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发行人语》理性对话 共享和平《交流杂志110年4月号第17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迄今,已经历时1 年4 个月,在将近500 天的日子里,全球历经惊慌、恐惧、焦虑、无奈等各种负面情绪,实体经济更面临严峻考验, 至今还处在缓慢复苏阶段。可喜的是,随著疫苗陆续研发成功、接种人数逐渐扩大,燃起疫情可以得到控制的期待。

当前各界已在进一步思考疫情后的走向与发展,包括世界格局的重整、产业模式的转型、全球供应链的洗牌、价值观与制度的抗衡等。对台湾而言,上述几个面向都攸关国家未来的发展,尤其半导体晶片之争,更把台湾推向全球科技竞争浪潮的中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今年3 月3 日,美国总统拜登发布任内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暂行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strategic guidance), 明确指出美方将支持台湾这个主要的民主政体、关键经济体与安全合作伙伴,以符合美国长期承诺。同日,人权组织「自由之家」公布2021年全球自由度调查报告,台湾以94 分继续名列自由国家, 总分较2020 年增加1分,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所谓「得道多助」,面对这波重振民主自信的潮流,台湾民主自由的体制备受肯定,未来也会积极担负起国际责任,在民主阵营中持续发挥堡垒与重镇的角色。

对于疫情后的两岸关系,蔡总统在今年元旦文告已经再次强调:「只要北京当局有心化解对立,改善两岸关系,在符合对等尊严的原则下,愿意共同促成有意义的对话。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也期待两岸人民会逐步恢复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减少误解。」对等尊严、不设前提,敞开对话大门, 是台湾一贯的态度,两岸只有透过理性对话及有序的交流,才能增进互信,寻求交集,一味透过频繁的海空军事演训进行武力威吓,反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增添负面效果。

今年中国大陆全国「两会」期间,海协会会长张志军曾接受台湾媒体书面访问表示,不管遇到多少干扰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不应停、不应断、也不应少。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也由衷企盼两岸在疫情后能逐步展开理性对话与交流,不要再以设置政治前提为词,方能捐弃成见,从落实两岸协议做起,一步一脚印,走出两岸新阶段的坦途,让两岸人民共享和平稳定的生活与经商环境。

回页首