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限电成常态?◆文/许木荣《交流杂志110年12月号第180期(历史资料)》

今年9月中旬以来,中国大陆20多个省份陆续出现突然大规模限电,部分工厂因电力无法供应,发布「临时停产」、「临时限产」的公告,部分则是「开三停四」或「开二停五」。受影响的产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都有,甚至民生用电也受影响,蜡烛成了抢手货,民怨四起。

限电起因众说纷纭

中国大陆此次限电规模空前,地方政府对限电起因说法不一,综合来看,应非单一因素所引发,主因有四:

一、应付能耗双控政策: 2020年底习近平宣布节能减碳目标,要在2030年减少65%碳排放量,中共当局随后对地方政府要求「能耗双控」,意即降低「能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地方官员未能达标将遭惩处。中共发改委于8月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明列今年上半年有19个省份为一级与二级预警,10个省份未达降低「能耗强度」进度要求,要赶在年底之前改善,地方政府压力巨大。

据今年9月福建泉州市政府向辖下各县市印发的「考核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的《评分细则》征求意见稿」显示,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环保政绩最优先指标,就是能耗双控。其中,第一考核指标是「能源消耗降低」,第二指标是「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由此可理解地方官员为何在某些时刻急于采取强制限电措施。

二、煤价飙涨,煤炭紧缺:火力发电是中国大陆主要电力来源,根据《新京报》统计,中国大陆2020年用电来源约有72%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大约12%,风力发电约9%,核能仅有5%。中国大陆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16日至9月23日单周煤价与去年同期上涨近1倍,较今年初上涨超过56%。中共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中国大陆的煤炭进口量和去年同期比较,呈现「连五降」。另广发证券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大陆原煤产量同期只增长4.4%,进口量却比同期减少19.5%。电厂既要吸收煤炭涨价成本,又严格管制电价,以致亏损连连,中国大陆《第一财经》曾援引火力发电业者指出:「火电厂发一度电亏一毛多钱,已经亏了一个多月了,这种背景下,电厂怎么可能有动力增加发电供给呢?都没有满负荷发电。」加上先前对全国煤矿进行反贪整肃,多个矿坑停工安检,煤矿主不愿多产。

尤其中国大陆与澳洲的政治角力,对澳洲煤炭采取禁令。发电厂不得不转从印尼、美加及俄罗斯等国进口,然这些煤炭跟澳洲煤参数不同,需使用不同的机械系统,发电厂重新进行改造和调试期间,发电设备不得不停摆。

三、水力发电减少:中国大陆电力超过10%由水力发电供应,每年此时多个省份的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节节攀升;与此同时,秋冬进入枯水季,水电供应量自会减少。

四、疫情使订单回流,用电大增: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量订单回流中国大陆,导致用电量飙升。中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是7%,出口增加21%,然中国大陆电力每年增长幅度只约9.5%。

煤价飙涨、成本大增,中国大陆的火力电厂及地方政府早就难以消受,不少地方政府表示紧急大限电是为配合中央「能耗双控」目标,然官媒《每日经济新闻》就指责地方政府未帮企业解决问题,「甩锅」给中央不负责任,批评限电罪名不能由「能耗双控」来揹。因此,真正限电的实情,恐怕是地方政府面临煤价大涨、财政负担过重,加上配合中央减碳政策,只好以限电手段因应,这种央地矛盾,恐非短期可解。

大限电严重冲击经济 不确定因素骤增

中国大陆2020年用电量超过7成是工业用电,民生用电仅占15%,工业用电量基本与经济成长率成正比。若电力缺口激增,不啻将严重冲击经济发展力道。煤炭价格飙涨变严重影响电力供应。有论者指出,「电老虎」吃掉了中国大陆经济,甚至能让全球经济躺平。

中国大陆是全球产业供应链重要的一环,大限电冲击内外企各行各业。有学者估计,中国大陆拉闸限电将减少产能大约3分之1。以台商为例,江苏昆山于9月25日晚上突然发出通知,要求企业从26日中午到30日停产。随后,10多家台湾半导体相关公司,向台湾证交所提交公告,表示在昆山的生产设施,会暂时关闭,到9月底。过去限电,大多会事先发文通知企业,让企业有时间调配应变,这次停电,临时通知要限电50%,力度大且处理紧急。从事电子产业的台商就反映,订单不缺,但无法交货。

 另一个情况是,以前地方政府会听取企业意见,但台商表示这次下达命令的层级更高,反映无效,且企业无法预料下次限电何时发生?限多久?现正值传统旺季,产能满载,前一波停工虽只有5天,但影响台商科技厂营收至少3.6亿美元。让人担忧的是,一旦限电变成常态,原物料和供货期都需再行调整。

珠江三角洲的香港企业表示,只能靠自己的发电机维持生产,如果这样的情况只有一个月,厂商还可以挺过去,但是如果11月、12月一直这样,将会非常艰难。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Joerg Wuttke)表示,企业能提前2、3天接到停电通知,算是很好的了。沈阳只有1天时间缓冲,天津则是临时决定,立即停电。德国大众汽车中国区负责人在德国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主要是担心中方说停电就停电,一切都不透明,导致企业没办法做计划。不确定因素往往是经济最大的杀手。

大限电引发连锁效应 

若长期限电限产的话,中国大陆经济不只会受到大幅冲击,还会重创全球供应链,近期中央出重手整顿大型民企,致经济表现疲弱。据中共官方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9月制造业PMI指数,从50.1下跌到49.6,是19个月以来首次跌到荣枯线以下。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下降,而且连续2个月在临界点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是46.2,创年内新低,且连续6个月下降。今年第三季GDP(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率骤降至4.9%,较第二季大幅放缓3个百分点,是2020年第三季以来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出口导向最强的省份都是能源消费大省,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均被列入能耗管控名单,其产值占中国大陆GDP70%。因煤价高涨,中共发改委于10月2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宣布调整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已经有超过20个省份下发相关通知,并推出浮动电价机制,例如湖南省发改委宣布,从10月份起,允许发电厂根据煤价来调整电价。广东省则从10月1日开始针对工业用户,扩大峰谷电费价差,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调25%。

电价上涨,大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一名在江苏省从事汽车零件制造的陈姓台商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订单稳定,但受限电影响,产能下降、产品的合格率也降低,加上电费上涨,粗略估计这波限电加上后续的影响,生产成本可能将增加约两成。成本增加带动产品价格上涨,将引发更严重的通膨。旅居美国的经济学家黄峻表示,中国大陆大限电会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增加0.5%至1%,导致美国圣诞节期间物价上涨大约15%。

从当前中国大陆物价趋势来看,攸关民生的粮食价格持续推升,因生产化肥的原料煤炭、天然气及石油价格均大涨。今年以来,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的涨幅已超过250%,且供应仍不足。天然气和煤炭持续短缺,化肥价格上涨已成定局。中国大陆农牧业,对化肥依赖严重,一旦化肥短缺,产量不足,粮食库存下降,将拉升粮食价格。简言之,若未来限电成常态,恐让已呈下滑趋势的经济雪上加霜。

两难困局恐让限电成常态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1,058个煤电站在运营,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为了履行对国际承诺的减碳目标,必须在10年内关闭588个燃煤发电站。亦即减少超过35%以上的发电量,但即使风力发电大幅增加都难以补齐这个能源缺口。

煤矿价格方面,尽管中共国家发改委于今年10月19日召开「2021年冬季以及2022年春季能源保供工作机制煤炭专题座谈会」,表示将充分运用《价格法》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研究煤炭企业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界定标准,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但煤矿价格只是解决短期缺煤限电的问题。

根据美国全球能源监测(GEM) 与总部设在赫尔辛基的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共同撰写的关于中国大陆上半年碳专案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2021年上半年仍计画新建18座燃煤高炉,以及再建造43个火力发电厂,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大陆的减碳承诺恐成空话。

减碳目标是习近平于202012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Climate Ambition Summit)视讯会议上正式公开对世界的承诺。中共国务院也在今年1026日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1027日又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表示要建立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积极研究征收碳税。但中国大陆既要减碳,又要供电稳定,其间的矛盾可能会让地方政府年年陷入两难困局。中共国家发改委于今年1021日再次召开座谈会,提出坚决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坚决保障好民生和公共服务用能需求;但除非中国大陆碳市场交易机制更加成熟、能源结构调整完善,否则规模大小不一的限电恐将成为常态化。从长远来看,如何在减碳和电力供应之间取得平衡,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挑战。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