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 交友软体助脱单?◆文/许瑞环《交流杂志111年4月号第18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疫情减少人际之间的互动,更深化网路社交趋势。过去交友网站著重婚恋配对,主要是短期功能性质;现在交友软体则重在交友,并力求转型,期望增加用户黏著度。然而,随著直播兴起,交友软体正面临难以拓展新客户,又无法留住旧客户的危机。
「非诚勿扰」掀起相亲与线上交友热潮
2010年,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开播,成为当年最流行的相亲节目,推升了线上交友网站的热度,在中国大陆社会掀起一股「相亲」热。
与台湾曾流行一时的「我爱红娘」不同,「非诚勿扰」不只作为实体相亲电视节目,也积极与线上相亲交友网站展开合作,透过交友网站配对机制,筛选出与电视节目来宾适合的人选,主持人连珠炮念出的赞助商中,有不少是线上婚恋交友网站。
电视相亲节目热播几年之后,收视率逐渐走下坡,中国大陆线上交友网站经历10年荣景,也产生管理不严的弊病,包括卖淫、色情讯息充斥,藉平台诈骗受害人的感情钱财,酒促、赌博、直播主拉客等光怪陆离现象,交友配对后才发现遇人不淑的案例屡见不鲜。
婚恋网站管理不严 充斥乱象
甚至平台自身也加入「圈钱」行列。婚恋网站「世纪佳缘」曾荣登「中国相亲第一股」,更标榜「一对一」、「完整查核」的高价VIP人工红娘服务,但近年来频频发生个资外泄、欺诈等纠纷,饱受诟病。
2021年12月,澎湃新闻报导,「世纪佳缘」、「百合网」、「我主良缘」及「珍爱网」等婚恋网站,普遍出现电话销售员在管理后台查看用户聊天内容、浏览项目等隐私资讯,依照用户个性与喜好加以分类,再以各种话术推销人民币万元起跳的红娘服务。
这类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引起中国大陆主管机关注意,并约谈多家婚恋网站,但在民间并没有引起太多讨论或批评,海克财经报导说,这代表「年轻人已经不care相亲网站了」。
年轻人交友观念改变 婚恋网站步入夕阳
中国大陆婚恋网站正在步入夕阳,陆媒报导,拥有约224万粉丝的「世纪佳缘」,微博零回复早已是常态;「珍爱网」也面临相同窘境,一天的微博有5人回复已算不错。
整个行业严重缺乏关注,不仅是因为相亲网站让用户失去信任,更重要的是,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婚恋观正在改变,关注自我的价值观、加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不断追高的结婚成本,使新世代结婚年龄逐渐加大,结婚意愿减弱,「交友」目标不再是「奔著结婚去」,兴趣、观念成为配对重要条件,「及时行乐」频频出现在贴文标签。婚恋网站的客源,逐渐被陌生人社交软体及各类新型交友平台所接收。
传统平台如微信、QQ,用户可以用文字、语音聊天,根据条件查找自己想找的好友,分享自己的日常与照片到朋友圈,定位自己的所在位置查找附近的人。这类平台基本上维持用户主动,多数为熟人的交友模式。
平台提供配对 演算法主导用户交友圈
2012年后,中国大陆交友软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强调创新,从声音、图片、影片、直播等各角度切入展开社交模式。因应现代人扩大交友圈的需求,经过平台先行配对,用户再选择接受的半主动「陌生人交友」模式愈来愈多,有采取随机或大数据配对,也有以当下所在位置随机配对,或是以用户资讯整理配对,甚至有平台打出「声音匹配」噱头。可以说,平台「演算法」主导用户的交友圈。
「soul」声称可以透过使用者的资料来「智慧匹配」、「有默契的人」;「苏打」开放用户加入各种讨论群组,发布贴文来结识新朋友,主打「兴趣社交」。「吱呀」是语音社交软体,使用者用声音展示自己,无论唱歌、讲笑话、念台词都可以,平台还提供声音配对,用户可依据配对结果互相聊天。
还有强调匿名的交友软体如「陪我」,主打陌生人电话聊天,据其官方介绍,提供的匿名通话让「用户的秘密都能得以倾诉」。
传统相亲交友平台,用户交友成功后一般会离开平台,且不再回来,陌生人社交软体除了演算法配对功能,另有社交展示功能,用户公开的照片、声音、影片、文字等,构成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增强用户对产品的黏著度,延长交友软体的寿命。
这类平台软体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要,拓展生活圈,在社交软体上互动,线下约见,已成不少用户的使用日常。疫情没有阻挡脱单的欲望,反而塑造新的交友型态,以往「长聊短约」的情况,在疫情后因为人与人见面格外珍贵,变成了「短聊长约」。用户遍布台湾、香港与东南亚的交友App《weTouch》发现,超过6成用户过去平均聊3~5天再约见面,现在只要聊得来,直接缩短到1天就可以约出游。
不过,陌生人交友软体最终仍难以避免地沾染上色情、诈骗污名。「陌陌」CEO唐岩曾在自己微博写道:「最最重要的还是你出差孤独的住在1507房间的时候,可以通过LBS发现1509房也有个同样境遇的年轻女子」。这段宣传文字,引发广大的共鸣。但2015年,「陌陌」因为「传播淫秽色情资讯」被当局查处,新华社还发文批评「陌陌」成为「色情交易重灾地,催生大量性侵案件」。2019年,中国大陆监管趋严,行业浩劫,许多社交App被中共国家网信办勒令下架、关闭。
中国大陆交友软体诈骗多 台湾使用者相对单纯
交友软体使用者没有地域限制,但中国大陆的交友软体却始终迈不出国门,无法吸引更多外地用户,很大的原因是中国大陆交友软体散布各种诈骗。有网友分享经验表示,每段聊天最后都在游说投资,之前的布局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周,「(大陆)交友软体只是诈骗工具」。
在台湾使用多年Tinder的小米话说得直接,「大陆交友软体没有不是骗子的」,因此,「台湾没有人在用大陆的(交友软体)」。
相较中国大陆,台湾的交友软体更著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目前使用者热络的交友APP中,根据交友环境和目的性,可大致分为寻找稳定交往 (SweetRing、iPair、Paktor)、寻找一起打发时间的对象(Goodnight、Eatgether、Partido)、寻找短期约会对象(JustDating、weTouch、Tinder)等类型,多数人的目的是交友、找伴,也不乏「修成正果」的例子。
网路交友的共通问题不分地域,近来台湾发生的诈骗事件也时有所闻,或被交友软体约出见面的受害者,或遭暴力对待,时时登上新闻版面。
业者看好市场前景 实际营收未符预期
诈骗、色情,是不是交友软体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中国大陆,污名已难销磨的交友软体还有前景吗?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社交平台仍有发展前景。数据商艾媒咨询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行动社交使用者规模已达9.24亿人, 2022年整体用户将突破10亿人。
社交活动最终仍是面对面的交流
虽然业者持续看好交友软体的未来,但财报并不乐观,「陌陌」自2016年达到年增674%的高峰后,成长持续下滑,2021年第三季营收为37.592亿元,年减0.2%。净利为3.959亿元,年减13%。相较稳定成长、壮大的微信、QQ等熟人社交软体,「陌陌」这类交友软体经历10年摸索,仍未找到永续的营利方式,同时受污名所累。
有评论指出,使用者选择陌生人社交软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缓解自身的孤独感,找到合适的聊天对象,当陌生人不再是陌生人后,大多数使用者会转移阵地,到熟人社交软体继续交往。
评论说,用户更容易在微信这样的熟人社交软体展现其真实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因微信的普及率高,沟通起来更为方便。这样一来,陌生人社交软体无法留住客户,又急于营利,难免陷入恶性循环。
社交活动最终仍要面对面交流,陌生人社交软体如今只剩几家力撑大局。2019年后,Covid-19疫情为社交软体带来短暂活水,旋即被快速成长的抖音、快手等直播业者超越,大幅收割原有社交平台客户,在习惯于影音刺激的新生代网友面前,聊天交友似乎成为上个世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