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网路反垄断浪潮 台湾数位政策如何定位◆文/江雅绮(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智财所副教授 / 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交流杂志110年8月号第178期(历史资料)》

这几年欧盟一再推出新法案,针对科技巨头公司加强节制,尽管欧盟不断强调并非针对美国,人们多认为,欧盟的做法,有扶植本土产业,避免外国公司数位殖民的潜目标。

若从本土和非本土产业之争来看科技公司支配市场的问题,近来美国和中国大陆的发展,透露出不同意味。美国和中国大陆,各自拥有本土生长的科技巨擘,原本都相当保护这些本土生长、利润丰厚的大公司,但过去一年内,双方政策和法律面都透露转向的强烈氛围。台湾的数位发展部设立在即,公平会也在7月初针对数位平台产业成立调查小组,对台湾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挑战,是在这波全球网路反垄断的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产业结构与数位政策的定位。

国际网路反垄断风起云涌

拜登总统在竞选期间,表明可考虑分拆大到不行的科技巨擘,也曾指社群媒体的避风港条款,应有所修正。在行政团队部分,与台湾渊源深厚的学者吴修铭,被选任为白宫的重要幕僚。吴修铭对科技企业独大的批判向来不遗余力。而批判科技巨擘垄断而成名的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丽娜汗,亦被指派为类似于台湾公平会的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总结而言,这些学者都认为,在新的时代,必须重新审视这些企业对民主和个人经济自由的影响,急需建立新的反垄断法架构。

美国国会最近亦在小组委员会中,通过一系列强烈针对科技巨擘的法案,并获得跨党派支持。小组委员会主席Jerrold Nadler在会后表示,这些法案能够适度监理科技企业,让美国建立体质较佳的经济和民主。每一项法案都是跨党派的计划,让新创可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让美国消费者能享受这些创新带来的更大利益与选择。

纵使国会致力推动的法案在科技公司强力反对下,最后是否能通过,仍属未定; 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及美国48州共同对其中一家科技巨擘—脸书所提的垄断诉讼,也遭一审法官以「证据不足」驳回,但从行政到立法部门,美国政策转向,已是不争事实。

放眼世界,存在本土科技巨擘的,还有中国大陆。尤其自今年以来,一连串对本土科技巨擘的监管动作,深受瞩目。2021年4月,中国大陆的市场和网路监管单位,给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34家科技大公司,下最后通牃,要求这些公司在一个月内赶快自我「改正」违反竞争的行为,并应公开宣告将遵守国家法规,不然会面临电商龙头—阿里巴巴被依垄断法重罚800亿元的命运。

因应法规面难以规管数位平台的困难,中国大陆提出新的《网路小额贷款办法》,另外也推出《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方方面面都在为强化网路反垄断的工具和力道。

因应行政力量的强力介入,各家科技巨擘纷纷调整做法。例如4月,腾讯表示预计投入500亿人民币改善社会和环保。腾讯创办人也提出20亿美元投入慈善事业。其他还有多位科技公司的创办人或董事长选择隐退:像曾创下电商平台成长纪录的拼多多,创办人黄峥在今年3月辞去董事长,表示要投入科学研究领域。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创办人张一鸣,也在今年5月闪辞。从产业人事的变动、执法和新法的推出,显示中国大陆的政策不容置疑。

反垄断浪潮下的台湾 迎向数位新局面

试图调整网路秩序,诸多案例和法规的提出,为世界树立一套数位世界的新准则。但欧盟虽然是先行者,拥有原本科技巨擘的美国和中国大陆,其态度更加关键。

虽然美国、欧盟、中国大陆纷纷投入网路反垄断的风潮,但各方行动,仍具不同特色。整体而言,美国和欧盟虽然十分努力的监管科技公司的市场垄断,但碍于传统法规的架构,或需如欧盟的立法,美国指派学者重建竞争法的架构等,皆尽力弥补在传统法制架构中的不足。相反的,中国大陆的进展则很快,政府一旦确立新的政策,行政单位立即雷厉风行,大公司也乐于配合政府,主要因为和美国的科技巨擘相比,它们和政府的力量无法抗衡。中国大陆可透过反垄断法、或要求这些科技公司配合法遵,以达成政府的产业政策、或是其他政策目标。

就台湾而言,首要之务,是在全球反垄断风潮已成形之下,数位政策的布局既要因应本土产业的需求,又不应与全球发展脱钩。

就本土产业的需求方面,事实上前述几位美国反垄断法大将对科技巨擘的批判,放在台湾的脉络,也相当吻合。例如吴修铭认为现阶段这些科技巨兽企业的控制力量,已远超过济层面、还包括政治、新闻以及我们的个人生活。集中于少数企业手上的垄断力量,恶化经济与政治的不平等,不仅造成财富不均、最终甚至会动摇民主秩序的根基。

以台湾近期热烈讨论的「数位平台与媒体议价法」的草案为例,数位平台在合理使用的保护伞之下,以数位世界守门员的姿态,强势决定(和数位媒体内容业者)双方的合作条件。这些平台巨擘的本意或许不在破坏本土的媒体内容产业,但随著商业模式的变化,媒体业者无法从心血投入的内容产出获得成比例的利润。在数位世界追求点阅率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小成本内容农场的生存。而认真做内容的业者,吃力竞逐阅听者注意力,也面临来自有心资本支持的假新闻操作竞争。

虚假的资讯操作 易降低民主品质

在数位经济的商业规则下,变相鼓励不愿认真生产的农场和「认真」散播虚假讯息的操作模式。数位平台业者的利润建基于与这些内容的合作上,但利润却无法成比例的共享。久而久之,人民无法获得真相,只能在劣质与虚假的资讯操作中,让民主品质每况愈下。科技企业的力量不仅在经济层面、同时在政治层面,甚至会成为民主的重要考验。

在经济以外的影响,绝不意味经济影响不重要。相反的,随著这些数位平台的高度成长,许多伴随的产业和中小企业纷纷衰颓,虽然商业竞争本就残酷,而消费者也似乎得到许多免费的便利服务。但我们与其一味接受现有秩序下的发展,更需要仔细深究这些商业模式对经济产业面的影响:例如这些公司独大市场的策略,是否滥用现有法规秩序的空间; 数位经济中消费者的得失衡量,是否应有价格以外的因素等。

如同笔者在本文开场所提到的,许多人会质疑欧盟提出一个又一个针对科技巨擘的法规和处罚,是想保护本土产业的发展。但当美国与中国大陆也纷纷转向,此时已不能单单以「本土和非本土」之争,来看全球网路反垄断的趋势。

反垄断法的发展,一直与当代的经济思维息息相关。不同的时代,都有其对应的经济学派和法律规范。如今,检讨、改革网路巨擘垄断市场的发展一波又一波,台湾在此全球浪潮上,正值数位发展的新局,不应固守传统,可以大步前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