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绿色竞争力《交流杂志110年10月号第179期(历史资料)》

全球暖化并非新闻,但全世界都为减缓全球暖化真正动起来,却是史无前例。

从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到亚洲的南韩、日本、新加坡,全世界有超过130个国家纷纷宣示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台湾也不遑多让,蔡总统在社群贴文表示「2050净零转型也是台湾的目标」。过去几十年在气候变迁议题上摇摆不定的美国,随著拜登上台,也表态愿意重返对抗气候变迁的行列。

作为世界上最大碳排放国家,中国大陆的减排承诺值得关注。去年9月,习近平亲自向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大陆将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今年7月,中国大陆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张。

中国大陆展现减排决心固然有环境因素,但政治考量不容忽略。当世界各国有意藉疫情后的复苏进行绿色转型,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标准、绿色话语权便成了强权博弈的新场域。碳中和元年启动的,不仅是绿色行动,还有绿色野心。

中国大陆实现碳中和并不容易,无疑要进行一场绿色工业革命。不仅是500万的煤炭产业人员面临失业,绿色相关的高技能人才恐怕也供给不上。中国大陆人社部公布的今年第2季「最缺工」前100个职业中,新进榜的30个职业,就有近半属于软体及资讯服务等专业要求较高的职业。对企业来说,政府先宣布目标,再反过来促成产业及能源转型的「倒逼」模式,亦对企业经营构成极大挑战。

经济转型的阵痛, 企业与个人都难以避免,但风险的承担,应有限度。中国大陆日前已颁布《企业破产法》,落实「有限责任制」精神;如今深圳率先施行《个人破产条例》,不仅个人生存权保障又迈进一步,也激励人们勇于创新,因应时代的变局。

虽然北京当局在经济上鼓励人民创新迎变,政治上,人民却有动辄得咎的隐忧。《反间谍法》相关规定、《数据安全法》构筑的防御网,让重要资讯出不了国界,却也让一般民众触网的风险提高。国家安全、资讯安全、政治安全,界线模糊地让人无所适从,背后反映的,是美中网路的激烈交锋,以及中共对和平演变的担忧。

少子化让每个孩子都是宝,但中国大陆却出现宠娃、鸡娃并存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宠娃」商机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安排课外学习,以求孩子出人头地的「灌鸡血」教育方式也大行其道,「内卷化」的无效竞争逼北京当局出手,祭出减轻学生负担的「双减」政策。可惜,教育思维未变,强力手段所带来的,不只是补习的地下化,还有更大的教育差距。

少子化的另一个面向,是高龄化。医疗发达、养生盛行,台湾人的预期寿命一年比一年长,「人生70才开始」并非恭维。这群65岁届龄退休的资深公民,往往自理无碍,又有丰富历练,台中市长官邸打造的「不老梦想125号」成了他们的梦想舞台,让不老的他们得以发挥所长开创人生第二春。

从台东纵谷的大地艺术季,到福建南平植染艺术周,生态、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证明「绿色」也能带来地方的发展。当减碳已成全球共识,生产环节须购买碳权,出口他国要课征碳关税,「绿色」已不能用单纯的成本思维看待,而是攸关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气候变迁,全球暖化,所有国家都在同一艘船上,如不尽速采取集体行动,灭顶之灾无人可幸免。碳中和所绘制的未来蓝图,或许充满挑战,但也带来希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