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全球通膨危机与各国央行的因应作为◆文/王国臣(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 )《交流杂志110年12月号第180期(历史资料)》

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首要的灰犀牛。由19种原物料商品所组成的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 CRB)于2021年10月底来到241点,较上年4月谷底暴涨两倍。此外,追踪23档能源、金属与农作物期货价格的彭博大宗商品现货指数(Bloomberg Commodity Spot Index, BCSI)亦较上年谷底骤升9成,超越2011年的高峰,显示国际大宗原物料价格持续飙涨。

全球商业资讯咨询巨擘IHS Markit预期,2022年全球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达3.2%,较年初预期值调升0.6个百分点;其中,金砖四国(排除中国大陆)平均上调2.1个百分点。紧接著,欧盟(含英国),上调1.2个百分点,其余主要经济体调幅介于0.2%至0.5%;日本保持零成长。中国大陆是唯一下修通货膨胀预期的经济大国。

通膨怪兽席卷全球的三大因素

造成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因有三:一是疫后全球货币宽松。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于2020年3月两度降息,并启动每月购债1,200亿美元。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亦实施1.9兆欧元的疫情紧急购买计划(Pandemic Emergency Purchase Programme, PEPP),外加每月购债200亿欧元。日本央行更宣布,购债规模无上限。期间,加拿大、英国与纽澳也加入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QE)的行列。

二是需求推动。根据国际组织、外商银行与投顾对全球经济成长率的最新预测显示,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最乐观,皆预期2022年为4.9%。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最保守,但仍达4.1%。7家机构平均为4.5%,高于2020年与2021年的平均(1.3%),亦较2019年高于2.7个百分点,显示全球经济稳健踏上复苏步伐。

三是疫情反复压抑企业产能,叠加全球航运受阻。观察运输成本的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altic Dry Index, BDI)于2021年10月8日收在5,526点,较5月18日的谷底暴增12.9倍,并创2009年以来新高。对此,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推估,商品短缺问题最快要等到2022年底方可舒缓。整体而言,本轮通货膨胀为「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的复合型态。

面对通膨压力 各国央行有不同因应作为

各国虽共同面临输入型通膨压力,惟经济复苏步伐参差,导致货币政策分殊。如表2所示,目前已有16个国家调升利率,主要集中在欧洲,计8国。其次是中南美洲,计5国。其中,巴西与俄罗斯连续升息6次,为调整频率最密集的国家。土耳其利率的调幅最剧烈,累计上调10.75个百分点。韩国与纽西兰是唯二升息的已开发国家。

新兴市场国家的谨慎以待,衬托出主要经济体的从容不迫。加拿大于2021年7月14日宣布,每周缩减购债(Taper)10亿加元。澳大利亚于9月7日亦加入Taper队伍,每周缩减10亿澳元。ECB也于2日后跟进,购债规模由每月800亿欧元,降至600—700亿欧元。Fed则拖到11月3日才启动Taper,每月缩减150亿美元。此外,上述4国都未调整主要利率。

日本央行也于2021年10月28日宣告,维持既定的超宽松利率(-0.1%),并持续每月1.7兆日圆的购债计划。不到一周的时间(11月4日),英国央行也跟进,把利率固定在0.1%的历史低位,维持8,950亿英镑的购债规模,显示英日两国尚未准备踏上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轨道。

惟全球弥漫紧缩氛围之际,若干国家仍持续降息。乌干达于2021年6月16日调降利率0.5个百分点至6.5%。土耳其也在历经4次升息后,自9月起连续2个月下调利率,累计降幅达0.3个百分点,凸显经济弱国于疫后生存更趋艰困。

中国大陆经济情势严峻 有节俭矛盾现象

特别是,中国大陆方面,虽未调整官方利率,但存款准备金率于7月15日全面调降0.5个百分点,释放1兆人民币的长期资金。9月8日又新增3千亿人民币的再贷款,且公开市场投放量扩增5倍到500亿人民币,期限也由7天拉长到14天。9月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公司债权—商业银行存放于货币当局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债券年增7.1%,终止连续2个月的缩表。

中国大陆一连串的宽松货币政策,隐含经济情势严峻。如图2所示,2021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中的购进与出厂价格差距为7.1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收缩。同期,非制造业PMI(nonmanufacturing PMI, NMI)中的投入与销售价差为3.0个百分点,亦较5月的高点收窄1.9个百分点。换言之,部分中资企业开始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转嫁到末端消费。

更麻烦的是,8月中国大陆消费者就业与收入预期指数,双双跌落到123.4点与114.6点,皆连续第3个月下降。第3季24.1%的受访城镇储户倾向「更多消费」,较上季削减1.0个百分点。反之,「更多储蓄」的比例为50.8%,较上季回升1.4个百分点,显示民众担忧就业市场与薪资紧缩,故撙节开支;惟消费颓靡将导致企业再缩减产能,形成节俭矛盾。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与台湾选择

通膨怪兽席卷全球,台湾恐难置身其外。22家法人机构预期,2021年台湾通货膨胀率平均为1.7%,较前次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其中,21家上调、4家持平、没有一家下修。所幸的是,2022年通货膨胀率预期降至1.5%,且只有穆迪(Moody's)、EIU、花旗银行(Citibank),以及荷兰国际银行(International Netherlands Group, ING)4家推估,明年通货膨胀率将持续攀升。

对此,行政院长苏贞昌已于20211019日宣布,明年元旦起军公教调薪4%,多少抵销通膨冲击。然而工资与国际大宗原物料进口价格上涨,增添企业负担,政府或可考虑减免营利事业所得税。鉴于疫情对服务业影响甚巨,过早调升利率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美中两国货币政策分化,形塑强势美元与弱势人民币,同时也考验新台币汇率的调节。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