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好看又好吃 两岸「城市菜园」兴起◆文/吴泓勋《交流杂志111年6月号第18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随著全球减碳排碳的环保意识抬头,在「绿化城市」的概念下,打造城市菜园、都市农业,成为近年新流行风尚,两岸「环保风」也大行其道。透过各种官方政策、公益教育,甚至商业模式等载体,让「都市丛林」这个字眼不再只是形容词,而是能真正产出农林产品、绿化城市空间,达到「好看又好吃」,即便在城市内也能贴近大自然,成为两岸民众眼中的亮丽风景。

「都市农业」兴起 创造多元附加价值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在阳台种菜,已像父母们跳广场舞一样流行。」北京女孩张敏说,自己透过在淘宝上购买种子与农具,已在自家阳台上,收获三季的小番茄、两季的红辣椒。在阳台种菜除了果实等实物收成外,还有从与大自然互动中,提升生活的疗愈感与小确幸。

所谓的「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范围或邻近地带的农业种植模式。1919年德国政府制定的《市民农园法》,是现代「都市农业」概念的最早雏形。在城市土地有限的情况下,透过活化空间,进行农业种植或实现都市绿化的农林生产样态。更甚者,还可借由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延伸出各种教育机会与商业模式等附加价值,例如田园景观的生态环境教育、发展观光休闲业等。

近年来,全世界都已察觉到必须严肃面对的气候暖化问题,全球极端气候对全球粮食生产、供应带来隐忧,各国都在思考解决之道,让具备绿化城市、增加生产力的「都市农业」成为策略中的一种可能性。

另一方面,民众接近大自然能带动身心愉快,尤其这几年全世界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人心情焦虑,促使农委会推动的都市农业政策,更添加发展的机会。

举例来说,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去年接受高雄市政府委托,进行「打造南台湾城市新风貌-绿美化植栽筛选」计划,筛选适合在南台湾栽种的都市农业花卉,例如蔓绿绒、火鹤花、合果芋、粗肋草、阿波罗千年木等,建立居家疗愈花园30分钟快速造景模组,供作民众在家营造小花园的示范参考,同时办理「都市农业推广人力培训实作课程」,提供实作操练机会。

运用屋顶空间 两岸盛行空中菜园

农业专家也指出,台湾这两年坊间出现很多花卉市集,结合布置美学,疗愈身心,希望未来这股风潮可以持续,美化居家及都市景观,进而提升城市美感的养成。

这种政策在中国大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推动市民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新风潮,去年3月由广东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主办的「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启动,透过当地官方引导、引发自愿建园,鼓励市民利用自家门前、屋后、阳台房顶、外墙庭院空地等空间,自行建设小菜园。为了鼓励市民,甚至连种子、基质、商品有机肥等种植物资,都可以透过线上登记、免费领取,不需要耗费民众任何成本,增加家家户户打造「都市中的家庭菜园」意愿。

现代人向往大自然心态下,即便政府不鼓励安排,也有越来越多人自发实现自己的「绿色田园梦」。例如,广西省玉林市的十丈村,就有一户人家花了约10万元人民币,在自家透天厝屋顶上,打造出约400平方公尺的「稻田+荷塘+菜园」的空中田园综合体,除有固定收成外,在屋顶种田种菜养鱼,既充分利用土地又冬暖夏凉。

台湾这类都市菜园也成为银发族陶冶身心与公益爱心的一环。台北市在2015年就规划适合银发长者耕作的屋顶农园,近期也在兴隆市场屋顶,新建设一座银发农园,并将部分收成提供给社区独居老人及弱势族群。银发农园为照顾长者的操作方便,特意提供高架栽植区、垫高平面栽植区,并配合小板凳、小轮车,使长者能舒适打理农务,并设置太阳能板辅助发电,实现绿色环保农园的理念。

科技种菜上场 AI调控温湿度

也有社会企业投入「云耕种」。香港社企「云耕一族」(Rooftop Republic)的成立宗旨,就是致力推广天台种植,希望大众藉著亲身耕种蔬果,重建都市人与食物来源之间的连系,同时了解食物浪费在种植收割、运输过程、储存不当及食物腐烂等情况下已经出现,只有自己种过食物,才能更体会食物的珍贵,避免浪费。

新北市近年也推动食农教育中程计划,让国中小学生提早接触农业新样貌并提升兴趣。这与一般教学生拿锄头在校园种植不同,而是让都市农业透过AI智慧上云端,参与的国中学生也说,「老师教导下能随时上网看菜园状况,可得知土壤是否太干或太热,让管理菜园像上电脑课一样,还能编写程式照顾蔬菜,真的太酷了。」

再从建筑与城市减压的角度来看,城市菜园也有其好处。例如位在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家企业,就在屋顶种植约300平方公尺的菜园,负责打理的建筑结构工程师指出,在屋顶种菜,具备减少建筑吸热、提升雨水循环、减少城市排放压力等优点,符合现在的生态系统、循环与节能等建筑趋势,更是公司设计的活招牌。

「90后」世代乐当「都市农夫」

城市菜园不只偏重年长世代或银发族的喜好专利,随著年轻世代的「都市农夫梦」觉醒,有更多年轻人爱上这种生活与享受。根据淘宝发布的《2022阳台种菜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喜欢在阳台种菜的「城市农夫」,目前超过7成来自于一、二、三线城市,其中以上海、东莞、北京、苏州、广州位列最爱在阳台种菜城市的前5名,且大多是「90后」世代。

有趣的是,随著世代变化也让栽种的主角有所改变,慢慢从上一辈人喜欢的文竹、凤仙花、小葱等,开始变成西瓜与草莓。经过统计,香菜、韭菜、辣椒、番茄是淘宝上最热销的蔬菜种子,俨然成为阳台界农作物的「新F4」。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指出,阳台种菜的潮流在淘宝平台上形成「新百亿市场」,也是农业产业出现的一个新变化,为传统的种子、农具等农资市场带来机会。他认为未来阳台种菜将会往时尚性、科技性、趣味性、欣赏性、获得性、便利性、操作性和安全性的方向继续发展。

实际上,若从2022年4月的统计数据来看,蔬果种子、花盆、营养土、肥料、智能种菜机、园艺工具等,在淘宝及天猫的销售额,都比去年同期成长超过3倍以上,更再度印证「城市菜园」与「城市农夫」这股潮流的崛起与兴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