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中国大陆央广台海之声开播 看两岸广播心战◆文/巫雪花《交流杂志110年6月号第177期(历史资料)》

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在2021年3月间推出「台海之声」广播正式上线。主掌意识形态宣传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央广播电台总台长慎海雄在开播仪式上强调,「台海之声」将「强化舆论斗争引导」。然而,「台海之声」的开播,并非两岸心战的新局,而是两岸心理战的「旧酒装新瓶」。

从金马前线心战喊话 到两岸广播互相放送

自从八二三炮战结束后,两岸就借由广播等方式,向对方展开心战喊话。这项互相利诱敌军的心理作战行动,直到现在随著时代演变,作法也有所改变。

中国广播公司迁台后成立大陆广播组,之后又在1965年接受政府委托,开始办理「自由中国之声」海外广播业务。直到1997年12月底,中广停播「自由中国之声」,并将中广海外广播部与中央广播电台合并为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时至今日,大陆委员会仍每年会编列预算,委托中央广播电台制播向中国大陆放送的节目,央广目前也有5个对中国大陆华北地区播音的时段,每天共会播出10小时。

在中国大陆方面,则是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对台进行普通话广播。此外,解放军也在1958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另设「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利用闽南语及普通话对台进行广播。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今年开播的「台海之声」则覆盖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并以普通话全天播音20小时。

两岸广播电台交流合作 成为中共「心战」管道

谈起慎海雄在「台海之声」开播仪式上提出的「强化舆论斗争引导」,并非两岸心战的新名词。中国大陆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由温金权所著的「心理战概论」就提到,中共的心理战承自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强调阶级斗争可作为对抗社会个发展阶段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心理战发展的主因。

然而,中国大陆对广播电台的利用,并非仅止于播放而已。根据中国大陆官媒新华社2008年的报导,前身是中国大陆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在当年6月27日与台湾的非凡音联播网在福州签订新闻交流合作协议。根据当时的报导,「海峡之声」跟非凡音联播网将在互相转播新闻、共同制作节目和互相推介新闻稿等方面进行合作。

根据新华社报导,成立于1958年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拥有对台广播的4个频率、5套节目和2个网站,是当时中国大陆对台广播覆盖率最高的电台;而与之签约的台湾非凡音联播网,则包含马祖生活资讯电台和台中来来电台。其中,马祖生活资讯电台发射涵盖范围,仅有马祖全岛跟福建沿海各县市。

另外,在合作项目上,两家电台签订的「电台交流新闻集散合作协议书」共达成四项合作内容:非凡音联播网每天将转播海峡之声广播电台「666新闻特快」节目部分内容,时长40分钟;两家电台共同制作「台胞看海西」、「家在海西」、「两岸故事」、「两岸看奥运」、「风从客家来」和「神州任我行」等节目。

这项协议显示,中国大陆不仅止利用电台「广播」的功能,同时也将电台与电台之间的交流作为心战工具。例如,非凡音联播网每天转播「海峡之声」的新闻节目部分内容,并向台湾媒体推播介绍、使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新闻稿件,但另一方面,协议中却未提到与非凡音联播网合作的「海峡之声」,会使用非凡音联播网的新闻稿件。即便「海峡之声」的发送对象是针对台湾,但这样的落差及节目内容,让人不禁思考,若有台湾人收听到透过这个协议所制作的节目,将只会单方面收听到关于中国大陆正面宣传的节目,而非多元且全面的两岸新闻。

利用中南部台语电台 作为心理战工具

仅管两岸现在并非处于战争时期,但中国大陆透过「言语武器」对台进行心理战的动作仍不断。例如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系教授王宏仁曾经在网路平台「思想坦克」投书指出,台湾中南部的台语电台已有遭遇中国大陆渗透的迹象,过去这些播放台语歌及华语老歌为主的台语电台,近年开始会播放如「小苹果」、「坐上火车去拉萨」等中国大陆流行歌曲,或是有地方电台主持人在节目分享前往上海与当地电台交流的情况。

王宏仁当时即从台语电台是经营一个「以老人为主的广播社群」的概念下,提醒政府留意中国大陆透过台语电台来渗透基层地方政治。这个现象也说明,即便现在已是网路世界当道的时代,社群网站脸书(Facebook)、影音网站YouTube正夯,中国大陆从未想过放弃传统的广播电台管道来进行所谓的「强化舆论斗争引导」。

从「海峡之声」与非凡音联播网的合作节目类型,再到王宏仁的观察,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利用电台作为心理战工具时并未特别强调政治,甚至利用「小苹果」等歌曲来让台湾听众习惯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达到让台湾民众不排斥中国大陆的效果。

文化糖衣 包裹政治目的

随著局势演变,从2021年开播的「台海之声」前导片更能够看出,在国际情势变化下,中国大陆当局如何用软性议题包裹政治语言。例如,利用赴陆发展的台湾歌手欧阳娜娜作为看版,让欧阳娜娜说出「人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等表面温情,实质具有促统性质的词句;又或者是在前导片中,利用两岸共同的妈祖信仰、端午节滑龙舟等活动,配上「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字样。

此外,「台海之声」的节目中,还有以闽南语、客语吟诵的「悦˙听」节目,企图利用这种模式,来强调两岸文化的同根性,是一种以文化糖衣包裹政治目的的手法。

但这不代表中国大陆当局全然避开明确的政治语言。「台海之声」前半段以文化拉近观众的认同后,后半片段就开始在画面中呈现「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画面,并找来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新党荣誉主席郁慕明等台湾政治人物作节目推荐。这样的手法不仅针对台湾人,同时也为大陆当局背书,向中国大陆内部社会传达台湾人渴望统一的声音,以便满足统战及内部宣传等双重需要。

将视角拉回台湾,中央广播电台的「为人民服务—杨宪宏时间」,则是从2005年起对中国大陆放送来自中国重要维权人士的访问。主持人杨宪宏就曾与中国异议艺术家艾未未、维权律师陈光诚等人,透过越洋采访,向对岸放送解读台湾、中国大陆及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节目,主持人甚至曾以「中国大陆的地下电台」形容该节目的角色。

跳脱框架 透过新科技创造「反统战」

中国大陆的「台海之声」在2021年开播后,台湾的央广并未跟进以新节目迎战,根据央广公布的资料,自去年1月至今年4月,来自长江以北的听众来信为597封,包括江苏、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天津市、北京市,说明央广既有的节目,已累积一定的中国大陆听众。

两岸透过广播心战已经走过几十个年头,中国大陆「台海之声」的开办不仅走传统广播路线,也结合时下应用程式(app)等「融媒体」的方式去呈现,透过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优点集合在一起,运用科技带给听众全新的聆听体验,除了增加聆听的便利度,也借此向台湾民众展现对岸新媒体科技发达的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台海之声」的开播,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具有统战意味,即便台湾民众无意收听「台海之声」的广播内容,但单就app的呈现,也多少会留下一点印象。面对中国大陆跳脱传统广播,加入「融媒体」模式进行心理战,或许央广等机关也可以思考,如何透过现代科技,跳脱传统,创造「反统战」的因应之道。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