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实质进展与争议◆文/温丽琪(中华经济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伊庭(中华经济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辅佐研究员)《交流杂志111年2月号第181期(历史资料)》

2021年底的格拉斯哥气候峰会(COP 26)受到全球瞩目,其决策和共识将成为2030年的永续发展重要关键。在峰会举办前夕,联合国环境署发布《2021排放差距报告》,证实各国所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与碳中和承诺,远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更直指即便各国气候承诺得以履行,全球至本世纪末以前仍将升温2.7℃。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的经济活动势必将受到非常大的转型压力。

甲烷减排成各国气候政策重点

温室气体排放迟迟无法有效降低,既然甲烷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且甲烷会产生另一温室气体─臭氧,不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亦使人类容易罹患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各国即锁定以甲烷减量为进一步的目标。

在欧盟及美国联手号召下,人为甲烷排放占比超过50%的111国签署「全球甲烷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倡议,承诺2030年要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0%(与2020年相比),若所有国家皆采取行动达成此一目标,将可于2050年以前避免升温0.22°C、2030年以前每年避免20万5千人因呼吸和心血管疾病而过早死亡。

「全球甲烷承诺」是各国元首第一次共同针对甲烷减排做出承诺,虽然中国大陆、俄国、印度等甲烷排放大国并未参与其中,但也显示甲烷管制将成为国际气候政策重点,对于气候变迁减缓具有重要贡献。

全新碳交易市场已然成形

136个国家承诺2050年碳中和,各国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其中碳交易最受瞩目,不仅影响未来企业的成本负担,也启动未来新经济的面貌。格拉斯哥气候峰会最重要的进展是针对延宕多时的全球碳交易市场规则达成决议,原因在于《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存在国家减碳责任认知不一致的问题。因此,2020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结束,改由《巴黎协定》接手做为全球气候管理的依据时,便会面临碳交易市场机制在衔接上,许多应调整与修改之处:

一、碳权重复计算

在《京都议定书》的碳权交易机制中,存在卖方售出及买方购买之碳权,可否计算成为双方减碳成果的争议,而COP 26达成协议,未来碳权不可重复计算,即碳权只能作为买方之减碳成果,贩卖碳权国家不可再将卖出之碳权作为自身的减碳成果。

二、历史碳权如何认定

《京都议定书》下的国际碳市场机制累积许多品质不一的碳权,若将这些历史碳权全数纳入《巴黎协定》碳市场机制,可能重挫碳价市场,无法带动减碳效果;所幸在COP 26气候峰会上,各国已决议2013年1月1日后所认证之碳权,才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流动,解决了历史碳权认定的棘手问题。

金融联盟提供100兆美元 助全球净零排放

在COP 26气候峰会上,世界金融体系破天荒为气候变迁做出重大承诺,成员数逾450多家金融公司(包括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出口信贷机构、证券交易所、信用评等机构、指数编撰公司、会计事务所)、总资产超过130兆美元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Gfanz),宣布在2050年前提供100兆美元资金,协助世界经济体在2030年前达成减排50%、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目标,并于后续每年报告进展情况及资助对象的排放量、每5年重新检视目标,为民间金融机构共同落实永续金融、加速产业迈向净零,立下重要里程碑。

为使金融机构对于实现净零排放的投资路径更加明确,「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于COP 26期间发布《净零融资路径报告》(Net Zero Financing Roadmaps),明确指出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目标需要125兆美元气候资金的投入,而2021~2030年,民间金融机构至少须投入32兆美元气候资金,才能让世界走在净零排放的轨迹上。报告亦从投资主体、投资地区,以及投资产业等方面进行需求评估。

投资主体方面,民间金融机构的参与将会是实现净零目标的关键,在净零碳排所需的125兆美元气候资金中,约可贡献70%的资金(约88兆美元);报告也指出,政府政策、法规、市场建设、公共投资等支持手段,带动私人资金的投入亦具有重要影响,从2021年到2030年,每年1,100亿美元的公共混合融资,将能带动3,000亿美元私人融资的投入。

投资地区方面,为达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目标,未来10年32兆美元的私人融资资金按地区应分配如下:亚太地区(13.6兆)、欧洲(6.6兆)、北美(5.9兆)、非洲(1.7兆)、中南美洲(1.5兆)、中东(1.2兆)、欧亚大陆(0.9兆)、尚未分配到任何区域(0.6兆)。

投资产业方面,报告亦指出未来10年32兆美元的私人融资资金,应导入电力业(16兆)、运输业(5.4兆)、建筑业(5.2兆)、工业(2.2兆)、低碳燃料(1.5兆)、农业、食品和其他土地利用(1.5兆)六大重点产业部门。

消弭争议与疑虑将是转型关键

2020年格拉斯哥气候峰会有许多重要进展,然在执行上仍面临许多争议与疑虑。首先,碳排放交易目的是透过市场机制以量制价,让企业负担减碳成本,进而提高减碳诱因,然而,这种购买碳权作为本身减碳成果遭受许多批评,且相关执行细节尚未拟定,也为排放交易市场增添不少阻力与不确定性。

另外,各国元首共同对甲烷减排做出承诺,是人类对抗气候变迁的一大进展,然在实际执行层面上,未提出具体路径与措施,如何持续追踪各国减量成效,最终能否达成目标,仍有待观察。

最后,民间金融机构联合宣布提供100兆美元助全球净零排放,意味永续资金已逐步到位,然而如何认定哪些投资标的是永续的、如何确保永续资金确实流入永续领域,目前全球没有一致的标准与程序,容易造成企业「漂绿」,对永续金融的发展造成伤害。

两岸的因应作为

在净零碳排趋势下,未来环境表现会影响到产业的竞争力,台湾虽非联合国一员,不受联合国气候政策的规范,为了与国际接轨、维持经济竞争力,我国仍有许多必要执行的政策,例如建置碳排放交易机制以避免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成本负担。透过碳权排放交易以达成碳中和已成各企业未来不得不然的手段,而排放交易市场是国际公认最公平且有效的减碳政策,中国大陆也在2021年6月建置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应即早规划因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展开碳排放交易机制及碳费订定,促使企业积极转型,达到减碳成效。

再者,国际间能源政策多朝向再生能源政策发展,欧盟国家向100%的目标建置,中国大陆再生能源的建置容量已达40%。这次会议中,甲烷减排成为继减碳后另一重要国际趋势,我国身为天然气进口国,对甲烷排放责任更无法置身事外,因此,政府需随时掌握国际甲烷管制政策,作为相关政策拟定的参考。

最后,在「永续金融」趋势下,资讯揭露是未来影响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及气候议题是否缓解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即时掌握国际资讯揭露规范,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资讯揭露的准备,包含盘查、认证等相关工作,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