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延后退休年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文/叶珊南《交流杂志111年2月号第181期(历史资料)》

2021年中国大陆政府积极发布延迟退休规定,多年讨论终于定调,引发网路热议,赞成者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及考量养老保险基金,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反对声浪也不小,许多人表示延迟退休不仅会影响青年就业,对从事体力劳动者来说不切实际。

有评论指出,延迟退休是大陆政府为了因应「未富先老」的挑战。这项政策牵涉的不仅是劳动市场问题,还包括高龄化社会、养老保险金制度,以及体制内外劳工退休福利的差异等因素 。

高龄化社会的解方:延迟退休

现今中国大陆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职工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特殊工种,退休年龄则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中国大陆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多次表示要延迟退休年龄。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公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同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列入因应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中。

因应人口老化而延迟退休,不是习近平上台后才有的主张。早在2008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便指出,相关部门正研议延长退休年龄相关法规,预计采取渐进方式,目标在2030年将退休年龄延至65岁。

根据2021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主要劳动人口15~59岁虽仍占总人口的63.35%,但相比2010年,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8.7%,比重较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指出,2021年至2025年届龄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500万人,意味平均每年将增加800万退休人员,远高于2020年新增的452万人。高龄化程度持续增加,为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严峻挑战。

对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人民网》表示,「延迟退休改革所坚持的小步调整原则,若采取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的方式,每年因延迟退休而多出来的劳动力不会太多,甚至会被每年减少的劳动力相抵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则作出更具体的推论。假设2022年开始实行延迟退休,可能采取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女性职工退休年龄每三年提高一岁,由50岁提高至55岁;第二阶段,当女性职工延迟到55岁退休,男性开始启动延退改革,按照每三年一岁同步提高退休年龄;最终达到男性65岁退休、女性60岁退休目标。

他进一步分析养老保险金支出,若不延迟退休年龄,2050年中国大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接近35万亿人民币;延迟退休基金支出则降至28亿元人民币,至少减轻7万亿元人民币的支出压力。
足见中国大陆实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不仅是保持人力资源优势,也想尽办法缓解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压力。然而,对广大的劳动人口来说,却是五味杂陈。

劳动市场万丈波澜 青年世代相对剥夺感

「找工作已经够难了,延迟退休后岂不是难上加难?!」、「我做一天都快累死了,45岁就干够西方国家65岁的工作量。」、「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十四五规划公布后,在网路掀起热烈讨论,关注的议题不外乎青年就业、体力劳动者的保障以及世代落差。

彭博社报导,中国大陆失业率已从2020年的高峰逐渐下降,但毕业生依然缺乏工作机会,就业市场上许多熟练制造职缺面临缺工问题。由于中国大陆高校持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关卡,达到909万人,预计2022年将提升至1,076万人,是近年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就连中国大陆教育部都在官网上表示,「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多校已启动校园招聘系列活动,避免毕业即失业。

年轻人担心职缺有限的情况下,延迟退休会增加就业困难。在公司内部也会因为职缺延后释出,影响年轻一辈的升迁和就职。对此,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冲击是有限可控的,不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他认为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创造许多新型的工作机会,包括数位和科技领域,这些大多以青年劳动力为主。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则强调仅会造成短期影响,他说:「延迟退休确实会对用人机制有一定影响,在编制、职数和职级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会减少新进人员规模,影响内部晋升,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但因人数少,影响有限。」究竟延迟退休是否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排挤效应,值得后续观察。然而不管采取何种立场的论者都同意,政策实行必须做好相关配套措施,才能度过阵痛期。

真命苦! 重劳力蓝领做到老

另一个讨论焦点,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阶级是否也在延迟退休范围内。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劳动人口超过8亿,其中蓝领就占约4亿人,包含制造业蓝领的1亿人口,显示蓝领阶级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2013年《人民网》的民调显示,超过7成的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强度大、工时长,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规和执行不甚完善。对高收入族群来说,工作愈久可以领得愈多,生活不成问题;但对中低收入族群而言,多数人希望早点退休领到养老金,甚至退休后再打工,赚取两份收入。

有专家主张,应针对不同行业推动差别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蓝领体力劳动者,不应严格规定60岁以上才退休;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如医师和教师可能延迟退休的意愿会更高,然而,是否会产生行业的就业排挤效应,值得深思。

延迟退休政策定调后,中国大陆的千禧世代(80-90后)可谓哀鸿遍野,诞生于一胎化政策下,如今开始面临独自扶养长辈的压力。职场加班文化盛行,「996」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已成常态,这些现象涵盖科技业、媒体业和建筑等许多行业。千禧世代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如今政府既鼓励生第三胎,又推动延迟退休,一名网友说:「我们完全不能休息,被催婚催生,又要延长工作时间,日子怎么过?」

养老保险金制度加速未富先老

2019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养老金报告2019-2050》指出,「若不针对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调整,2035年养老基金将耗尽结余,且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许多国家都无法避免高龄化社会对社会福利制度造成的挑战,只是中国大陆牵涉的问题更为复杂。

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别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其中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支付,不需要个人缴交,截至2019年底,享有这项保障的约3,000多万人。这种分配不均的状况被诟病为「退休双轨制」,太过偏向公务员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等少数,对占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利,许多人认为并不合理,要求改革。

随著养老金的财务支出压力增加,政府选择将延迟退休作为解决方法之一,但这项决定再度掀起舆论对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的讨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系助理教授柳金财撰文指出,若未能做好改革,中国大陆可能面临「未富先老、权贵占用资源过多」困境。改革需要足够的配套措施,不单只是延迟退休年龄和解决「退休双轨制」问题,还有养老金替代率的合理设定,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让广大劳动者获得合理保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