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沏一壶光阴 台北找茶趣◆文/张依华《交流杂志110年8月号第178期(历史资料)》

茶,又称茗。它不仅与禅、诗结合,更与华人民俗生活紧密相连,成为普罗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四面环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广大的高山丘陵地形和海岛型气候,为世界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加上高湿环境起雾点低,酝酿出台湾茶品特殊的香气、味清与润喉等特质。特殊的土候环境,造就不同风味的特色茶,分布在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及东部,每个地区产出的特色茶皆有独特的香气及口感。

茶在台北,具有独特的身分角色与历史意义。19 世纪中叶列强叩关,清廷开放通商口岸,日治时期的经济开发,造就台北作为茶叶出口的重要港埠,大稻埕聚集精制茶商,南港则为产茶重镇。

大稻埕茶市文化 带动北台湾相关产业

提到大稻埕,要先从茶的故事说起。十八纪末的清朝末期自淡水开港,因新庄与艋舺港口逐渐淤积,大稻埕因地利之便成为交通与贸易的重心,台北城完工后,大稻埕更成为重要贸易重心。1860年淡水开港与英商约翰杜德成功将标牌「Formosa Oolong Tea」乌龙茶首次直销纽约后一泡而红,打响国际知名度,吸引众多洋、华商争相进驻,大稻埕的「茶市文化」兴起,开启茶业辉煌时代,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如薰花业、茶箱制造、运输业。战后,淡水河淤浅,大稻埕逐渐失去河港功能,茶叶贸易逐渐衰退,中心区位转移,人口外移,后来变成台北市外围的老街区。

1980年台湾茶产文化意识兴起,经济转趋富裕,饮茶人口大增,重视品味也越发注重茶叶品质,促使大稻埕茶商开始以内销为经营目标。茶艺馆盛行讲究泡茶原理与礼节、方式研发、茶品与讲评,政府则从事品种改良、制茶种茶技术研发等永续农法在茶园的应用,在商业化、都市化的转变下,原本局限于乡村、庙埕的传统饮茶文化,融入生活品味。2011 年起,大稻埕开始有许多新创团队进驻,透过艺术与文化包装,加上对品茶生活的诠释想像,品茗,成为新兴的生活美学,为大稻埕注入新活水。

新芳春茶行 见证台湾茶的历史

见证此段荣景的「新芳春茶行」创办人王连河16岁时,跟随父亲王芳群来到茶产业正值丰荣鼎盛的大稻埕,以包种茶为主要产品,销往东南亚等地。「新芳春茶行」老建筑于1934年落成,为当时台北最大的茶工厂之一。产茶季与花季的大稻埕曾被形容为「亲著茶香与花香的街巷」,茶贸易的昌盛可见一斑。茶行建筑纵深三进,因量体大而有穿心廊及日月双井的设计,兼具茶行、烘焙茶工厂、仓库、住宅等四种机能。

茶行融和中西特色的日治时期建筑,是台北市少数被完整保存下来的住商混合洋楼,2009年指定为市定古迹,自2011年至2015年历时为期4年的古迹修复工程,2018年被选定作为保存台湾茶文化的重要场所,以「活的茶叶故事馆」、「茶文创发展平台」与「以茶会友」三大主轴,茶行二楼亦针对国内外游客、民众规划「书、文创商品、茶饮、展览活动」四合一的复合式茶书别境空间,定期邀请知名作家与茶产业专家举办茶席讲座、茶沙龙等活动。而进驻茶行的别境书店,空间结合台湾茶乡特色,定期展出不同区域的风味茶,为「新芳春茶行」注入创新、活化的能量,可回顾百年前大稻埕地区茶行民生的轮廓,亦可窥探台茶历史极富人情味的所在。

而隐身在民艺埕二楼的「南街得意」,被划定为历史建物的古味街屋,经营团队探索迪化街过去的面貌,重新打造出建筑内部原有格局,搭配的家具、饰品层层考究,从脚踩的磨石地到身处的砖瓦,透过古意的窗框,映入眼帘的是对街巴洛克式浮雕建筑,凸显「台式美学」,「南街得意」卖的不仅是茶,更是一段大稻埕百年风华的茶文化。

北台湾包种茶的原乡

南港自清代茶树种植,日治时期建立包种茶产制研究中心,一直是台湾包种茶重镇。南港包种茶的种植历史悠久,根据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福建安溪王水锦、魏静时两人来到台北州七星郡大内樟栳寮,即现在的南港大坑一带,之后在南港设立包种茶产制研究中心,每年定期举办讲习会,全台各茶区亦前来研习受教,使南港成为台湾包种茶研制的重镇。

台北市南港区「旧庄茶山」是北台湾包种茶发源地,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南港旧庄的「台北找茶园.茶叶制造示范场」,结合自然生态与在地茶师的茶叶文化活动,以「生活美学从茶道出发」为诉求,内部规划有品茗区、展示区与工艺教室,透过预约导览解说,可了解在地历史、制茶过程,以及茶产业的发展。

「喝茶、奉茶」 最回甘的台湾人情味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传统的三合院下,宽敞舒适、惬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台湾中部炙热的太阳下往温润的木质大长桌边坐下,以款待朋友到家中作客的心意,为每位访客奉上一杯温热的茶水,那份真诚的人情味难以忘怀。台湾人的人情味里,常常会对好朋友说,「有闲,来阮兜泡茶开讲喔!」请朋友喝一杯好茶,就是台湾人最道地的待客之道。

早年农业社会,交通不若现今发达,肩挑沉重的农产、杂货南来北往,步履于村庄间,炎炎夏日,若能在树荫下暂卸重担,歇脚喘息,手捧一杯不知名人士所提供的「奉茶」解渴,是老一辈对于人心纯朴的过往岁月,最为缅怀的一段生活文化。

喝的是茶 品味的是人生

面临新时代潮流,东西文化交融以及生活型态改变,茶产业跟著时代演进再次重新塑形。如今,茶叶不再是左右经济命脉的作物,品茶成为一种美学及生活态度。台北的城市脉动,无论在文学、政治、美术、设计、时尚、旅行、美食等,无一不与各具特色的茶馆、茶艺空间、品茗息息相关。台北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茶道文化。

如同芒果区分爱文、金煌、夏雪等不同品种,茶树亦然,金萱、青心乌龙、翠玉、红玉等皆是茶树品种,因制程的差异,不同茶树品种做成的包种茶除了风味基调外,还有专属的「品种香」。茶,与温度息息相关。制茶需要焙温,沏茶需要慢火,品茗需要沉静。台湾茶迷人之处,在于它的香,一杯看似淡黄的茶汤里,舀起茶叶,热水一冲,约莫几分钟,香气扑鼻而来。

饮茶延伸至生活美学的创意

台湾茶文化,融合与大地共荣的朴实精神,并与东方的禅意理念结合,成为独特的茶禅精神。茶职人追求极致完美,茶道已成为台湾文化意涵。台湾茶文化,透过人文茶席的方式,改变人们认识茶的方式,从茶本身的特色,转而到「茶人」的心境,带领人们领略茶空间的美学,感受茶人「禅」的意境,借由整体氛围的雅致脱俗,让茶香由内而外,改变品茶人的气质层次,成就一场心灵飨宴。近年来,台湾茶更融入多元创新特色,发展泡沫红茶、珍珠奶茶及各种茶饮,引领国际,成为时尚生活一环,是在地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从生活到商业,台湾人越来越离不开茶,也用生活品茶。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