影挥之不去且俄乌战争演变成长期对抗下,全球供应链本来就相对紧张,中国大陆坚持动态清零,就好像在伤口上洒盐,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压力。根据WTO统计,2021年全球贸易总值44.8兆美元中,中国大陆6.05兆美元就占了13.5%,高居全球第一。这背后寓意著,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工厂,从原物料到中间财零组件再到终端消费产品,占有一定的生产与供应地位,全球很难摆脱中国大陆的供应链,即使美国想要重新打造一个「非红供应链」的威胁一直存在。

以电动车组装生产制造为例,这一波中国大陆严厉的清零抗疫,导致全球电动车供应链系统难以正常出货。也就是说,在整个电动车生产供应链环节中,从细微的车用晶片、感测元件到驱动的关键零组件,再到提供电力的电池设备,甚至是整车组装,几乎都在封城管理中停摆。当各个生产环节主要一级供应商的中国大陆厂商无法出货,全球相关车厂自然也大受影响。

日前,面板大厂友达董事长彭双浪受访时指出,中国大陆封城效应对产业链冲击,远比预期严重。不只中国大陆自身供应链受到影响,全世界都陷入供应链阻断的大麻烦。他特别提醒,即使上海解封后大规模复工复产,但由于很多物资及原材料供应不齐,且生产人力可能无法立即补足,估计整个断链冲击要恢复到完全复工复产与全面畅通,至少还得等一个季度,才能达成。这还得在疫情没有再度爆发的前提下,方有机会达到这个目标。无独有偶,花旗银行在6月的供应链报告中亦表示,当前全球供应链压力对比之前,显得更为持久且根深蒂固,短期内不存在任何改善空间。接下来影响中国大陆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的最大不确定性,还是中国大陆的动态清零政策。

台商需更加留意北京政策变化    ​​​​​​​    加快调整产能

面对日益险峻的中国大陆经济情势,尽管台商在美中贸易战的压力下已陆续调整产能,不再将全部鸡蛋放在中国大陆的篮子,改采市场多元化布局,但实际上调整速度旷日废时,无法一步到位,冲击还是在所难免。光以台湾电子五哥(广达、仁宝、英业达、纬创、和硕)来看,4月笔电总出货量943万台就较31,600万台大减41%,即便5月回温到1,250万台,但仍与封城前的数字有著明显差距。更不用说,其他下游或周边卫星工厂与中小型供应商,冲击势必更大。

短期看来,中国大陆不会轻易调整动态清零作法,供应链阻断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处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台商不能轻忽随之而来的风险,得更加留意北京政策的变化,审慎评估加快调整产能、市场多元布局的成本与效益。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及早未雨绸缪、预做准备,才是上策。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